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旅游的发展

浅谈体育旅游的发展

一、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

1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旅游经济圈是上海发展体育旅游市场的雄厚基础

1.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优势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圈中的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城市近几年经济呈几何级数递增,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圈是以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为背景,以独具江南特色、兼具现代化都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方便的旅游交通为基础的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圈。经济发达的优势为长三角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发展体育旅游,交通为先。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已形成了便捷的通达条件,“三小时旅游交通圈”业已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以及上海拥有的73条国际航线和江浙沪星罗棋布的国内航线等使广大游客到长江三角洲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为体育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只有完善的旅游基础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以及便利的交通,才能为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随着长三角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长三角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1.3长江三角洲的体育旅游优势

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上海的大都市旅游令人神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闻名中外。长江三角洲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积淀,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实为江南锦绣之地。三地的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很强,组织化程度高,为体育旅游圈的构建提供了前提条件。长江三角洲是开发体育旅游较早的地区,而且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规模逐步扩大,持续性好,已经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国际知名品牌。

1.4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政府部门已经启动建设长江三角洲体育圈。2003年9月13日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事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构建长三角体育圈,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体育局在杭州召开建设长三角体育圈首次联席会议,并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签署了3省市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意向书。其中建立“环太湖体育圈”的目标是在太湖沿岸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创建一个跨省市、跨地区、跨行业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建立一个能吸引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体育产业。以“太湖山水、桥岛风光、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逐步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体育旅游圈”。

2发达的上海旅游业和雄厚的上海经济基础是进一步发展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直接保障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2011年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9195.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4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7927.8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2.86亿元,增长9.6%。2011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为7.5%。2011年,上海人均GDP为12784美元,而按照世界旅游组织(OMT)的统计,当一地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开始发展国内旅游,当某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国际旅游中的出境旅游开始快速发展,而当一地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在当地居民的消费中,其消费价格弹性不断地下降,而旅游消费在消费中的必要性不断地上升,旅游消费将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项主要消费。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2年上海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本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49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5%。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提升。至2012年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278家。其中,五星级宾馆55家,四星级宾馆66家,三星级宾馆108家,二星级宾馆48家,一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1183家。A级旅游景点82家。其中,5A级景点3家,4A级景点41家。红色旅游基地34个。其中,全国红色旅游基地9个。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800.4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509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1495.91万人次,增长5.7%。本地旅游者13597.78万人次,增长11.4%。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24.39亿元,增长15.7%。发达的上海旅游业和雄厚的上海经济基础成为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直接保障。

3上海体育旅游的基础显示了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广阔前景

自1990年上海成功举办首届东亚运动会以来,上海连续举办了多项国际、洲际体育运动大赛。如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首届亚太地区特奥、世界健美锦标赛、首届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ATP网球大奖赛、大师杯网球赛等多项国际重大赛事,这些大赛的成功举办,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上海体育运动形象,赢得了国际体坛的广泛赞誉,为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也为上海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自2004年起,上海举办了更高层次的一系列世界体育大赛。如2004年以来的上海F1大奖赛,2005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07年的世界特殊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足球赛,2010年的世界体育用品博览会,2011年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等。除了在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上强大优势之外,上海还具有丰富的都市体育旅游资源,如已经建成或在建的体育旅游设施有东方绿洲、淀山湖水上运动场、闵行体育公园、F1赛车场、室内滑冰场等几个体育旅游的项目,并形成自己的多项体育旅游知名品牌。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正以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突破口、以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开拓体育旅游市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二、目前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体育旅游的消费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选择较为狭隘,主要集中在休闲体育旅游和观赏重大体育赛事方面

我们将体育旅游者的出游项目分为观赏重大体育赛事、参与群众性体育旅游赛事和参与休闲型体育项目这三大类,根据体育旅游出游者的出游项目选择调查,其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参与休闲型体育项目的旅游者数量占第一位,选择观赏重大体育赛事的旅游者数量占第二位,选择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旅游者占第三位。说明在体育旅游项目选择中,参与休闲型的项目最受旅游者喜欢。

2体育旅游的消费不高,与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消费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调查,大部分体育旅游者每次出游的人均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次-500元/次和1501元/次-2000元/次这两个层次,尚未出游而准备出游者,其预期消费甚至更低,这说明,体育旅游者的出游消费属于中、低档次的消费。而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消费的预期普遍在2500元/次以上,属于中、高档次的消费,因此,体育旅游的市场开发,存在着需求与供给在结构上的矛盾。

3消费者对体育旅游有一定的认识误区

根据调查,人们尚未参加体育旅游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觉得体育旅游太累、没有兴趣和工作太忙等几个方面。这说明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需要我们在市场的开拓和市场的培育方面,花费大力气。

4体育旅游在上海整个旅游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低

在被调查的旅游公司中,开展体育旅游业务的公司数量很少,仅占所调查公司的六分之一。而在开展体育旅游业务的公司中,体育旅游业务在整个公司中所占的份额也很小,没有一家旅游公司的体育旅游业务超过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0%,这说明没有一家旅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体育旅游,也说明体育旅游在上海整个旅游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的低。这也不利于上海体育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

5市场需求不大,缺乏相关人手和经验,阻碍了体育旅游业务的发展

在对旅游公司的调查中,对于为何没有开展体育旅游业务,答案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不大和缺乏相关人手经验方面。这说明,培育体育旅游的市场需求,是进一步开发体育旅游的当务之急。

6旅游公司对于自身独立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缺乏信心,更愿意承接他人组成的体育旅游团队,以减少市场投入的风险

根据调查,除了上海春秋旅游公司之外,上海一般的旅游公司在销售体育旅游产品时,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承接旅游批发商组团和网络销售。这说明,上海的一般旅游公司由于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对于自身独立开拓体育旅游市场缺乏信心,更愿意承接他人组成的体育旅游团队,以减少市场投入的风险。而只有上海春秋有所例外,他们既愿意承接批发商组团,也愿意自己独立组团。这说明上海春秋旅游公司对上海体育旅游市场已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并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结论

上海在建设国际体育活动中心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发展体育旅游的良好基础,并显现了初步的效应。但是,由于缺乏专门的开发,上海目前的体育旅游的效益还不显著,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因此,无论是体育业、旅游业,还是学界和政府部门都要建立和强化体育旅游的意识,不要仅仅停留在体育和旅游的层面,而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整体地发展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根据市场开发的原则、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结合上海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体育资源状况、以及潜在资源的开发价值等,我们认为,上海市体育旅游市场应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有选择,针对性的开发原则。

本文作者:沈文娟 单位: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