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矿山建构有效途径

绿色生态矿山建构有效途径

绿色生态矿山的建设就是要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和社区和谐为主要目标,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要求,追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重资源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统一,将绿色生态矿业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1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及发展趋势

绿色生态矿山,即环保、低碳、和谐矿山。我国对绿色生态矿山建设起步较晚,始于本世纪初。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资源开发与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绿色生态矿山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矿山建设在资源利用率、循环经济、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等方面的要求,确立了“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的总体规划目标。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亦出台了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指导性文件。绿色矿山建设顺应了新形势发展需要对矿业管理改革的需求,是中国矿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它和当今国际矿业发展的趋势非常吻合。在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盛行的今天,一些发达国家不断更新修改矿业法,强化矿山环境评价方面的内容。

绿色生态矿山建设转变传统意义上以单纯消耗矿产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和高耗能为特点的开发利用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赣南当前建设生态矿山面临的问题

赣州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稀土金属生产基地,享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美誉,已形成钨、稀土和氟盐化工三大产业集群。然而经过近几十年的开采,矿山粗放式管理、滥挖乱采十分严重,采富弃贫和随意排放使矿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2.1露天采坑及井下开采空区

赣南矿山大多都是有色金属矿山。有色金属矿山一般来讲矿体大多呈脉状或鸡窝状分布,同黑色金属相比矿体规模不大。矿山地表大多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单个规模不大,但数量较多,加之废石堆放随意生较大,实际地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近十年来,随着地表露天采坑加深,剥离量增大,大多矿山已转入地下开采。根据赣南矿山各矿体赋存产状,大多选用浅孔留矿法开采矿体。浅孔留矿法亦即上向分层空场法,一般规模生产的矿山矿房高度为50m左右,长度一般为60~80m,矿房宽度一般不会超过1.5m。单个采场采空区不大,但由于开采时间较久,部分矿山开采史达到百年之久,部份老矿山采空区深度达到千米。整体来讲,采空区规模较大,地压危害长期存在。

总之,无论是地上开采还是地下开采,各类矿山的采选活动都会影响和改变地表生态环境。它们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减少地表植被覆盖度,引起地表径流的变化和土壤表层的丧失,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形态破坏。地下开采的矿山,开采过后会形成巨大的采空区,加之矿床疏干,会打破地壳初始平衡状态,造成采空区上方岩体的移动,导致地表塌陷,改变了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使大量农田废弃。大量地下采空区的存在,易诱发地表大规模塌陷等地质灾害。

2.2废石和尾矿

矿山废石和选厂尾矿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污染源。废石场受雨水冲刷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在某些条件影响下,这些固体废物就会形成泥石流、暴雨径流等,都容易诱发泥石流的形成。

有色金属矿石大多品位均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矿石采出后均要进行选矿。选矿后造成大量的尾矿排放,尾矿库占地及尾矿库筑坝及其运行对下游居民及生态均造成影响和破坏。

2.3稀土矿采场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由于初期大规模采用堆浸和池浸工艺,亦为大规模的“搬山运动”,导致大片山体被剥离,附近山沟大多被尾矿填埋,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赣州市政府已发文明确禁止稀土矿山采用堆浸和池浸工艺开采,取而代之采用原地浸矿方法开采稀土。原地浸矿工艺需要在矿区大面积施工注液孔,直接将浸矿剂灌入注液孔再渗入矿体,这种开采工艺易导致浸矿体外漏污染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山体因注有浸矿液,造成其强度降低,而易发生大范围山体滑坡事故。

2011年1月17日,国土资源部《关于设立首批稀土矿产国家规划矿区的公告》,在我市设立首批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总规划矿区面积2534平方千米。作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生产行业,积极推进绿色生态矿山建设,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增强资源供给的保障能力,推行矿业清洁化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绿色生态矿山创建主要途径

3.1矿产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矿山在开采矿石过程中要做到贫富兼采,综合回收利用,由过去粗放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式生产方式转变。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合理选用采矿方法,优化矿块结构参数,提高矿石的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优化矿山选矿工艺,提高选矿回收率,研究设立专门的生产线回收矿石中的伴生矿,最大限度地利用原矿。

首先,意识形态的转变,由过去粗放式开采转换为集约式开采;其次,采矿方法的优化,赣南钨矿及萤石矿开采一般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对该采矿方法进行改造优化,提高矿体各支脉回收率,避免采主脉弃支脉;第三,增加矿山选矿投入,对伴生矿进行回收利用。

3.2矿山环境的保护及生态的重建

矿山在开采活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矿坑水及选矿废水的排放、各种采掘及运输设备尾气的排放、露天采矿剥离废石及井下掘进废石的堆放、选矿后尾矿的排放等等都是造成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为减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矿山企业应对尾矿、废石、矿山废水等进行综合利用,减少排放量,同时进行生态环境重建,对矿山排土场进行复垦,采场闭坑后,对其进行绿化,重建其原有地貌。矿产资源生产中形成的尾矿、废石及被破坏土地等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垃圾。

目前矿山为减少采空区及降低采矿成本,大多废石均不出窿,直接作为井下上部中段采空区的充填料,对采空区进行充填。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废石地面堆放量,另一方面可减少采空区,降低矿区地压发生的机率。#p#分页标题#e#

3.3矿山生态文化建设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与此对应的生态文化正逐步取代工业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生态文化是矿山功能的最高层次,是生态矿山建设规划的核心。

生态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体现了全新的发展观、幸福观、生产观、消费观等,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须指出,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矿山建设的灵魂,只有立体式地进行矿山生态文化建设,将其真正贯彻和体现到企业层面、社区层面、公众层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才能确保生态矿山建设的成功。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建设好矿山生态文化:(1)矿山生态文化职工教育规划(包括学历教育、职工宣传示范引导,学习型企业建设等)。(2)矿山社区生态文化发展规划(包括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消费观的培养等)。(3)矿山生态文化发展规划(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等)。

矿山生态文化建设还要建立与矿山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具有个性魅力的矿山企业文化策略等等。

3.4和谐矿区建设及相关政策扶持

绿色生态矿山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绿化矿山和种树种草,其至少包括环境、资源、社区和谐三个方面内容。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加强矿山企业的文化建设,建立企业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沟通协调机制,探索企地共建的途径和模式,达到矿山企业建设和当地经济建设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建设绿色生态矿山,矿山企业是主体,政府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的倾斜和支持、逐步完善税费等经济政策,加强技术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