医学类期刊组稿措施的探究

医学类期刊组稿措施的探究

作者:吴洋意 田利国 单位: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1组稿计划的精准定位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组稿计划为组稿工作的原则和基础,任何偏倚都会影响组稿的质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精准定位组稿计划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选题调研、检索,邀请国内专业领域知名专家进行选题论证,对当前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制定年度重点选题计划。(2)依据年度重点选题计划,邀请当期执行编委进行每期组稿计划的讨论,使选题进一步细化。(3)编辑部成员集体讨论,根据组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精细调整,使组稿计划既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又要使组稿具有时效性和导向性。例如:《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年第6期原计划组稿的重点选题为“盆腔肿物的诊断与治疗”,该选题是外科临床的难点问题。但是,我们在组稿过程中,在与部分外科专家交流后发现,随着结直肠外科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近期国际外科学界对“结肠癌规范化手术治疗”,尤其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讨论十分热烈,CME是国际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的最新理念,目前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该理念的提出,有可能对结肠癌外科规范化治疗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经过编辑与执行编委的认真讨论,果断将该期选题变更为“结肠癌的规范化手术治疗”,该举措不仅率先将CME的理念引入国内,而且能够迅速将有关专家了解到的CME资料转化为国内CME文章发表。该期杂志出版后,在外科界反响强烈,在国内多次学术会议上,许多专家纷纷以该期杂志为蓝本,对CME进行讨论。通过该期组稿实践,我们认为组稿必须注意时效性,必须关注焦点,必须与时俱进。此外,组稿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选题所涉及的重点方面要齐全,即所组文章是否全面反映选题。(2)文章题目定位是否准确,各题目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和归属关系,避免文章内容的重复报道。(3)拟选作者是否适合。组稿前要对作者作调查,掌握作者的政治思想、学识功底、文字功夫、著述能力、写作精力等基本情况,避免组稿的盲目性[2]。作者选择不当对文章的撰写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作者专业不适合,作者近期事务繁忙等等。(4)编辑对组稿计划的充分理解。事先必须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编辑对要组的稿件都一知半解,又如何让作者了解组稿意图,达到组稿目的呢?

2不断拓宽组稿的途径与方式

2.1加强指南类稿件的组稿

2.1.1国内指南类稿件的组稿指南的重要性是有两个方面决定的:(1)内容的重要性。临床诊治指南通常是临床医师实施诊治的操作规范和章程。由于临床医学是应用科学,经验性医疗在很多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并起主导作用,而且很多机构自成体系,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其诊治方法有可能存在瑕疵。因此,经过多中心、循证医学验证的诊治指南无疑将规范临床医师的医疗行为,提高诊治水平。(2)权威性和法律依据。临床诊治指南通常是经过多中心、循证医学验证的诊治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学术权威性[3]。由于目前医疗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和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诊治指南将对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加强指南类稿件的组稿将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该类文章的组稿竞争也十分激烈,经常见到一篇指南形成以后,多家期刊争先发表的现象。《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对于国内指南类文章的约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发挥编辑的职业敏感性。编辑通过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学术信息及业内动态,对国内指南的形成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2)充分发挥编委的作用。密切与编委和相关学术组织保持沟通,掌握即将或正在讨论的相关指南的发展动态,同时,提前做好约稿工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3)拿到稿件,迅速处理,快速发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对于国内指南类文章采用绿色通道,即当月处理,当月发表。通过以上措施,《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已与国内众多专家和学术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多专家和学术组织愿意将形成的指南交给我们发表,无形之中,期刊既发表了高水平的指导性文章,同时也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近年来发表了许多国内指南类文章,深受读者欢迎。例如,《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2007)”的文章,该文发表后在专业领域内受到了极大关注,先后被其他专业期刊和网站转载。由于该文具有很好的学术导向作用,卫生部将该文作为2009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也作为2009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参考资料[4],迄今为止该文被引频次已达到31次。此外,2007年第1期发表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和2004年第3期发表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应用指南(初稿)”被引频次分别达到48次和43次。

2.1.2国外指南类稿件的组稿与国内指南组稿不同的是,国外指南的组稿面临两个问题:(1)版权问题。(2)是否适用中国国情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了大量国外指南解读类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表指南解读一方面可以规避国外复杂的版权贸易法则及节省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据国内目前的医疗技术现状、患者经济状况及医疗保险政策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介绍和阐述。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科学性,还可以为将来制定国内的相关指南,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009年共发表国外指南解读类文章6篇,迄今为止,平均每篇的被引频次已经达到6次。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示非常喜欢我们刊登的国外指南解读文章,因为解读文章不仅免去了原始指南翻译的不便,直观易懂,而且能够结合国情,更能贴近国内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鉴于解读类文章的受欢迎程度,《中国实用实用外科杂志》2010年加大了发表的力度,当年共发表9篇国外指南解读类文章。

2.2刊企合作组稿临床医学是应用性科学。临床医师诊治水平的提高不仅靠医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提高,更要靠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手段,更需要医药企业的高科技产品。高科技技术和产品推动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医药市场和期刊市场的发展,期刊企业广告这种简单的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期刊的平面广告将逐渐在市场上产生视觉疲劳。企业需要立体广告的推广,刊企合作需要回归期刊的本位———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上,这样双方才有可持续合作发展的动力,才能实现共赢。与企业合作组稿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近年来探索出的又一组稿途径。国际上著名医药企业,尤其是国际500强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给技术研发提供经济支撑,有的甚至掌握着引领科技前沿的技术专利。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医药消费品市场,高科技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使中国的广大患者从中受益,而且能够使企业实现产品大规模推广。那么,如何使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得到合理应用,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如何使之得到不断完善呢?这就是刊企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刊企合作组稿的切入点。企业不仅掌握着高科技技术,而且拥有庞大的专业市场营销团队,对某些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现状甚至比期刊编辑更能获得迅速、准确和全面的反馈。这无疑给刊企合作组稿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包括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长足进步,手术技术与手术器械不断发展创新。但是,很多基层广大普通外科医师对科学掌握并运用腹腔镜技术并不熟练,临床上也经常出现由于不当操作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部分腹腔镜技术的实施和开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与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邀请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的专家们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临床中的相关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审议制定了“单孔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双镜联合胃肠道手术技术专家共识”和“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指南”三个文件,并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年第8期发表。与会者一致认为,三个文件内容翔实、实用,执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重要文献,并结合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必将对我国微创外科的发展和相关新技术的规范实施和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p#分页标题#e#

2.3以学术活动为题材组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术活动包括:专业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病例讨论会及培训班等等。在这些学术活动中,不乏高水平的文章题材,积极主动与相关专家联系,邀请其将报告内容转化为文章的形式发表,不仅能够以文章的形式保留其技术成果,而且能够使广大无法参会的临床医师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并使之广泛转播。根据活动题材,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笔谈、论著、讲座、综述、术式讨论、病例报告、体会以及感悟等等。以学术活动为题材组稿具有其他组稿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1)能够现场掌握实质内容。与会编辑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掌握每个报告的实质内容,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判断是否具有发表价值。(2)根据会场同行专家及与会者的反馈及时判断其内容是否受读者欢迎,是否具有讨论和借鉴意义。在一些学术活动的现场,经常见到当某些专家作完报告之后,与会者提问踊跃、热烈,甚至出现学者之间现场辩论的情况。具有职业敏感性的编辑此时应该意识到此类内容正是组稿的优质题材。(3)现场记录每个热点问题以及讨论细节。可以为组稿,甚至未来的选题策划提供依据。(4)在与会现场可以对拟定作者进行初步了解、主动沟通,甚至初步达成组稿的合作意向,提高组稿效率。期刊的竞争实质是稿件的竞争,谁能将高水平稿件第一时间发表,谁就能最先受到读者关注。(5)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变换栏目形式,改变专业技术类期刊单调的风格,采用多角度阐述问题,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2.4加强作者团队的建设,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加强作者团队建设,是期刊稿源稳定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团结一批不同学术层次、不同课题内容、不同年龄结构的作者。要关心作者及作者的文稿,诚心诚意地以平等态度对待作者,取得作者的了解和信任。作者了解期刊才能将好的稿件交付其发表。高水平稿件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作者心血和汗水的体现。作者交给期刊的不仅是简单的稿件形式,更多的是对期刊的信任和寄托。编辑拿到稿件以后,要在忠于作者原文的前提下编辑加工。编辑的作用不是更改作者的原意,而是科学地、创造性地完善作者的作品,使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期刊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要重视作者的反馈,例如:对稿件处理结果的询问、对审稿意见的作者反馈、对稿件发表周期的建议、对栏目设置的建议等等。编辑对作者提出的这些问题要耐心、细致的回复,取得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与专家成为益友、与学者成为朋友,增加相互了解、增强彼此信任、增进彼此友谊是期刊做好组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熟悉了解作者,系统建立作者档案。除应掌握作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专业特长、职务、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最好还应掌握作者课题研究方向、承担哪些课题、取得过的学术成就、发表过的学术作品以及学风、性格特点、健康状况等。这样与作者沟通起来才能找到共同话题。一项新技术成果从策划、研发到完成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期刊尽早的介入将有助于对最新技术动态的了解和掌握。在此阶段,新技术项目的研究人员也最希望得到期刊的相关帮助,期刊拥有专业的学术平台和资源,能够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学术支持。通过早期双方的良好合作,能够为最终成果在期刊上发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研究炎性肠梗阻的机构,一直致力于胃肠重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目前研究所承担国家、军队和江苏省多项重大课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先后在2000年第8期、2002年第4期发表了该机构朱维铭教授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2篇文章,迄今为止被引频次分别达到356次和158次。2006年第1期我刊再次邀请该机构李幼生教授撰写“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文章,迄今为止被引频次已达到194次。该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该机构黎介寿院士的另一篇文章“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发表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年第8期上。由此可见,加强作者团队的建设,与高水平作者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不断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是医学技术类期刊组稿的重要策略。

综上所述,组稿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最能体现编辑工作的原创性特点[5,6]。组稿的质量关乎期刊的整体质量。优质稿源是办好期刊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充足的稿源,期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期刊质量将是纸上谈兵。高水平的期刊来自优质的稿源[7],只有广辟稿源,发挥编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为提高期刊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技术类期刊编辑必须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推动医学技术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拓展组稿途径与方式,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