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民族化发展研究

钢琴民族化发展研究

 

钢琴这一乐器可以说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它刊刈磊芋差瞿曩霍墨磐晕嵩淼力、辐射面是巨大的。钢琴的伟大并不因为是昂贵、复杂、音域宽广或大谱表,其真正的原因是三百年的历史中,钢琴为人类呼唤出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把钢琴的功能、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世界钢琴艺术发展之路昭示了民族化之历程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利用钢琴发展本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比如,被称为“钢琴诗人”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肖邦,一生都以钢琴艺术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地地道道的波兰风格钢琴音乐。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波兰韵味,放射出波兰文化的灿烂光彩,没有任何人能像他那样满怀热情地写作波兰音乐。肖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他以钢琴独创性地描绘波兰的风土人情,反映波兰的民族气质、弘扬波兰的民族文化。他所创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舞曲,如威武雄壮的波兰舞曲、精致细腻的玛祖卡舞曲、诗情画意的圆舞曲等等,都是些美妙无比的音乐,像是用地道的波兰方言书写的碧玉般的篇章,构成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极其鲜明且无可比拟的民族特征。还有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并把马尔加文化推上世界舞台。由于他们认识到复兴自己民族音乐艺术事业的光荣使命,因而为其倾注了毕生精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大p币。   俄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比西欧慢了一大步,直到19世纪中叶才逐渐出现职业钢琴家。尼克莱•鲁宾斯坦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钢琴家兼作曲家,在他培植下,开创了著名的“俄国钢琴乐派”。除他之外,还有格林卡、强力集团和柴可夫斯基等著名音乐家,都为发展俄罗斯钢琴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巴拉基烈夫的钢琴曲《伊斯兰>、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等是俄国钢琴音乐向全世界炫耀的金字塔。进入20世纪,俄国强大的钢琴艺术使全世界震惊,这就是出身于莫斯科音乐院的史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所谱出的钢琴音乐与展现的钢琴演奏技巧,再加上由圣彼得堡音乐院培训出来的普罗柯菲耶夫那冲击式的钢琴技艺,更是锦上添花。   二、我国钢琴艺术发展之路也体现了民族化的发展规律   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初。   由于当时印刷乐谱困难,流传下来的只有公开发表的几首。目前留下资料的中国自己创作的钢琴曲、最早见于《科学杂志》1915年第1期载赵元任所作《和平进行曲》,作者以欧洲的功能和声为主导,融进我国的民族音调,由于和声对旋律发展影响,使得该曲的旋律成为民族音调与欧洲音乐的结合。这些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早期钢琴小曲,对钢琴曲民族化的创作与演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四以来,一些专业音乐家吸取西洋音乐之精华,创作了不少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以我国民族音乐素材为基调,大胆借鉴欧洲传统复调音乐的创作技法,主题鲜明,旋律优美,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第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的优秀典范。49年以来,陆续涌现了一大批很有特色的钢琴作品,突出的代表作有丁善德的《:儿童组曲》、瞿维的《花鼓》、黎英海的《夕阳箫鼓》、殷承宗、储望华等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等等。这类作品,取材新颖,形式多样,体裁也不断拓宽,较多地借鉴了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一些手法。近年来,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又在不断地问世。如从1980年以后,历届钢琴作品比赛的作品来看,作曲家陆培的《山歌与铜鼓乐>,获1984年中央音乐学院征集中国钢琴作品评比二等奖,此曲把现代十二音的作曲技法大胆地与广西民间音调结合在~起,并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效果新颖,别具匠心,可以说是一首极具浓郁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开山之作。作曲家陈怡的《多耶>,获1985年“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钢琴、欧洲弦乐器独奏、重奏)评奖”一等奖,该作品创作于1984年,多耶是一种古老的广西侗族传统舞蹈形式。领舞者喊唱即兴致辞。众人围圈慢步舞蹈并和以——呀多耶——。用于节庆及迎客场面。作曲家越晓生创作的《太极》,获1987年“中西林”上海国际中国作品创作比赛一等奖。作曲家完整呈示了“六十四音集”由纯阴按卦位变化逐步发展到纯阳又逐步回到纯阴的过程。音乐的内在组织力由音集所包含的音程含量的变化所控制。在织体上运用了广阔的音域变化,力图将古琴韵味、点描手法与传统织体相结合。在结构上,既是唐大曲结构的浓缩,体现了“散一缓一庸一急一散”的大原则。又在某种意义上吸取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在音乐形态上表现出“倒装再现”的隐结构,具有发展中心段落的意味,此曲可称为“六十四卦音集的周易体”。作曲家邹向平创作的《侗乡鼓楼》。1995年“喜马拉雅杯”中国风格国际钢琴作曲比赛一等奖。“作曲家没有直接引用任何民歌,主要是从侗族音乐的本体灵魂中获得灵感。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侗乡鼓楼。多声部民歌的线条运动,促使作曲家用清晰而恰当的复调写作技术或假复调技术来表达它们。作品另一特征是采用了弹性的速度,这一点来源于侗族的韵律、中国音乐的散板,甚至于德彪西前奏曲中的速度改变,衔接了所有传统的、现代的观念和技术.在整个作品中采用了双调性、泛调式或者复调样式,进而使用无调和弦。”作曲家张朝创作的《皮黄》,获2007年“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一等奖。作曲家采用了京剧音乐元素——“西皮”和“二黄”的唱腔音调。借助一步三折的戏曲板式变奏手法,以传统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出一段段充满丰富情趣的中国戏曲场景。在以上介绍的作品当中,有的以民族音调和色彩性调式和声为基础,追求民族化音响的创新;有的运用无调性式十二音体系等现代技法。追求民族内在的神韵;还有的是属于作曲家本人独创的作曲技法,写成实验性的钢琴作品。#p#分页标题#e#   总之,这一时期的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表现出作曲家在音乐艺术民族化方面勇于探索、开拓和善于革新创造的求实精神。   三,实现钢琴艺术民族化的精髓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继承与创造性发展我国谈论表演艺术的“琴论”.从汉蔡邕、三国魏嵇康、唐陈拙、宋成玉、明冷仙“琴声”中的十六法,以至明徐青山的《溪山琴况》中的二十四论;都有不少比较精辟的见解。这些都是不断地总结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的特点和经验的宝贵篇章。如何深入研究这些传统的表演理论,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作为建立我国的新的民族钢琴学派的重要参考,这是一个带有关键意义的问题。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民族性格、民族气派,是承前启后的,它和传统经验一脉相通。很难设想,我们割断了民族传统,排斥了对这些宝贵的理论和参考是否能够成功?只有很好地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和其他的艺术形式如曲艺、戏曲的表演艺术,以至我国的“诗论”、“画论”,使新的音乐表演艺术与祖国的艺术大海紧密地衔接起来,才能灿烂地独树新花,才能真正丰实国际的表演艺术。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体验也是我们在表演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表演艺术的民族化,主要是解决演奏作品的民族风格问题,不是解决这个表演家与那个表演家的个人风格问题。如听殷承宗和郎朗所演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两个人在掌握乐曲的风格上都达到一定程度,但每个人的表演各有特点,各有意趣还必须在民族化之中,根据个人不同的思想、经历、个性、气质、艺术喜好和美学原则,创造出个人的风格。个人的个性、气质……是客观存在,它时刻在起着作用。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一个比较成熟的演奏者,演奏一个作品的次数多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自己的特点。像郎朗演奏的《黄河》显得热情、饱满、轻快。而殷承宗演奏时则充满着沉重、激情,灿烂辉煌。这种细致的差别,不仅是容许的,而正是丰富钢琴表演艺术民族化的可贵因素。   表演艺术民族化,换句话说,也是创造我国新的钢琴学派的问题。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包含演奏家对我国音乐语言(音调节奏、旋律、和声、配器……)的特点和体会,包括演奏者对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乃至新风格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所积累下来的一切艺术经验和美学原则的继承问题。   四、当前钢琴艺术民族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化是中国钢琴的重要问题,它决定着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水准,是中国钢琴艺术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和辉煌之路。   钢琴艺术和所有艺术活动一样,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要实现民族化,就必须以创造性为支撑。而“民族化”又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一种实践活动。   因此,如今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应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表现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没有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钢琴艺术的民族化,应表现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也是民族的魂。   二是表达民族感情。情感是人类独有的高级的心理反应。情感的体验和传达。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的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钢琴艺术表现,应通过独特的形式和手法,表现出各族人民那种真挚、细腻、质朴的情感,让人感觉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音乐的神秘感”。这说明音乐的确是有灵感的,作者用心去体验,去挖掘音乐特有的内涵,去省察那最使人心灵震撼的部分,这就使音乐有灵动的、打动人的生命力与情感力量。   三是表现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艺术个性。个性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艺术成功的支点、亮点、动情点。广西有壮、苗、侗、瑶等12个少数民族,其劳动方式、生活习俗和艺术审美情趣各不相同,用钢琴音乐表现出来,不同作品的个性也迥然不同。比如:在美丽神奇的广西红土地上,歌仙刘三姐用她美妙歌喉放歌壮乡,传颂大爱,扬善弃恶的美丽传说世代相传……蔡世贤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以幻想曲的体裁。以原生态的民间歌调作为素材而创作,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各种独特技巧,用刘三姐“唱山歌”的旋律穿凿了6段钢琴曲谱,把刘三姐民族主题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美轮美奂,打破了以往用人声来抒发情感的惯用表现形式。陆华柏的<东兰铜鼓舞》显示出壮族人民击鼓舞蹈的神勇彪悍;李延林的《瑶山春好:》表现瑶族人民在丰收的节庆之日行歌作舞、饮酒畅怀的欢乐情趣;丁丕业的<苗山三首>则展示了苗山人民的欢快谐趣……都是广西少数民族习俗风情的真实写照。所有这些钢琴曲都是作曲家们深入到民间中采风,到少数民族文化中去寻根.寻根创作的灵感和开发新的音乐领域,从而创作出多姿多彩的钢琴音乐作品。它表现了各族人民的异彩纷呈的习俗与生活,也表达出作曲家创作上的独特点和成熟度。   今天,我们把这些反映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钢琴作品集中地展现出来,其重要的意义不外有以下几点:其一,展现我国各族人民的钢琴艺术创作者在钢琴艺术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而创作出来的丰硕成果。   这些作品多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涌现出的众多的音乐作品中的较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个性突出,说明在中国的钢琴艺术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而坚实的一步。其二,通过作品的展示,揭示出一条规律:钢琴音乐创作者,要到生活中去,到田野中去,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根,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开发出新的音乐领域,这是钢琴音乐民族化重要的一步。虽然成绩斐然,但是现在的作品与时代的需求与广西群众的审美需求相比还是凤毛麟角,还有更多的文化内容亟待挖掘,新的形式亟待发展和创造,我们还要继续不懈地努力。其三,越是民族的则越是世界的,钢琴艺术作品的民族化和民族文化的钢琴化同样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p#分页标题#e#   四是,还要加大对中国作品创作征集评选比赛活动的力度和在中国各种国际国内比赛中加人中国作品的宣传力度。有了优秀的中国作品,才能有钢琴演奏方面的中国特色,才能建立起各个演奏家自己的演奏特色,才能建立起中国的钢琴乐派,中国能出现像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等那样的大师,那么。中国的钢琴学派也就形成了,中国钢琴民族化的世界影响力日趋增大,这也是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