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的生态养殖

肉鸡的生态养殖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频繁发生,城乡居民对肉品的需求从温饱型向优质型的转变,生态养鸡是保证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已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和关注。笔者现就生态养鸡技术介绍如下:   1生态养鸡的特点   我国农村传统养鸡均以放牧饲养为主,规模小,饲养方式原始、粗放,经济效益低,生态环境差。生态养鸡是利用果园自然优势,结合传统的养鸡方法及现代科学饲养技术,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让鸡只在果园自由活动、觅食,从而达到减少污染,获得低成本、优质、环保、绿色、生态的肉鸡产品。   2肉鸡品种的选择   品种的选择是获得优质、生态肉鸡的关键。肉鸡应选择具有杂交优势,抗病力强,善于觅食,体型为中偏小的杂交一代或本地土种鸡。   3饲养场地的选择   (1)环境宁静,避风向阳,光照良好,坡度小,最好是丘陵地带;(2)远离居民生活区、工厂、矿区和各主干道路,减少噪音;(3)有清洁水源供应;(4)应选沙壤土质,如是粘质土壤,应合理安排沙坑;(5)要考虑鸡只与果树生长,果实收获之间的关系;(6)鸡舍要建在树冠较稀疏,果树比较高,坐南朝北的平坦地方;(7)鸡舍要达到保温、挡风、不漏雨、不积水。   4肉鸡的规模与密度   要因地、因时制宜,确保最佳的规模与密度,维持生态平衡。(1)每群肉鸡控制在1000~1500羽左右,每平方米鸡舍饲养15~20羽;(2)肉鸡的放牧适宜密度为50~70羽/亩。   5饲养管理   5.1育雏   雏鸡具有发育迅速,体温调节机能弱,适应外界环境差,消化器官小,能力弱,因此务必要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雏鸡出壳后要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对鸡的饲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可用0.1%高锰酸钾水,如长途运输则应供给2~8%的糖水以恢复体力,开食时间控制在出壳后12~24h。育雏舍的保温设备可采用250W红外线灯泡,要根据雏鸡日龄控制温度,1~2日龄为32℃,1周龄为30~32℃,2周龄为29~30℃,3周龄为27~29℃,3周后每周下降2℃,一直到常温为止。   5.2脱温日龄   根据气候掌握脱温日龄,一般冬春季可在30d左右,夏季在10d左右,秋季在15d左右脱温;初次放养一定要选择在晴天,同时就近短时间试放,待鸡只熟悉或适应后逐渐扩大放养范围及延长放养时间,每天鸡只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在天气寒冷时,放养时间缩短或不放牧。   5.3及时补料   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育雏期要少量多餐地给予易消化的全价饲料,每天放养前和圈养后,分别少量饲喂一次。如遇阴雨恶劣天气,更要及时补料。平时要训练鸡只条件反射,便于天气突变时召鸡回舍。出售前10天要适当限制放牧,增喂全价饲料,以利催肥。   5.4充足的清洁水   要保证充足的清洁水,放养的前5天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防应激。要采取措施,防止野生动物危害、惊吓及被盗。   6疫病防治   (1)抓好鸡只免疫工作,合理安排鸡马立克、鸡新城疫L系、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活疫苗滴鼻、一免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法氏囊疫苗饮水或滴鼻、新城疫I系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52二联活疫苗滴鼻、二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禽出败疫苗的免疫,降低疫病发生,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成活率及鸡肉品质,达到生态养鸡的目的;(2)可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啄癖停,并在10日龄时对雏鸡进行断喙处理,以防止鸡只互啄;(3)每天要注意观察鸡群的活动情况,及时检测免疫抗体水平,科学地做好补免和病鸡的治疗、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降低疫病发生。适时驱除鸡球虫、线虫、吸虫类等寄生虫。尽量控制鸡只用药,以提高鸡肉品质。   7适时出栏以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污染   肉鸡一般在180日龄左右,鸡只体重在2.0~2.5kg时上市为宜,出栏宜采用全进全出。出栏后及时进行饲养场地、鸡舍等的消毒灭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