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听说课纠错行为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听说课纠错行为研究

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手段和基础,交际能力才是目的和归宿”(赵金铭,2004)。所以在听说课的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在技能训练部分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朗读、提问等环节以达到帮助学生把课本语料转化为言语交际内容的目的。这些教学行为的实施都会伴有学生的参与,这时二语学习者可能因为刚刚接触新的生词和语言点以及母语负迁移、心理焦虑等多种原因而出现错误。面对这些在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错误,纠错行为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对于听说课堂上这些错误的发生,对外汉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态度以及怎样处理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1 对待错误的态度

现代心理语言学认为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犯错应当被视为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学习者往往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重构自己的中介语体系。不过,学界就错误容忍度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对错误的不容忍,到过度容忍,再到对错误进行分别对待。行为主义的语言教学法对待错误的态度过于苛刻,它把学习者出错看成是仍未养成良好的言语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主张对待不同的错误应采取不一样的纠正策略,强调教师要注意区分全局性错误和局部性错误。影响句子整体结构的错误妨碍交际的成功进行,叫全局性错误;而影响句子单一成分的错误不妨碍交际,称为局部性错误(Dulay, Burt & Krashen,1982)。“对交际过程中错误的纠正,要侧重内容上和全局性错误,对形式上和局部性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侧重和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的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应立即纠正。”无论处于学习的哪个阶段,学生出现错误都是难免的,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听说课堂上,老师循循善诱地抛出封闭性或开放性问题之后,学生根据问题结合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回答,这时学生是否犯错、犯什么样的错误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因而作为老师,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练,不怕犯错;另一方面,在学生出现错误后要分情况纠正错误。

2 如何纠正错误

首先要讨论的是纠错时间的选择。根据纠错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立即纠错和延时纠错。立即纠错指教师发现学生的表达错误之后立即进行纠正。这种做法直接有效,让学生马上了解自己犯错的地方,并迅速改正。但它也存在着不足,如果是在学生做自由发言的时候纠错,这样的中断显然是不合适宜的,破坏了交际的完整性,而且立即纠错容易使说话者在同学面前感到尴尬。而延时纠错指在交际任务或课堂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再挑出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延时纠错的好处是使学习者将注意力始终放在交际活动的内容上,情感焦虑程度低,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纠正,因为有时候出现的错误并不是偏误,而是一时的口误。但是不足之处是教师往往只能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指出错误,而且这些错误是教师凭记忆指出的,难免会有遗漏或不准确的情况发生。这两种纠正时间的选择都有利有弊,因此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分情况处理。对于自由发言、小组讨论时出现的错误,老师可先进行书面记录,之后再对全班或某些学生比较严重的错误进行统一纠错。而对于上课一问一答或点读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一般应及时指出并纠正,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虽然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是第二语言学习课堂上的权威,但纠错人这一角色的充当者并不只能是老师。根据错误纠正主体的不同,错误纠正可分为三个类别:①教师纠正;②自我纠正;③同伴纠错。在教师纠正错误为主导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我纠正和同伴纠错,这些来自学生自身的错误纠正也是促进其学习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小组讨论等课堂集体活动时,同伴纠错是很必要的。在听说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是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老师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分配一定的交际任务。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不可能实时监控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因此不能及时改错。在这个时候,同伴纠错便能发挥较大作用。为了更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成员会凝聚起来群策群力,共同克服语言组织和表达上的失误。在同伴纠错时,不光对被改正错误的人有帮助,因为他们在心理焦虑程度低的情况下更容易学习,同时这个实施纠错的人也能对自己说出的语法点记忆得更加深刻。在具体操作时,目前课堂上使用的纠正方式主要有:①明确纠正法;②重说法(教师用正确的形式重说,但不直接告诉学生他所说的话中有错误);③重复法(教师重复学生的错误,通过改变语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④启发/诱导法;⑤元语言反馈法/元语言信息法;⑥请求澄清法(韦静,2006)。上面提到的这六种方式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运用它们的时机要综合考虑教学目的、纠错有效性、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情感因素及喜好,以此取得不同错误纠正方式上的平衡。明确纠错法在初级课堂中非常实用。

因为在这个阶段学习者掌握的汉语极为有限,如果采用比较复杂的纠错方法,如启发法,对学生循循善诱,从侧面诱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自我修正是无法做到的。教师敏锐地找到学生出错的地方,采用明确纠正法,用摇头或手势(两手交叉于胸前)等肢体语言就可以向学生清楚地表示他刚才犯了错误,再由老师说出哪里出现了错误。明确纠正法也符合有效性的原则,即所用纠正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准确性;而且它是高效的,使用时教师和学生都不用多费力。不过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客观地指出错误,不要带有嫌弃、遗憾的面部表情,在说出正确句子时不要只单独挑出个别学生的错误作例子,而是针对全班进行纠错。不过,并不是说明确纠正法就是二语课堂上最好的纠错方法。在初级听说课上,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适当运用其他方法。比如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就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用明确纠正法,对于敏感羞涩的学习者,口语错误的纠正方式要温和;而对于不大敏感、敢于冒险、外向的学习者,可以采用比较刚性的纠错方式。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已经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或已经到达高级水平时,老师可以使用启发法、请求澄清法、元语言反馈等纠错方法,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在此需要强调的是,预防错误是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教师上课之前对教材语料的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学生出现错误,如对语言点的格式化处理(卢华岩,2011)。二语学习者常常很自然地从母语的经验中获得帮助,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是学习者在初学时犯错的主要原因,而语言点的格式化处理可以让学生进行类推,不需要借助母语的语法规则组织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词语使用不当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发现的个人的错误也有必要从预防的角度在全班进行纠正。#p#分页标题#e#

3 纠错反馈的调查

在刚才提到的六种纠错方式中,胡坚、郭浩儒(2005)经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教师最常用的纠错方式是明确纠正法和重说法,而学生最喜欢的纠错方式则是元语言信息法和明确纠正法。项茂英(2003)经过调查发现,只有2.8%的学生希望自己在回答问题或发言时教师能随时纠正错误;另外,分别有63.7%和69.4%的学生希望在自己发言时教师能面带微笑,仔细倾听或能加以简单提示,给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机会。不过上述调查都是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留学生纠错方式的反馈研究,目前学界还鲜有涉足。因此,笔者对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国际班的学生进行了有关纠错方式反馈的调查。此次调查人数共42人,其中一个班的学生全部来自日本,有22人,是初级听说班;另一个班的学生来自非汉字文化圈,包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留学生,有20人,也是初级听说班。笔者采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归纳上课时老师采用的纠错方式。然后根据搜集到的主要纠错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较详细地了解到学生对教师课堂上使用的纠错方式的看法以及所期望的纠错方式。首先我们了解到在对外汉语听说课堂上,教师最喜欢运用的纠错方式就是明确纠正法,占纠错方法总数的85%,这与之前研究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其次是重说法,即教师用正确的形式重新说出答案,它的运用占5%。有趣的是,有时老师会多种方法并用,比如先明确指出学生这句话有错误,接着会用疑问的语气重说一遍学生的错误,以诱导学生思考,接着再说出正确的句子。由此,我们知道了在国际班中教师主要使用的纠错方式有四个:明确纠正法、重说法、启发法和元语言反馈法,至于综合运用多种纠错方式的情况算作“其他”。接着,根据搜集到的纠错方法,对42个学生进行逐个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上老师使用纠错方法的感受以及他们对纠错方式的期望。笔者之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了质性分析,将文本材料通过关键词法进行量化统计。结果显示,有47%的日本学生认为启发法最好,其次是元语言反馈法,占32%,明确纠正法只占28%。这一结果与笔者课堂观察时的发现一致:有些日本学生在多次回答问题错误、老师运用明确纠正法改正其错误之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不如前。当再次点到他们回答问题时,他们往往采用沉默或者回答“不知道”的方式回避错误。在纠正方法的建议方面,62%的日本学生希望老师能多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他们希望老师的语气再柔和一些,快速紧张的课堂环境会让他们压力很大,多次犯错被老师明确指出也会让人失去信心。

而性格开朗活泼的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相比之下最喜欢明确纠正法,有58%的学生表示很愿意老师明确指出他们的错误,认为这是促进他们学习的有效途径;其次,启发法和重说法各占30%和14%。在谈到所期望的纠错方式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通过反复灌输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达到消除或减少错误的做法很必要,但是比较乏味,希望老师能多运用一些有趣的纠错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从两个班不同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老师最爱用的纠错方式不一定就是学生最喜欢的纠错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时除了研究“怎样教”的问题以外,学生“怎样学”也应该被给予更多的关注。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老师采用的纠错策略应该有所不同,任何一个纠错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听说课堂上培养基于语料理解基础上的交际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听话说话的机会。在密度较大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者输出目的语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即使教师做了充分的预防措施,在很多时候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及反复出错的情况,认识到改正错误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在具体的纠错的方式上,应分情况进行有效地纠错。另外,不论运用哪种纠错方式,教师都需要考虑学生对纠错方式的反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汉语学习。

本文作者: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