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创新

工业设计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创新

作者:王欣铨 佟思佳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近几年,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为了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各大院校在教学体系设置、学科结构设立上也需要进行改革,这已经在工业设计教育领域达成了共识。工业设计专业在我们国内尽管不是新兴专业,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成功经验的参考与借鉴,很多高校处于边交流、边摸索、边改革的状态。结合目前的这种状态,除了高校需要改革,我们业内人士还需要共同探讨、加强研究、努力创新、献计献策,真正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工业设计人才市场需求的教育之路。通过对辽宁省内几所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产品效果图课程在教学中通常是教师以临摹的手段及方式,简单地通过所临摹对象难度的递增来培养学生手绘技艺的提高,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固然有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它会让学生走入误区——仅了解技法而非产品结构的本身,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以后,他们会无目的的根据自己想象结合所学技法凭空画效果图,这是极不科学的。鉴于产品在设计中需要将外观与功能相结合,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前,所有的想法、构思只能当作是设计师们的一种假设或想象,这种假设或想象还需要通过手绘技法进行表达,即设计师对产品的功能特性、材质、视觉色彩有最基本的了解及把握之后,再以视觉化的方式把假设或想法体现出来。工业设计不是素描色彩,甚至可以通过变形夸张的手法表达构思,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投入生产后的大量使用,所以,工业设计专业的前提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需要教师在教授学生技法的同时更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一般产品的结构性能,培养这样的能力需要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训练作为基础。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总体特点因材施教,剔除结构方面过时的内容,适当调整课程结构。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手绘能力和设计表现力

在我们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把实习当成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最后阶段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市场机制中参与设计,这也可以说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前奏,学生要步入社会,就要转换角色,尽快适应社会需要。因为在市场中从事的是具体操作,得出的结论是实用的。近几年来,一些高校的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让学生深入到企业或公司的设计一线,以现场实习、讨论或观摩的方式参与真实项目的研讨与设计,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巩固了设计基本理论,掌握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与工艺;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课堂内容与实践的联系,缩短书本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达到教学目的。在这样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下进行产品设计及效果图技法的教学,可以形成一个知识量的固定积累,学生通过接触到的实践项目,参与方案的设计来对所设计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与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设计师进行探讨与交流,学习和完善设计理念。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与绘制技巧,使他们自己设计的产品更符合生产、生活的需要,做到为大众服务。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方法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但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学环境也可进行适度调整。总之,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始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学习效果图及以后其他课程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

在现今的高校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大多是通过几年的专业基础教育结合相关的社会实践最终完成的,培养的是未来要从事工业造型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商业及公共展示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创新型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学校多了解社会,实际参与社会活动,毕业后能尽快融入到职场中。从学校角度看待教育,应有一定高度和深度,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发展空间,教师的设计经验只能属于教师个人,在教学中虽极具价值,但要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我们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上,应注意适度原则,避免把过多的市场元素带到课堂,导致学生设计中过多的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否则将造成学生设计的作品缺乏创意。如果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前对设计有一定的了解或掌握些基本的工业设计知识,那么,入学后教师在对学生基础教学方面巩固的任务便可减轻,教师可把更多精力放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物化方面,这对于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学设计的目的是为大众服务,设计本身就不是“小众”化的,所有设计学科的最终目的也都如此。大学四年学生所学的设计内容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学会一套正确的、逻辑性较强的设计思想,这就是古人说的“授之以渔”。倘若学生掌握了设计的思维方法,将有助于融会贯通各种知识,为自身设计所用。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反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又需要设计的人才与时俱进。我们国家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现在只是原料输出大国与加工大国,而不是设计强国,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设计人才的能力方面应更侧重设计性、原创性,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目前,我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体系中多重视设计表现及效果,对于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比较少,属于薄弱环节,这样会造成学生理论功底不厚,设计知识基础不牢,设计作品缺乏创新。因此,工业设计教学应立足于专业理论,侧重创新设计。

普及国民设计教育意识,体现本土设计特色

自20世纪德国包豪斯成立开始,西方国家工业设计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教学一直都处于领军位置,我们国家高等院校在工业设计教育方面也应多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时刻留意国外设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增设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特色课程。与此同时,也应结合我国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色,不盲从,不复制,坚持发展本土设计。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之所以领先,因其注重儿童启蒙阶段教育与全民普及的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包括传统绘画、创意画及雕塑等课程,而且还包括专业设计制图、木工工艺、模型制作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我国大学生选择设计学院就读时,一般都是通过文化成绩及基础课程度高低进行专业的选择,很多学生甚至并不了解什么是设计,甚至对工业设计更加陌生,对设计学科的学习却是盲从而被动的,这样很难引起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学生也很难产生设计思维上的火花。由于发达国家重视设计教育的大众普及,因此,他们在工业设计领域表现强大,并能抢占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市场。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启示,启发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地发展高等教育中的工业设计部分,更要普及国民设计教育意识,把这种教育渗透到中国人从幼儿到成年人的每一个学习阶段中去,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设计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一批又一批不间断、无断层的设计人才,使我国的工业设计人才从质量和水平方面都能与发达国家相媲美。#p#分页标题#e#

另外,在高校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工业设计学科的当前发展现状,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未来的社会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综上所述,多层次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年递增,但由于职业分工不同,设计行业在各城市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也日益凸显,国内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地区、文化、硬件条件等多方面差异,可谓各有千秋,这正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差异要求,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尽管如此,还应确保高等工业设计教育的不同层次人才都应当具有一定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创新精神、设计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等。本文从高等教育工业设计手绘技法课程改革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了目前高校工业设计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借此引起行业人士和工业设计教育者对专业教育改革及发展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为提高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