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齐壁画墓的考古学研究

我国北齐壁画墓的考古学研究

墓葬形制分析

太原现今所发掘的四座壁画墓均用青砖砌筑而成,墓室形制规整对称,均为正南北方向,以墓道至墓室为中轴线布置两边建筑,形成南北贯通东西对称格局。根据墓葬的规模又可分两类:一类为大型墓,一类为小型墓。属于大型墓的有库狄迴洛墓、娄睿墓、徐显秀墓,均有长斜坡墓道,墓室面积20-40平方米之间,墓主人均为北齐的高级官员。金胜村壁画墓为小型墓,墓主人可能是下级官吏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百姓。

大型墓墓主人身份相似,但墓葬结构与邺城墓葬略有不同,如:“甬道口上方不见砖砌高大城门墙的做法;在墓道设天井或仿木构的砖砌门楼、墓室四角砖砌角柱等不见于邺城,”这些差别体现出太原地区在葬制方面保留的一些地方特色,如:“砖砌角柱的做法见于本地西晋墓;”“天井的做法也是本地晋墓和北魏墓形制的延续。”

壁画内容、布局和渊源

这四座墓中壁画的主题基本都是为了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及死后的极乐世界,所绘内容及其布局具有一致性和地方特征,并与墓室形制、随葬品等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墓中的壁画的主要内容涉及人间、仙界、宇宙。人间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分出行图与居家宴饮图。出行图多绘制于墓道、甬道、墓室的东西壁,基本表现为刻画出行队伍和准备出行两种主题。这些壁画中尤其以精细绘画各种出行仪仗队伍为重,以徐显秀墓中的墓道两壁所绘壁画为代表。而太原娄睿墓墓中所绘的驼马出行图,则是另一景象。对于准备出行的图饰表现则多表现为出行图的延续,如徐显秀墓墓室东西壁与墓道壁画。居家宴饮图主要表现墓主人日常生活中宴享与燕乐两个主题。宴享图主要绘制于墓室北壁,中为墓主人,旁边陪衬以男女侍从,都面向墓主人作侍奉呼应状。身后用帏帐或屏风表现室内场景。如徐显秀墓北壁和金胜村壁画墓下层。燕乐图如娄睿墓墓室北壁下层。

仙界涵盖升仙和辟邪两类主题。升仙图多设于近墓门处墓道两壁、墓室四壁中层。如库狄迴洛墓、娄睿墓:青龙、白虎绘于墓门,引导后面的仪仗出行奔向仙境;也有仙人与四灵配合表现升仙,位于人间图像和天象图之间,如金胜村壁画墓墓室东西壁仙人御龙虎图;而徐显秀墓中则为四神兽引导仪仗队列。壁画中作为装饰图案的莲花、流云或卷草摩尼寓示佛教化生、升仙的意义,如徐显秀墓、娄睿墓均可见到。金胜村壁画墓寓意升仙的图案则为羽人、千秋万岁、人首鸟身。辟邪多设于墓道、门墙、墓门额、墓室四壁上层。如徐显秀墓有方相氏,为人身、豹头、鸟爪,四肢伸张作捉拿状的神兽;娄睿墓石门额正中的龙首和墓室东壁所绘的击鼓雷神。方相氏及各种神兽神鸟主要就是起镇墓、辟邪作用的。

空间和时间是表现宇宙类壁画内容的手法。用日月天象图来表现空间,在墓室穹隆形空间顶部写实地描绘日月星辰,为四座墓共有。用十二生辰图像来表现时间,如娄睿墓四壁上层每层绘三个动物,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随葬品组合分析

墓葬建筑、壁画和随葬品共同构筑浓缩了墓主人生前死后的环境,随葬品中除墓志和镇墓兽外,余皆为现实生活中人物、事物的陶偶像和模型明器实物。随葬品则主要有四大类组合。试以娄睿墓为代表说明。出土陶俑611件。约300件放于墓门外、甬道及墓道两侧。墓室东南部有生活用具和陶俑、陶牲畜、陶模型器;西南角和西南墙根有瓷灯、陶模型器、牲畜和武士俑等。

随葬品第一类组合为镇墓兽和甲胄武士。镇墓兽和镇墓武俑各二件。第二类组合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有甲骑具装、轻骑、骑马鼓吹俑、持盾俑、背箭俑、文吏、风帽套衣俑等。以男女侍仆和舞乐俑为主的第三类组合有:女侍俑31件。女侍跪俑3件,女仆俑1件。役夫俑3件。可能为拉马、驼的役夫,形象似西域人。驮物骑俑1件。袱马10件,驮马3件。以庖厨用具模型组合为主的第四组器物有:牛、猪、卧羊、卧狗、鸡、仓、磨、灶、井、厕等。随葬品组合既有京都地区的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本地风貌。在着装方面,与京都地区较多的汉魏衣冠俑相比,太原地区的佣多束腰圆领长袍、靴子,腰佩刀剑,显得胡意浓浓。骑马佣数量较其他地方为多,或许与太原地区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传统有关。

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原地区的北齐壁画墓表现了东魏北齐时期的主流墓葬文化因素:墓室形制以带斜坡墓道、甬道的弧方形单室墓为主;墓室壁画的内容与布局统一,表现手法是写实主义风格;随葬品组合与形态基本固定,与壁画内容互为照应;将墓室的形制、墓室内壁画的内容与布局、随葬品的种类及组合三个因素统一起来,则思想鲜明的墓室环境不言而喻。这些主流因素的形成与当时太原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晋阳作为北齐的陪都,其政治地位相当重要,从各类文献记载来看,其时许多大的政治活动都在晋阳举行;而且北齐统治者为强化统治还加强了政治制度和礼制,因此这种政治上的控制促进了墓葬制度的推行,与京都地区表现了较强的一致性。

从墓葬建筑形制看,太原北齐壁画墓在接受京都地区影响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如太原金胜村墓墓室四隅砌有角柱,娄睿墓甬道分前后两段并设置天井等。太原北齐壁画墓的内容与布局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众多的题材中,北齐壁画墓以墓室建筑为依托的出行、家居图表现人间生活,表达墓室主人感触最深的现实生活。其中对出行图的渲染,更是对当时游牧民族所具有的文化传统在频繁的军事生活中所体现的真实写照。从太原北齐壁画墓的现有出土的情况看,其墓道和甬道中所绘制的各类神兽及仪仗出行等内容,多为融汇了南朝墓葬的壁画装饰风格所致;加之承继汉魏传统于墓室顶部和四壁绘天象星宿、四神和墓主画像及居家宴饮等内容,总体上形成了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绘制精巧、布局严整的一套富有时代风格的壁画体系。

北齐壁画墓由于时代特征,与当时所建之石窟寺在建筑装饰细节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库狄迴洛墓(562年)的墓门上浮雕莲花形的门簪三枚;”“北齐娄睿墓(570年)的门楣横列五朵束枝莲花,衬以六出绿叶;”“新发现的北齐徐显秀墓的石门门簪也装饰有五朵高浮雕莲花。”这些文化因素在大致同时的云冈石窟第9、10窟中均可见到。壁画人物、陶俑的造型等可能受到了南朝画风的影响,如“太原娄睿墓的鞍马人物形象可能是南朝张僧繇画风相似的北齐杨派作品”。随葬品中亦表现出了来自西方的强烈文化气息,如西方金银制品和胡人俑的增多,“徐显秀墓壁画中中亚风格的菩萨联珠纹等因素可能与北齐时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和北齐的胡化趋势相关”。

总之,太原地区的北齐墓壁画是多元文化因素影响下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结果,其墓葬装饰直接吸收了本地区保留下来的汉魏壁画的历史传统,同时加强了写实主义,吸收了南朝画风和石窟寺的表现手法,凭藉一个意义独立、构图完整的长卷表现了北齐时期现实生活中气势恢宏的场面。

本文作者:张慧 单位:长治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