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见习前心理状态调研

护生见习前心理状态调研

 

临床实习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真正走向临床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3年制高职护理的学生,在经过学校2年的理论学习后,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护生对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心理上出现了一些变化。针对该现象,笔者对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3年制高职护生进行了临床实习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以更好的了解护生心理状况,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3年制高职护生163名,全部为女生。年龄在18~20岁,平均年龄19岁。   1.2调查方法   根据同护生交谈,结合参考资料[1-3]并总结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组织护生,当场发放调查问卷163份,以不记名方式当场回收问卷,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100%。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护生对临床实习的心理准备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护生对临床实习没有较好的心理准备。(见表1)   2.2护生在校最后阶段的学习状态   护生对在校最后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态度较好,但也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见表2)   2.3护生临床实习前担忧的问题   护生对未来的实习生活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主观心理准备不够充分。(见表3)   2.4护生期望学校在实习前做的工作   护生希望在下临床前将操作练习得更加熟练;开始意识到心理作用在实习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性;但护生在人际沟通和交流方面显得不自信;了解医院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有限,希望进行经验交流。(见表4)   3讨论   3.1实习前护生心理状态分析   对于临床实习,护生既兴奋期待又焦虑恐惧。一方面,可以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临床,期待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另一方面,由于离开熟悉的校园环境,进入临床成为实习护士,护生在心理上、角色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变得较为焦虑。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护生并没有完全做好心理、角色上的准备。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年龄大致都在18~20岁,一直都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较为单纯的氛围中,对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生活并不太熟悉,而现将要踏入社会,导致护生对即将改变的生活并无充分的信心能够应对。护生对操作技能、护理差错事故、沟通交流、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担心,反应出护生在自信心方面的不足。结合本调查结果,护生在校期间,比较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满意程度不高,对心理变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独生子女居多,生活环境较简单,护生往往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自信心,对未来独立生活产生恐惧。因此,教师除了教给护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不能忽视护生的心理教育,更应教会护生成为一个综合的“社会人”,为护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以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3.2应对护生心理焦虑的对策   3.2.1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   专业教师与非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相比,可以更多的向护生传递本专业的信息,由于是“过来人”,专业教师班主任更能够感同身受,也能够更好的发现并解决护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专业教师班主任在护生刚入校时便可较好的为学生做好将来护士角色的心理转变,在日常接触中,不断向护生传递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使护生能够更理智、平静的对待临床实习。   3.2.2技能强化训练   针对护生担心操作技能不过关的问题,在护生下临床前2个月开始,组织护生进行技能操作强化训练,配有专业教师从旁指导,纠正护生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并耐心解答护生提出的问题,每进行完一项强化训练,都要进行考核考试,考核过关者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训练。最后,进行综合实训考核,提供一组综合病例给学生抽签,学生根据抽到的病例先进行分析,确定病例中涉及的操作技能,再进行综合考核。在强化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意外”情况,训练学生应对突发问题的反应及处理能力[4]。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使护生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减少了因对技能、专业知识欠缺引起的部分心理焦虑,还提高了护生进入临床后实践操作的成功率,使患者、患者家属和带教老师满意,增强护生的实习信心。   3.2.3进行实习前心理辅导临床实习是护生成为护理专业人才的必经阶段。面对实习,护生应端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利用在校时间尽量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短处;护生除了要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效能之外,还要悦纳自我,提高自我接纳程度。培养积极心理状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拓展和扩建个体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心理资源,并且具有消解心理紧张的功能[5]。向护生讲解一些临床实习的相关内容,以增加对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的熟悉感;向护生介绍各实习医院的环境、工作制度、生活条件等,缓解护生对未知环境和生活的恐惧、焦虑,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使护生安心并认真对待最后的在校学习,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实习生活。教师应指导护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应激,尽量避免采取逃避、等待、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6]。同时,系部领导和老师,可在护生实习期间,对其进行探访,了解护生实习期间的心理及其他方面情况,并予以帮助和解决,使护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习任务,早日走向工作岗位。   3.2.4进行经验交流,强化沟通交流能力#p#分页标题#e#   邀请往届毕业学生,给护生进行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和体会,给护生一些参考提示,同时让护生尽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借鉴经验,使护生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随着“优质护理”在全国范围的展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对护理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再次成为护理专业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人,学会微笑、倾听,重视语言和非语言沟通[7]。教学过程中应强化沟通能力的培养,鼓励护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护生在临床实习时可多向其他医护人员观察、学习,如时间、地点、态度、方式方法等,掌握同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技巧,减轻心理焦虑。   3.2.5改善教学方法,增加课间见习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式教学”、“任务驱动”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护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加深护生对护士职业和病人的理解。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所开课程,合理安排护生进行临床见习,使护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与临床相结合,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鼓励护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到医疗机构进行见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熟悉医院工作环境,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3.2.6强化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否良好,从团队合作中便可窥见一斑。医务工作是个讲究团队合作的工作,每个人在团队中各有分工,一起完成救死扶伤的使命。通过开展一系列团队合作的活动,强化护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互相合作。在团队成员的互动过程当中,护生可以学会合作,悦纳别人,培养出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在仪表和言谈举止方面,大方得体,掌握沟通与交流的技巧,与医护人员、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医护人员放手让自己动手操作,使患者愿意护生为自己进行护理。但在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特殊的病人,或者不放心让护生护理的病人,这时,也需要用良好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与病人沟通,用自己扎实的技能,争取病人的信任。   3.2.7模拟实习招聘,灵活选拔实习生   在实习医院来校选拔实习生之前,可以组织人员对护生进行模拟实习招聘。通过此种方式,让护生学会制作简历,对自身的优缺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仪态、仪表和言行举止不当的地方进行改正等,既锻炼护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又能让护生提前体会到招聘的相关信息,使其能够在日后的实习招聘或者工作招聘时更好的展现自己。但是由于医院规模、地域的不同,其对选拔实习护生要求不同,比如身高、学制要求等,甚至有一部分医院明确提出只要高中起点的3年制高职护生或者身高160cm以上的护生,这样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初中起点的5年制高职护生没有被选择的机会,部分护生因此产生一些消极心理,认为身高是先天的,除了在学历起点方面,自己在其他各个方面很优秀,相比3年制高职或其它因身高达标入选的同学,觉得自己更优秀。因此,学校可以跟医院进行沟通,灵活选择,使医院尽量为护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平台;同时,做好这部分护生的心理安抚工作。建议护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实习医院,不要一味的认为在大医院实习才能学到知识技术;只要努力认真,肯学、肯做、肯钻研,每个医院都有足够的空间供护生学习,使护生全面提高自己,使自己技艺精湛,实现从护生到护士的成功转变[8]。即便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个别的老师教学方法不当或者不认真,也可通过努力从其他老师处学习到临床所需知识。同时,由于当今社会环境对护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应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实习医院,尽量不给自己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