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文化体现

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文化体现

 

电影海报,又称为电影宣传画,是一种主要用于展现电影主要信息的招贴画,被看做是推销和介绍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方和海报设计师创意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优秀的电影海报应当浓缩电影中的精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自1895年诞生之日起,电影已走过了百年历史。其间,《爵士歌王》使电影跨越了从无声到有声的界限,《浮华世界》使电影迈过了从黑白到彩色的鸿沟。电影海报设计,从大的方面讲,是平面广告设计的一种,从小的方面讲,是大电影工业体系下颇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审美品位对艺术形式的要求千差万别,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海报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民族风格,因此,它也充当了不同时期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网络冲击和视觉爆炸带来的多重感官刺激,如何去粗取精,在保证高质量视觉传达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无疑成了电影海报设计中又一国际化新命题。   一、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设计   (一)电影海报的特征与原则   电影海报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流程和传播途径。当一部电影摄制完成后,制片方会请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或者广告设计公司根据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创作电影海报,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设计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可以说,这是通向票房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从构图的角度看,海报设计的基本方式分为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根据电影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师需要灵活掌握各种构图方式和着色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具象图形具有亲和感和直观性,在突出故事内容和背景的前提下,以渲染主要人物和情节为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如电影《英雄》就有多款海报问世,内容大多以六位国际巨星为主,不仅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了观众眼球,同时人物服饰和美术背景也突出了“武侠”的主题,传达出了悠长的意境,可谓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抽象图形,即将具象的视觉形式从结构形态和物理构成上概括和简化,从而达到传达精神和理念的效果,在表现“意”和“形”的基础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不受主体人物和单一主题的束缚,创作者可以在时空表现和视觉设计上大胆突破。   如电影《地心抢险记》的海报设计,就强化了色彩和构图元素,通过色块的简单叠加和构图的极不对称来使主题的表达上升到了哲理思辨的层次,典型的规定情景和特殊的题材类型也给影片海报增色不少,并且有效地激发了观众的共同情感。其次,与其他类别的海报(如年画、日历、写真、商业广告等)相比,电影海报的设计更富情节性和情感性,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同时又要求在最广大的范围内激发起观众的共同情感,因此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再次,由于电影海报自出生之时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商业的烙印,因此电影海报的设计不仅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自我推销,同时除了提供影片的信息(如片名,主要演员、编剧、导演、摄影、作曲等创作人员姓名,制片厂厂名以及发行公司名等)之外,它还必须调动起摄影、美术、动画等各种视觉元素来呈现出装饰性极强的风格特征。当然,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还有很多尚未发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电影海报的功能与分类   电影海报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以视觉媒介的平台为载体,利用形象、构图和色彩直观地介绍出影片的主要信息,铺垫内容,表达主题;(2)以视觉资讯的传播为手段,以散播思想、交流理念为目的,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达到宣传效应。(3)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电影艺术的兼容性决定了海报平面设计的交融性和复杂性,这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类别为广告型,主要用作影院张贴、网站推广、赠送观众、影迷签售等用途,这一类别大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先期宣传为目标;第二种类别为衍生型,即把电影海报视为电影的衍生产品,以盈利为主,宣传为辅,与其他电影周边商品(如纪念衫、明信片、钥匙圈、造型公仔等)一起,一般在影院或者指定商家销售,扩大电影在人群中的知名度,可以作为影迷文化的一种加以考量。   电影海报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从各种方面加以区分。从电影种类上看,可以分为故事片海报、戏曲片海报、美术片海报、纪录片海报等;从电影风格上看,可以分为具象形海报和抽象形海报;从印色效果上看,可以分为彩色海报和黑白海报;从发行渠道上看,可以分为根据国外提供的翻印海报和国内自主创作的译制海报。这里只是提供了几种区分海报类别的一般方法,仅供研究。   (三)电影海报的价值与地位   电影海报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运作方式将文学、美术和广告融为一体,创造出电影本体之外的价值,无疑对电影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电影海报具有宣传价值,这也是“海报”这一纸质媒介作为招贴画的一种天生所具有的商业属性。其次,电影海报具有艺术价值,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不仅是一则广告,更是一件艺术作品,它可以承载人文关怀,如影片《天云山传奇》的海报;展现时代变迁,如影片《我这一辈子》的海报;表达民族热情,如影片《祖国啊,母亲!》的海报。再次,电影海报具有收藏价值。电影海报的收藏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了八九十年代,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并涌现了许多海报收藏家。在当代西方,一张年代古老、具有纪念意义的电影海报可以拍卖到数千甚至上万美元之多,如影片《木乃伊》《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   电影海报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广告媒介;既是造型艺术,又是色彩艺术,是高度凝练的、极具风格化的、兼具商业和艺术双重价值和魅力的大众传播介质。虽然它的发展仅有百余年历史,但凭借其在传递信息和散播意境方面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在为电影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逐渐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世界,成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如此,不论电影海报是通俗易懂还是意境幽深,都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其丰富的娱乐性和超强的艺术感也使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广告形式。#p#分页标题#e#   二、中西电影海报的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和美学背景的差异决定了电影的海报设计必然带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质,在中西方电影海报的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法国电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无论是从绘画借鉴的先锋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还是从小说借鉴的新浪潮与左岸派,都与法国电影的诗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电影《碧海蓝天》的海报,设计为蓝色的主体铺满纸张,写意十足,诗情盎然。德国虽然是现代设计的发祥地,但德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忍和刚毅在其电影海报中也有着突出体现,而德国人自身对历史以及人性的反思也渗透到了电影海报中,如电影《大都会》的海报,采用装饰主义手法来营造未来主义的魔幻效果,而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则用表现主义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非现实世界。美国作为世界电影第一大国,不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均取得了极高成就。   进入新好莱坞时期,美国影片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依然影响着各个国家观众的情绪,这与其说是民族精神的传扬,不如说是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如经典影片《乱世佳人》的海报设计,海报以冲天的鲜红火光为主色调,男女主人公在前景热烈拥抱,眼神中传达出浓浓的爱意,既交代了战争的时代背景,又宣扬了爱的主题,使人看来荡气回肠。   又如影片《阿甘正传》的海报设计,人物虽然只出现了写实性的背面和侧脸,飘零的羽毛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电影所要阐述的深度内涵和人生哲理相吻合,极具美感。   反观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吸收,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视觉艺术上独具民族特色,有着极强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以及“中庸”思想,使得中国电影海报在设计中比较注重平衡性的理念,如影片《海霞》《战上海》的海报设计。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装饰类图案和带有异域风情的视觉元素也常常成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亮点,如影片《五朵金花》《青春祭》《相约在凤尾竹下》的海报设计。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气韵生动”的意境美,讲究“景有尽而意无穷”,许多海报力求以最简洁的视觉语言传达尽量多的画外之意,如影片《小街》的海报,就用简单的笔墨和留白设计,稍加着色,从构图布置和黑白对比,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中国的汉字和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海报上经常出现的传词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带有审美意义的图案,填补了画面之外的描述性空白,成为另一种情感表述的载体。另外,中国电影的海报设计很多也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元素,如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海报设计。可以说,这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借鉴而来的视觉设计方式和表达技巧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国观众与电影本身的心理距离,使观众在迅速接受海报广告信息的同时,产生了审美和精神上的双重共鸣。   三、结语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电影海报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在手绘阶段还是在电脑设计时代,电影海报的视觉设计已经在构图、颜色、摄影和文字方面完成了彻底的蜕变,在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艺术和商业上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作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电影海报无论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还是一类艺术作品,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电影海报设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只有立足本国实际,汲取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改革自身,推陈出新,才能在中西方文化的思想碰撞中,做到完善自我,使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既能凸显出本民族文化特征,又能在世界电影海报之林中独领风骚,方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