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林业项目后续管理

增强林业项目后续管理

作者:石刚 张湖海 单位:湖南湘西自治州林业局

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林业项目注入巨大资金,仅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项目就达到388.7万亩,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建设资金达16.7亿元,其中,兑现粮食补贴13.5亿元,现金补助1.3亿元,种苗和造林补助1.9亿元。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也真正得到了实惠。然而,要想持续保持项“目能致富,不反弹”的既定目标,使财政支农资金发挥长远效益,切实加强工程后续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落实。

一、切实加强项目补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

对农户的补助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工程实施的根本出发点。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的相关文件。切实加强项目补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并及时兑付,是今后林业系统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核算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的关键所在。各级地方政府务必保证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务必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国家的直补资金必须发放到农户。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报账、资金流程、会计核算的规章,坚决杜绝截留、扣减补助资金的行为,坚决采取一卡通发放办法,使中央补助款项及时、足额的直接兑付到退耕户手中,并接受财政、审计和社会的监督。

二、切实加强护林员的队伍建设和经费落实工作

护林员队伍是巩固项目工程成果的核心力量,组织建立一支年富力强、讲原则、重责任的护林队伍,是当前加强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要选拔一批政策水平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群众认可的护林人员,以组为单位,分区分片管护林地。要加强护林员的日常培训和业务指导,通过例会形式,及时下达护林工作任务,学习林业政策法规,宣传防火意识,明确责任,强化护林人员的责任感。要多方筹措资金,落实护林经费,尽可能地保障护林员的工资到位,并把工资报酬与责任任务的奖罚挂钩,确保护林队伍的稳定,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积极性。地方财政要将护林费用纳入年度预算。林业部门对退耕还林公益性林地应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进而落实护林经费。按面积从林农补助资金中收取适当的护林经费,并与林农签署相关管护协议。

三、切实加强大户造林管理,确保整改措施到位

大户承包造林为我州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改善我州生态状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建议上级领导部门继续完善退耕还林大户承包管理办法,以确保大户和农民利益不受到侵犯。一是按照国家、省、州有关退耕还林工程大户承包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大户承包行为,确保群众利益。二是暂停发放有争议地块造林退耕还林政策的钱粮补助,待承包合同规范后,造林成活率、抚育验收合格后再行发放。三是对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进行补植补造,对返耕和间种烟叶的取消其造林面积。四是对已查明虚报冒领的,要坚决依法处理,取消大户承包合同,追回大户已领补助,并由农户进行整改,整改到位后的钱粮补助归农户所有。

四、严格规范项目区林地的有偿流转

随着退耕还林等项目的顺利实施,许多有林地相继成林成材,而当前国家正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的有偿流转势在必行。对此,必须做到在确保项目工程成果的条件下按照法定程序流转。①林地流转应以保护资源为目的,在林地流转过程中,要在集中成片,统一管理的原则基础上,签订流转合同,做好产权变动登记,同时做好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确保资源的价值延伸。②林地流转应遵守自愿、等价原则,在林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林权所有者的意愿,做到等价流转。要确保流转后的资源保存率,做到项目实施面积不因进入流转领域而缩水。③鼓励组建联办林场,对一些林地面积大,集中连片的村组,可以通过建立联办林场的形式,建章立制,明确责任,明确分配制度,对林地加以集中管理,统一安排,使林业得以保护,效益得以发挥。

五、严格控制林地的再开发行为

目前,各类征占用林地、在有林地上搞产业开发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基建开采、开矿行为造成了林地面积日渐萎缩,退耕还林等财政支农项目面积也在有所减少的倾向。对此,地方政府应保持清醒认识,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乱占林地任意进行开采的行为。林业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对改变或征占用退耕还林地从严把关,积极清理未获批准擅自开采开发现象;对已造成后果的应按规定征收相关费用,并限期搞好迹地更新造林,以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发展性,确“保造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还青山满目葱笼。

总之,财政支农林业项目的实施对整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推动,而加强项目的后续管理,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关键,也是确保项目使林业增绿,林农增收,农村增效的根本途径。切实加强项目工程的后续管理,将在财政支农林业资金发挥长远效益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