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游戏现状及发展模式

动漫游戏现状及发展模式

 

辽宁动漫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却因赶在中国经济、文化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着落于文化创新、信息网络传播、娱乐消费市场爆炸式发展的交汇口上,故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盘点辽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抓住世界经济格局重新调整的发展时机,实施有效的新时展战略,是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实现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4年国家出台《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辽宁省动漫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如2010年辽宁省有17家动漫企业通过国家认定,并成功举办了2010沈阳(第二届)动漫电玩博览会,至2010年底,沈阳、大连两个部级动漫基地和沈北新区入驻企业323家,年产值93亿元。与此同时,辽宁省正着力将沈阳打造成为中国的“动漫之都”,阜新和丹东也加快了建设动漫基地的步伐。   (一)沈阳动漫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2006年7月,沈阳市提出了打造中国“动漫之都”的发展目标,构建了以沈阳浑南新区、沈北新区两大重要板块为动漫基地的合理产业布局。目前,沈阳浑南动漫基地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2008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批准为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基地,沈阳浑南(国家)动漫基地是唯一同时拥有三块部级牌匾的动漫基地。2008年底沈北新区动漫产业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部级动漫产业基地,东陵地区的动漫基地规划项目也在建设之中。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的入驻企业和企业注册资金数量都逐年攀升,2007年基地入驻企业64家,注册资金2.2亿元;2008年基地入驻企业105家,注册资金2.8亿元;2009年基地入驻企业132家,注册资金超3亿元。2010年,沈阳动漫企业总数达到160家,基地制作完成原创动画作品27部,总片长2.5万分钟,位居全国第三位,动漫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   预计到2015年,动漫企业总数达到250家,其中产业规模超亿元企业将达到10家以上。   (二)大连动漫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2004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大连高新园区动漫产业走廊,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文化部批准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共青团中央批准的中国青少年数字娱乐产业教育基地。大连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产值从2005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8亿元,现有企业132家,其中原创企业26家,代工企业52家,游戏制作、运营企业12家,培训企业6家,产业链企业36家。大连动漫游戏产业以外包市场为主,近几年动漫外包产业日趋成熟,已先后与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动漫外包合作机制。大连市还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项目外包平台,以动漫走廊整体品牌和影响力,帮助企业拓展外包市场,成为中国对外(尤其是日、韩)最大的外包口岸和与世界进行动漫游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阜新动漫基地发展概况   阜新市政府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阜新市动漫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阜新动漫基地现已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动漫创作基地,动漫企业由开始的1家发展到18家,其中原创企业11家,培训企业5家,产业链企业2家,在企业数、研发能力、制作能力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提高。阜新致力于建造初、中、高多层次动漫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依托阜新第一和第二职专、阜新高专、辽宁工大等院校。   2009年阜新动漫企业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创建了全国最早的动漫专业,具有专科、本科层次毕业生500余人,现阜新每年大约有700人毕业于动漫相关专业,并从事动漫工作。阜新历经十余年的动漫人才培养,已经有了一大批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这正是阜新动漫产业发展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四)丹东动漫基地发展概况   2008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高峰会暨投融资洽谈会上,杭州国家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与丹东市政府签署了动漫游戏服务外包基地合作协议,拟共建“虎山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城”,按照建设规划,丹东市虎山动漫产业服务外包基地占地5000余亩、投资规模达50亿至100亿,六年内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动漫加工城,其制作量可以满足国产原创动漫80%的制作需求,实现年产能30万分钟以上规模。   丹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将基地建在虎山长城旅游区范围,基地建设模式主打产业服务外包加工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相结合。资源互补共享,将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辽宁动漫游戏产业问题分析   近年来,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在国家良好的政策发展氛围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从整体来看,在企业实力、企业规模、集约化程度、原创作品质量、制作水平、回报产值等方面都还处于较低层位,存在的问题既有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如产业政策制定与市场体制创新滞后、政府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等,又有辽宁动漫产业在创新发展期不可避免的个性问题,如政府监管与服务、产业链建设等。本文从以下从四个层面分析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管理方面   在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处于从量变向质变飞跃的关键时期,产业管理的优劣将决定产业未来发展的宏观走向,能否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产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扶持奖励政策,但是政策多监管少,少数企业以投机的心态进入动漫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画的制作水平,同时降低了创作型动漫企业的公平发展机会,阻碍了动漫游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第二,产业主管部门多,易形成多头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p#分页标题#e#   动漫产业的创作手法主管部门是辽宁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而动漫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又被划分到文化厅,内容审批和演播权限又归属广电局。第三,动漫基地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一些基地产业资源类似、区位相近,且各政府部门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也大同小异,在产业定位和特色上存在雷同,资源分散,导致竞争战略的边际成本递增。第四,动漫产业基地组织服务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对企业的调研中得知,企业对于基地提供的土地政策及准入政策满意度较高,但是超过85%以上的企业认为基地未能提供企业需要的动漫作品营销渠道、人才培养和共享平台,对企业推动作用不明显。   (二)产业链方面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条从前期策划、资金投入、中期制作、后期加工、市场推广到衍生品开发的完备产业链条,由于产业链诸环节的脱节导致动漫产业无法获得完整产业链带来的规模经济收益,从而导致动漫产品收益率偏低。而收益率不高又阻碍了更多的经济资源对动漫产业的投入,资源不足也就无法对动漫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对于处在起步期的辽宁动漫产业,也同样面临着产业链建设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应该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辽宁的原创产品已经走过了在数量上匮乏时期,正在接受对其创新性及市场认可度的考验。   动漫作品创新力、传播渠道流畅性、动漫营销力度、衍生品创意水平等都亟待提高。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仅有18.8%的辽宁动漫企业申请了衍生品专利保护,大多数企业对日益猖獗的侵权行为无计可施,使得一些以动画品牌为依托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的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三)资金链方面   据调研数据显示,辽宁目前以政府资金为主体的动漫企业仅占16.7%,多数动漫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且存量偏低,超过500万的企业仅占33.3%。9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来源方面投融资难、贷款难,并且硬性的税收政策也给以项目为主的企业造成了较重资金负担。   有些企业反映,即使没有营业额也必须按月申报营业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规划与资金的使用。   此外,国内不允许采用预售样片的方式获得后续制作资金也限制了企业资金来源。可见,资金匮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政府资金投入分散,缺乏资金使用监督和管理机制,政策多但监管少,致使政策导向偏颇,影响到投资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导致企业资金存量不足。另外,资金投入与回收失衡,也是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据企业反映,目前辽宁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多以贴片的形式,除非特别优秀的作品,否则都没有直接收益,仅有基地的播出奖励,从500-2000元不等。这种产销成本与售卖价格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入不敷出的现实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动漫产品及衍生产品的延伸和开发,生产单位经营成本无法回收,很难滚动经营,造成恶性循环。   (四)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   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动漫人才处于结构性短缺状态。辽宁动漫人才增速很快,目前已超过11000人,但是整体而言还处于结构性短缺状态,尤其是动漫故事原创人才、前期导演、技术总监、动画软件开发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以及市场研究和营销人才等复合型高端人才极其缺乏。二是缺乏政府层面的人才引进机制,并且人才提升空间有限。目前辽宁动漫游戏企业大多是通过院校招聘会、网络招聘、人才交流会等方式引进人才,缺乏政府层面的人才引进机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招聘方满意度偏低。此外,有限的可持续性职业发展和成长空间,相对缺乏的后续专业能力发展的保障措施,致使本土动漫人才在工作1-2年后都跳槽到南方,造成了辽宁动漫游戏人才的流失。三是动漫游戏人才培养体系相对滞后。专业教育方面,高校教育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笼统,培养周期过长,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快速更新的动漫技术,造成了供需双方的不一致。就企业方面,专业培训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只有30%的企业有正式的培训制度或规定,并且培训投入偏低,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每年用于人员培训费用占人力资源部门预算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社会培训层次混乱、培训重点不突出、培训单位多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短期利益,这些都导致了动漫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四是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调查显示,辽宁60%的动漫游戏企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15%的企业是其他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并且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不准、激励评估欠缺,绩效考核更无法实施,这种人才管理方式,使人才不能得到辨识,更造成人才的收入与贡献错位,进而挫伤工作积极性。   三、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在产业管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培养和管理四个层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通过几年的发展,辽宁省的动漫游戏产业成绩显著,但无论是内部管理、产业规模、资金与人才方面都尚需进一步完善。   为增强辽宁动漫游戏企业综合竞争力,必须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丰厚动漫游戏企业成长的沃土,营造有效竞争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构建完备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和产业群,逐步形成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的产业体系,将辽宁动漫游戏产业做大做强。   (一)加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辽宁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动漫游戏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产业,需要政府的持续引导和支持。一是坚持政策扶持的延续性。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辽宁对动漫游戏产业的一些扶持政策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产业扶持政策不仅应注重延续性,还应赋予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时代内容。二是统筹规划,建立全省一盘棋的发展规划。要统筹规划动漫产业园区,避免重复建设带来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力求形成一个既具有集中统一管理区域,又具有分散属地管理区域的产业发展带,形成产业合力。三是建立柔性税收政策。#p#分页标题#e#   调研发现,动漫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产业,一部动漫作品的制作周期很长,往往不能每个月都有作品售出。对此,税务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柔性税收政策,不能用固化的月报税收模式来迫使动漫企业做非零收入的假申报。四是加大政府引导,增设本省产品演播补贴,建立本省动漫产品的播映和出版平台,通过专门动漫频道播放本省企业优秀作品,政府出资举办非盈利性质的动漫展,促使辽宁动漫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二)完善资金管理,强化产业链条   辽宁省政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必须做好资金注入的监督工作,不断完善资金注入机制。一是建立项目投资公示制度。要确定公开透明的投资标准,增加投资立项透明度,把政府投资的项目和投资数额在动漫游戏产业内部公示,公示扶持项目以及作品播映后的奖励扶持标准,保证政府扶持资金的公平性,借以鼓励企业创新精神,同时也提请社会和企业履行监督职责。二是政府引导资本市场,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建立产品开发投资联盟体系,引导动漫游戏企业与玩具、服装、鞋帽、工艺品、软件等相关生产和经销企业合力开发动漫游戏衍生产品,大力拓展衍生产品市场,使动漫游戏产业首先赢得本地市场的有力支持,为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实行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质押担保,制定灵活的贷款政策,创新企业投融资方式,打造良性循环的资金链。同时,统一产业归属部门,成立产业协会,制定行业规则,维护合法权益,搭建联系平台。通过加强上下游动漫企业之间的互动,实现产业链的顺利延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意发展合力,促进区域性的动漫企业聚集发展。   (三)强化产业基地服务功能   辽宁省拥有沈阳、大连、阜新等多个产业基地,孵化着辽宁省几百个动漫企业,推动并主导着辽宁动漫产业的发展,但产业基地的服务功能尚需进一步强化,具体应从“四个平台”入手。   一是完善制作设备平台。以沈阳动漫公共技术平台为例,其是目前国内最先进、最高端的系统平台,但资源利用率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开发现有制作设备用途,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建立软件应用平台。考虑到辽宁省各个企业资金流运转不顺畅、软件价格不菲、技术匮乏等因素,辽宁省应拨专项资金建立大型软件应用平台,不断完善平台设施的相关配套软件对接,供动漫企业免费下载使用,并重点资金重点扶持。三是创作研讨平台。动漫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产业,建立基础技术研究平台,既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的作用,人尽其才,又可以促进技术的更新、传播。通过研讨平台的创建,能够理顺在动漫产业链条环节中的薄弱点,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各自找出突破性的发展路子,丰富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动漫产业发展路子。四是建立产品营销平台。对本基地内企业动漫原创产品以及衍生品,制定统一的销售策略,发挥基地的集聚效应。目前辽宁动漫游戏产品数量关已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销路狭窄。产业基地要成立统一的对外销售中心,把各个企业分散的销售力量集合起来,集中优势力量拓展原创产品以及衍生品销售渠道,解决动漫产品的出口问题。   (四)打造辽宁特色原创品牌   品牌是中心,没有品牌就没有一切,要树立品牌意识,培植龙头企业,整合全省资源,打造创意———制作——市场运作———服务外包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一是从广泛市场调研着手,对动漫市场进行合理评估和策划,规划特色原创品牌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策划特色原创动漫品牌题材、角色设定、受众群体、市场卖点、竞争对手、道具、制作成本估算、资金回笼、宣传推广及后续产品开发等问题,规避投资风险,探索动漫产品及其衍生品长远发展的有效路径。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跟踪调查,对后期服务、品牌后期融资等建立反馈和预警机制。二是改变创作思维,扩大原创品牌受众群体。   要不断地创新,改变创作思维方式,创造个性鲜明的动漫人物,使产品既体现辽宁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柔和水墨、剪纸、泥塑、木偶等形式的中国动漫元素,并在娱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引、扩大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原创动漫市场。三是坚持中期制作高水平。动漫产品,除了画面的主要场景和角色鲜活之外,也要注重风吹草动、阴影细节等等,都要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要提倡应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动漫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辽宁省动漫产业制造向动漫产业创造的转变。四是建立市场拓展体系。以图书、衍生品等传统出版方式为主打,将网络出版作为传统出版的延伸,关注手机等新媒体出版,加大电视、电影、图书、互联网、移动电话等各种媒体渲染力度。同时,依托辽宁省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多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动漫展、动漫论坛和动漫产品交易,宣传和推介本省动漫产品,提高辽宁特色原创品牌影响力,拓展动漫产品及其衍生品营销市场,用动漫产品来拉动衍生品市场,用衍生品市场来促进动漫产品更好、更快成长。   (五)着力动漫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辽宁省动漫产业人才相对较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造成动漫人才处于结构性短缺状态。随着动漫产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动漫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电脑美术教学、影视动画创意及广告制作、动画制作特技的应用技术型复合人才,已经成为动漫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是建立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动漫人才的培养需要文化氛围来熏陶,必须加快提高宣传普及率,培养社会公众对动漫产业的浓厚兴趣。同时,加强辽宁省高等院校动漫教育的建设,细化课程设置,调整培养周期,引导高校培养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动漫人才,并强力打造高端人才。二是创新动漫人才管理模式。动漫产业的特点在于智力的密集型,人才是动漫企业内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一切生产力的根源和企业竞争力的最终依托。#p#分页标题#e#   只有落实“以事业吸引人、以制度约束人、以诚信感召人、以精神鼓舞人、以活动培养人”的管理方针,才能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三是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动漫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学习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通过提高个人和整体的创新能力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有效凝聚人才的创新力量,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四是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核机制。薪酬价值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通过价值体现将职位与个人能力有效结合,实现“人尽其才”,促进人力资源与职位的合理匹配。   业以人兴,尤其是动漫产业更加依赖于人才资源的竞争力。   必须坚持科学先进的用人原则,最大限度地焕发出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财富积累,有利于投资安全的人才机制,推动动漫产业的全面发展。   辽宁动漫产业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到了从追求产业规模到追求产品品质的“由量向质”发展的转折点,但需要能量的注入来助力这个转变,而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就是可以促进辽宁动漫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机制。只要政府明确主导职责,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公共财政为支撑,社会多渠道投入和受众群体合理分担成本的投入体制;建立起一个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供需为辅的运作模式,广泛发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发展机制;运用市场调节,通过社会广泛参与,采用公共财政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方式,辽宁动漫产业的腾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