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干预疗法

小议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干预疗法

1IAD的药物干预

Shapira等使用抗抑郁药单一疗法干预网瘾患者,其中35.7%的人明显减少了上网行为;在使用单一或多种心境稳定剂的成瘾者中,58.3%收到了满意效果。Han等采用安非他酮治疗病理性网络游戏患者的主要抑郁症状,基于安非他酮可治疗抑郁和物质依赖的理论,提出其可以用来减少过度网络游戏患者的严重性和焦虑症状的假说,收入50例过度网络游戏伴抑郁症状的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安非他酮加网络使用教育)和对照组(安慰剂加网络使用教育),进行了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在前8周治疗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Young网瘾量表评分及白氏抑郁量表评分值均显著减少;在4周后的随访中,实验组过度网络游戏程度减少疗效持续。说明安非他酮可改善过度网络游戏的严重程度和抑郁心境。林志雄等采用药物心理联合疗法对3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药物联合心理疗法)和对照组15例(单用药物),连续两周给予抗抑郁药喜普妙20mg/d、抗焦虑药阿普唑仑0.4mg,每晚一次,实验组同时还配合心理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症状测分以及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6个因子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还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内源性多巴胺水平的改变有关。人体存在奖赏系统,其物质基础主要是多巴胺、内啡肽类等多种神经递质,而网瘾是一种行为依赖,网瘾患者的长时间上网行为通过奖赏或适应等机制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导致机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增加,使人在短时间内高度兴奋或满足。Basille等指出,与正常小鼠相比,M5受体缺失小鼠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其奖赏效应明显减弱;应用M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的一组小鼠,与M5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相似,同样可导致多巴胺含量降低。基于这一实验结果,刘悦等使用东莨菪碱对网瘾患者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后患者烦躁、焦虑、神经衰弱等戒断症状消失,身体状况改善,对网络游戏的渴求明显减弱或消失。廖小春同样采用药物(包括东莨菪碱和中药的联合应用)、心理及环境干预的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取得了有效率74.7%的良好疗效,远高于单纯使用心理干预法30.7%的有效率。由此可知,药物对网络成瘾的干预,主要集中在网瘾伴发的抑郁和焦虑等相关躯体症状上。网瘾患者往往有各个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机体、精神和认知等方面,因此药物治疗仍处尝试阶段,作用较为局限,大多与心理干预相结合使用。既能保证患者生理上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还能帮助患者消除负性认知,建立起恰当的适应社会的认知方式。

2IAD的心理干预

研究发现,网络的丰富内容和巨大信息量,以及各种形态的意识、价值观等,可以使部分青年的处世态度消极化,更倾向于逃避现实,会使青年的破坏欲扩张,心理发生畸变。因此,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有着重大的意义。

2.1认知疗法

吴绍兰等应用心理认知护理疗法治疗网瘾,将76例网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药物加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6例(单纯药物干预),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网络成瘾自评分及Hamilton评分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Hamilton积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表明及时正确地运用认知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戒除网瘾,在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进而重塑和完善患者的人格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高磊等应用天津医科大学李振涛教授所创立的内观-认知疗法予以治疗网络成瘾障碍,此疗法是经整合认知疗法和日本的内观疗法而形成的,它从回忆最亲近的人给自己的关照入手,调动感情进入操作程序。治疗过程中被爱感、连带感、喜悦感、羞耻感、成就感、解放感等被充分调动出来,打破顽固的自我中心认知立场,激发、增强被治疗者的自信、责任和报恩的义务感,使情绪变的安定、舒缓、持久,再经过认知治疗进一步修正认知偏差和行为模式。通过治疗,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也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网络。

2.2行为疗法

行为干预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把人的行为和外在的环境视为考察对象的一种疗法。Young早在1999年的文献中就提出,行为疗法策略应被包含在对网瘾患者的干预治疗中,这些行为策略主要包括反向强化、外部阻断、设定明确目标、提示卡片等等。行为疗法在现今的网瘾干预治疗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郑新杰等运用电针配合行为疗法的临床观察显示,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通过教患者练习放松技巧、构建焦虑等级等技巧,由小到大系统脱敏,有助于缓解或消除因停止上网引起的焦虑情绪、心神不宁。BaeHwallip等个案报道中提出利用触发点和渴望度再处理脱敏法(DesensitizationofTrig-gersandUrgeReprocessing,DeTUR)来治疗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文献中对1例中等程度网瘾(Young网瘾评分75分)及中等抑郁(白氏抑郁量表评分26分)的13岁少年治疗后,其渴望量表(urgescale)评分(0为最不渴望,10为强烈渴望)在3~9分的7个与游戏相关的触发点均降至2分,Young网瘾评分降至38分,白氏抑郁量表评分降至6分,并且能约束自己每天上网的时间。在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随访调查中,该疗法的治疗效果仍然维持,充分说明了此种脱敏疗法是治疗网瘾的新的良好选择。更多的研究者对网络成瘾者采用认知和行为的综合干预。徐广艳等采用认知行为综合疗法,通过让患者分析认识自我,建立特定教育模式,帮助患者扩展新型自我概念,鼓励患者尝试新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行为模式,以促使患者认知的改变,从而达到情感和行为的改变。Du等利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治疗,56例网瘾青少年被随机分为积极治疗组(32例)和临床对照组(24例),积极治疗组给予由8个模块组成的多模式校园团体认知行为综合疗法,而临床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在治疗后及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尽管两组的网络使用情况均有减少,但是仅治疗组在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状态、认知及行为症状上有提高。说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从改善情绪状态、自控能力、行为模式及自我管理模式方面能有效治疗网瘾。

3IAD的社会干预

网络成瘾不仅是个体认知和行为偏差的问题,社会环境的作用对这一病理过程的产生也不容忽视。社会干预具体实施的临床文献相对较少,多是一些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强学校教育、改善家庭功能和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学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由于学校周边文化的单一或匮乏、相关政策制度的缺失与乏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滞后等问题,导致青少年对自身价值取向不明确,加之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绝大多数网瘾患者出现在青少年学生之中,张泳等建议以国家、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建立系统化的网络监管机制,规范网络环境;在学生方面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素质拓展教育以提高自律意识,加强网络咨询及时调整失范心态以及鼓励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充实生活,从社会和学生自身两个层次提出构建一套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系统的设想。此外,美国中小学对学校电脑实行联网管理,所有电脑都安装有色情过滤软件,对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良网站进行屏蔽。在法国,学校为家长提出可操作的指导,要求家长与孩子制订家庭公约,经常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上网的基本情况,与孩子探讨上网的技巧和经验。同时,学校也向学生提出建议,使学生拥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发送个人或家庭信息,不要轻信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在网上看到不健康的东西要立即关闭等。家庭学的观点认为,家庭功能不良也是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一个原因。系统家庭治疗通过预备性谈话、治疗性会谈、布置作业、后续访谈等方式,改变家庭模式,引导家长帮助网络成瘾青少年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有助于网瘾青少年认识过度上网的危害,促进网瘾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与成熟。某些网瘾患者可能缺乏与人交流的技巧,即使发现了过度上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会积极向外界求助,发展一套网络自主救治系统可让他们在自己相对熟悉的环境(虚拟世界)里寻求帮助。Su等对一个名为健康在线自助中心(HealthyOnlineSelf-helpingCenter,HOSC)的在线专家系统的进行研究,结果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减少65位受试者的周上网时间以及Young网瘾评分数,并提高上网满足感。

4IAD的针刺干预

吴鎏桢等的研究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不仅能够减轻药物成瘾的戒断症状,还能够降低药物成瘾者戒断后的心瘾,从而改善IAD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张贵锋等的针刺干预网瘾的临床报道指出,取百会、神庭、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治疗3周,运用SCL-90评价针刺治疗效果。除外治疗前后恐怖、精神病2项因子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因子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针刺干预网络成瘾疗效显著。目前的临床报道中,单纯针刺治疗网络成瘾案例较少,多是采用针刺与认知行为的综合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心理治疗,苏沛珠等应用针刺配合行为疗法干预网瘾者抑郁症状的研究显示,针刺疗法及针刺疗法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均可明显降低IAD患者的HAMD积分及其因子,并具有起效快、效果明显的优点。朱天民等的临床研究证明,百会、神庭、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等对成瘾性疾病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IAD评分、SAS评分、HA-MA评分以及血清NE含量均显著降低,结合心理治疗可使这些量表评分降低更显著。

综上所述,目前治疗IAD有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社会干预及针刺干预等方法,各自有其特殊的优势,在IAD形成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作用,但就研究的情况来看,单一疗法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一套高效的、降低停止治疗后再复发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此外,鉴于网瘾与物质成瘾机制的类似性和相关性,用于治疗物质成瘾的一些方案也可以借鉴和探索,CarterKO等将国家针灸戒毒协会(NADA)的标准化五耳穴针灸方案(five-pointauricularnee-dlingprotocol),加入到对167例梅克伦堡县物质滥用服务中心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案中,结果显示这种综合治疗可显著减少成瘾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抑郁、焦虑、愤怒、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或头部疼痛等病理性行为症状。在今后对网瘾治疗的综合方案研究中,也可以考虑加入这种治疗,并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其疗效做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作者:阳杨、朱天民、黄冰洁、乐意、李辉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医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