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若干问题思索

农业科技发展若干问题思索

本文作者:韩卫民 杨柳 单位: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农业科技创新作了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方向和重点

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农、林、水、机、气等诸多行业、学科和领域。产业类型复杂,技术需求多样,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集中突破。明确创新方向就要“顶天立地”,解决科技与农业生产脱节问题。“顶天”就是立足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在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获取重大实用性成果。突出创新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集中力量、潜心研究、取得突破。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与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农产品安全和物联网的应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二是加快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技术制高点;三是加大公益技术研究力度,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储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科技成果。

二、坚持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并获取大量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技术成果,才能牢牢掌握产业主动权。正因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坚持自主创新,才拥有了抗虫棉和杂交水稻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有效促进了一批农业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坚持自主创新就要立足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农业农村经济的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供给能力。在农业科技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三、坚持联合创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还要统筹好科研、教育和推广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发挥农业科技整体功能。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打破部门、地域、行业和学科界限,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农业科技联合创新团队,使农业科技人员同舟共济、协同攻关,促进农业科技大突破大发展。

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缺乏中青年骨干人才,致使创新成果供给乏力,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培养科研领军人才、青年骨干人才、科研辅助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加快构建以领军型人才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提高科技成果的供给能力。二是大力培养农技推广人才,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计划,可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开展分层分类培养,以提高其对农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要依托各类农业职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及科学管理水平为核心,以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与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和社会管理型人才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培训。

五、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推广。我国的农技推广应用体系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作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形势的变化,有相当部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网破、线断、人散”,此现象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普遍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和职责任务,核定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批农民信得过、留得住、推广能力过硬的农技推广“正规军”。二是明确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引导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并帮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解决技术难题,使其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三是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涉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加快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其它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体系。彻底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