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小议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

(一)教育性

早在大革命时期,红色体育活动就在安源的学生、工人、民众中蓬勃开展,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革命纲领,教育他们要有强壮的身体、坚强的意志、铁的纪律,才能为国家、民族承担拯救与复兴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活动,使活动参与者在体验中回顾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开展爱我中华,继承革命先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培育人们的红色体育文化活动意识,传承红色体育文化的竞技拼搏精神,塑造人们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在参与红色体育文化竞技比赛活动中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播革命传统文化、净化人们的美好心灵、构建和谐健康的人格,弘扬社会正气,树立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青年人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立足民族复兴,创建美好家园。

(二)凝聚性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建立新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红色体育文化活动是一个大家庭的盛会,它没有民族之分、军民之分、城乡之分,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竞技、共同拼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可以通过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彰显革命精神特色,打造地域红色体育文化品牌。通过红色体育运动会,增强了红色文化区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提高了人们的红色体育文化传承意识,践行了革命先辈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使人们在参与活动中形成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竞争展示中互帮互助,形成一种向心力、合众力,从而形成一种国家、民族的凝聚力。

(三)健身性

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的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具有军民共建的特点,既凝聚军心,也凝聚民心。通过红色体育运动,提高军民强健的体魄,满足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在战争中战胜敌人、保存自己,达到保家卫国的目的。早在苏区时期就提出了开展红色体育“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以满足革命战争的需要,增强军民的战斗力。开展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在竞技中娱乐身心,展现军民的鱼水之情,在体验中获得锻炼的价值。开展红色体育文化活动也是对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的补充,能够有效的促进和引导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从青少年锻炼抓起,以红色体育文化精神为指导,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观,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四)传承性

红色体育文化既是对革命战争年代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精神文化的拓展与延伸。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体育文化思想为新中国的体育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战争年代的吃苦耐劳精神、牺牲奉献精神成为我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源泉和精神动力,展现了我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决心,促进了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激励着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和世界大赛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并取得了竞技赛场上辉煌的成绩。红色体育运动会的素材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通过红色体育运动会这种表现形式,以继承革命战争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促进全民健身、服务红色区域经济发展,达到融军事、竞技、娱乐、教育、传承于一体的红色体育传承品牌。

(五)创新性

红色运动会是一项具有时代特色、鲜明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特色运动会。红色运动会源于对革命战争年代的体育文化、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人物的精神刻画与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文化的具体实践,也是对军旅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红色运动会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充分地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到体育文化运动,利用风趣灵活的赛事规则和比赛形式,生动展示了战争年代革命老区军民的感人事迹和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激发人们的奋斗热情,达到运动育人的目的。利用红色体育文化特色,开展红色体育文化旅游、红色体育文化户外运动,建设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体育文化健身品牌项目,对拓展红色体育运动市场,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和实践价值。

(六)和谐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立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洗礼凝炼出来的先进文化,才能激发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分子为之鼓舞、为之改造世界。通过红色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对革命战争年代辉煌历史的回顾与传承,体验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形成军民同乐、城乡共建,实现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体育文化与红色文化协同发展、传承与发展统筹兼顾、竞技与娱乐协同发展、挖掘与保护协同发展,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协同发展,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团队、一个整体、一个奋斗目标。提高了人们的参与意识、锻炼意识,满足了人们身心内外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社会建设环境中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

二、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革命遗址遗迹、人文景观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其原有价值及环境的情况下应加强有效的开发利用。通过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开展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户外体育旅游、健身、举办红色体育运动会、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活动,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艰苦朴素精神,使人们在缅怀历史、追求和谐、构建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激励人们励志图强。

(一)创建红色体育文化教育参与平台

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凝聚着深厚的育人内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功能。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红色教育平台有:12个重点红色基地区域;30条红色精品线路;208个红色教育基地,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柱。通过建立红色体育文化活动示范基地,着力打造教育服务参与平台。以遗址遗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红色体育为内涵建立红色体育文化陈列馆,在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城乡体育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多层面进行档案资料的动态挖掘与保护,展示它们的教育性、时代性及传承性。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的形式和规则,生动地展示战争年代革命老区军民的鱼水之情和感人事迹。这种别具一格的红色体育文化活动在学校、社区、公司、企业中积极开展,利用特别节日和旅游景区将红色体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运动健身、革命传统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运动与参与,培育人们的红色文化意识,传承红色体育文化精神,塑造人们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二)培育红色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热土

红色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特点。它所形成的红色体育文化项目不但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健身性和娱乐性,开发前景广泛、旅游价值较高。根据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环境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立以红色体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发展思路,突出地域红色体育文化旅游特色,尽可能将红色体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域特色融合在一起,彰显红色生态运动旅游。发挥红色体育文化旅游教育功能,在参与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故事、红色文化的旅游实践过程中,使旅游者在感悟感知中凝聚一种拼搏精神、奋斗精神,激发参与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利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与旅游景区进行合作,组织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红色体育文化活动项目和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如扭扁担、爬雪山、过草地、送军粮、自行车比赛、攀岩比赛、登山比赛、重走长征路等休闲娱乐的健身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内涵。让旅游者在体验中自觉的参与到保护革命圣地,爱护红色文化的遗址遗迹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达到红色旅游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打造地域红色体育文化运动品牌

1.打造红色体育运动会。红色体育运动会是指集红色文化元素与体育文化元素为一体,具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性、群众性体育赛事。它是将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巧妙的融入到体育竞技比赛和大众体育娱乐活动,是一项集健康体育内涵的新赛事、新项目、新品牌,它对推动地方的产业经济、休闲旅游、体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拓展体育健身市场,丰富军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挖掘、整理、开发红色体育运动会项目资源时,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红色文化特色和环境,组织开展红色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的开发,打造特色,建立品牌。各地域开展的红色体育运动会要充分体现它的地域性、时代性、先进性、教育性、健身娱乐性。加强红色体育文化与群众体育的有机结合,融运动参与、竞技展示、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加强运动组织与竞赛创新,力求突出地域红色文化特色,发展品牌效应;加强红色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整合,丰富红色体育运动会内涵;加强地域红色体育文化与周边红色体育文化的横向联系,拓展、拓宽红色运动会的规模,提高运动参与质量,扩大教育影响,加大传承发展力度。

2.创建红色体育户外山地运动品牌。山地户外运动是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为一体,较好地与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旅游环保融合在一起。开展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井冈山、长征及延安时期开展的系列革命战争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户外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与红色文化资源形成有机的结合,建立以红色体育文化为主线的户外红色生态体育运动。以举办大型的户外红色体育文化品牌为发展龙头,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红色体育户外运动发展思路,将红色文化的原生态性、独具性、经典性、教育性能量融入到山地户外运动,丰富红色体育户外文化内涵。通过品牌打造引导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及周边省市居民前来参与、体验户外红色体育文化运动,感受红色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使参与者达到娱乐身心、净化心灵、促进发展,实现参与者人生观、价值观、健身观的改变。

本文作者:范维、吴昌权、刘洋波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