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茶文化旅游的进展

小议茶文化旅游的进展

1漳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

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随着对旅游资源的重视与开发,漳州的美被多层次、多角度的演绎着,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的茶文化。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茶文化积淀深厚。漳州人饮茶成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域条件非常好。漳州的大街小巷的家门、店口都随处可见漳州人的品茶之风,说明漳州的茶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漳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游客可到这些茶文化地感受其历史的风韵,同时亲身体验集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学茶艺为一体的“漳州茶文化之旅”。漳州产茶饮茶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高宗显庆四年,长泰县的天竺岩就盛产天竺茶。唐朝武后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陈元光率领的军队,又把中原种茶饮茶之风带到了这里。此外有《华安县志》记载“:据传唐代开始仙都、华丰已有产茶。”其县城华丰镇古称“茶烘”,即取茶乡之意。宋代以来有关漳州茶叶的文字记载日渐丰富。宋朝《太平寰宇记》载:“漳州土产腊茶。”此外,宋淳熙五年的《临漳志序》提及漳州物产时就有“其所以衣食给用者则入有粮、棉……茗之类”。另有,时任漳州通判的王炜在《清州十咏》中记述:“麦收正月尽,茶摘上元前”。这些记载有力地证明了宋朝时期,漳州地区种茶饮茶之风十分普及。明朝以来,漳州茶商首先创制了乌龙茶,明末清初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乌龙茶的生产技艺很快地被武夷山,安溪等茶区仿效,成为福建茶区的主要制茶工艺,并随着漳人的入台传入台湾。当时,武夷山茶叶作坊中,有不少是来自漳州的制茶师傅,他们不但制茶有功夫,喝茶也很讲究。他们把岩茶及冲泡的方法带回漳州,成为漳州的饮茶风尚。当时漳州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为贡品。《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

明代中期,月港作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极大地促进了漳州茶叶的生产,每年都有数以百吨的茶叶,从这里运销东南亚地区。明末清初,漳州已经成了福建东南沿海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客商。清代以来,漳州地区的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初,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还在《闽琐记》中记载道:“罢后去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众多的文物资料证实,漳州一带是功夫茶的主要发祥地。一些茶学专家认为,紫砂壶进入漳州地区后与乌龙茶相得益彰,漳州爱茶人为之如醉如痴,每日玩赏研究泡茶方法。为促进了功夫茶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末,漳州茶叶贸易居全省之冠。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漳州人饮茶成为社会风尚,从而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漳州茶文化。曾任清朝宰相的漳浦人蔡新,告老还乡定居后,夏季常到平和三平寺避暑,留下了“食武夷(茶),观金鱼”的佳话,以此表达其淡泊功利、以俭朴为乐的高尚志趣。道、佛的思想理念,对漳州茶道也有一定的影响。清代的漳州秀才陈常夏在日记中写道:“康熙十年(1671年)....值僧闻复往沧桑亭,松窗竹榻,别作岩栖调度,代余为茶水主人,果聪佐之。”这说明漳州茶人崇尚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饮茶,或与江流明月为伴,或与松涛竹韵为友,从中领略道家“避世无为”和佛家“无求即乐”的精神境界。在漳州也形成了与茶相关联的民间礼俗。漳州民间习俗以“茶礼”为大礼,在男女订婚之时,男方家要向女方家送“茶礼”。结婚时,新娘要奉茶敬公婆等,以此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在祭祀祖先或烧香敬神时,也要供三杯清茶,以表虔诚。此外由于许多人成为紫砂壶最忠实的使用者,以至漳州民间形成了以紫砂壶或茶具随葬的习俗。这些风俗都体现了人伦有序、家族和睦、尊敬长上的传统道德观念。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积淀,在漳州,茶文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漳州茶文化的发展在漳州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可见漳州地区茶文化氛围浓厚,在漳州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2漳州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漳州茶叶的生产规模较大,乌龙茶的种植区遍布漳州市的每个县区,华安的仙都,新圩,湖林,平和县的崎岭、九峰、芦溪,南靖的书洋、梅林,漳浦的盘陀,南山,诏安的秀篆、白洋等乡镇都有种植。全市的种植面积十八万亩,年产量1.9万吨。其中铁观音、奇兰、黄旦、单枞水仙、肉桂等在海内外亨有很高的声誉。漳州乌龙茶以她独特的魅力,加入了紫砂壶,若琛杯,风炉等一系列妙趣天成的茶具,融合了文学和书画等艺术,从单纯的饮料中走了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漳州的茶文化旅游,经过当地政府、茶业企业集团和相关文化团体的努力探索,正朝着体验化、文学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体验化就是要让游客参与其中,设计的体验活动要带给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方位的刺激,使游客充分融入到旅游活动当中。如,位于漳浦县的漳州科技学院的茶文化及茶叶生产加工专业培养熟知中国茶文化,熟练掌握茶叶品鉴、泡茶技艺、品茗环境设计等技能的高级茶艺文化专业人才,雄厚的师资与专业队伍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体验的一项重要资源。漳州科技学院的观光茶园中种植了海峡两岸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及新优品种。许多旅游者在观光的同时近距离认识了茶叶,了解了茶艺,丰富了茶学知识。还可来到茶园田间,自己可以动手采摘茶叶,在茶农的指导下采茶,最后他们将自己采摘的茶叶交给师傅进行炒青,在他们临走时,就可以带上自己亲自做的茶叶,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非常值得体验的项目。

文学化是指推进茶文学创作与交流。所谓茶文学,是指以茶为主题而创作的文学作品。茶文学的题材多样。当茶成为漳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茶的种种描述也就成为漳州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茶文学也就成为漳州地方文学的重要部分。漳州的文人墨客们在品味好茶时,也不忘抒发感悟。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每年三月举办曲水流觞茶会,聚集许多文学爱好者聚坐于溪流两旁,一边饮茶一边吟诵创作茶诗、茶文,成为漳州地区茶文化的一件盛事。茶文学的频繁交流,为茶文化旅游的推广开设更多的平台,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茶文化茶文学的创作、传播中来。随着更多茶文学作品的出现,漳州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餐饮、住宿以及娱乐设施的同时,要兼顾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责,这是未来茶文化旅游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岱山上的雷龙、林芳夫妇开发建设的有机茶园,茶树环绕、梯田层层、鸟语花香。茶园边上,有鱼塘、菜地,养着鸡鸭。他们把‘有机’的理念运用到种养中,让游客能吃上有机鱼、有机菜、有机肉。营造特有的简单淳朴的社会气息,使游客完全沉浸在健康的环境中,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些在摸索中得到的经验和成就都为以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3.1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推广

茶文化旅游要想得到广泛的关注,就一定要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唯有特别的具有实力品牌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茶文化旅游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茶文化,体验茶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茶叶品牌的建立,同时也促进茶产品的销售。通过互联网、杂志、电视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可多方面呈现出当地茶文化的精神,触动都市人的内心返真归扑的心灵,吸引都市人的眼球。

3.2促进闽台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闽台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闽台茶叶同根生渊源深厚。漳州和台湾都是乌龙茶的总要产地,加强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交流,与台湾地区的成功合作对漳州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海峡两岸茶文化节、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等的相继举办为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和动力。此外,当前台湾地区的休闲观光茶园成为人们了解茶和茶文化的好去处。漳州可以学习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观光休闲茶园,设计适合大陆的茶文化旅游。

3.3结合独特资源,发展特色茶旅

修性游:佛教、道教的宗教修行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其中有一些佛教、道教茶艺乃是中国茶艺中的佼佼者。此路线的特色重在品悟人生、修身养性。在漳州的平和三平寺、灵通岩、东山关帝庙、漳浦乌石妈祖等可以结合当地的宗教文化开发特色的修性禅悟之旅。茶俗游:该旅游路线综合了漳州各个地区的茶民俗风情,为热爱民俗文化、茶艺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如漳州地区各县市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传统节日多有欢喜热闹的民俗活动,可以结合民俗活动中的茶元素开发民俗风情游。科普游:让青少年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青少年开发茶文化科普游,有利于青少年思想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此外,亦可开发中年、老年科普游。土楼游: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土楼多选址于依山傍水的坡地或近溪山谷中,或选在山、水、田、楼相和谐的地理环境之间,自然环境优美,独具闽南田园风光的特色。漳州作为土楼的聚集地,也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将茶文化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之中与土楼旅游结合起来,如在南靖、华安这些地区开发土楼特色茶类与土楼风情结合。赛事游:茶博会、茶王赛等茶界盛事的举办时期无疑是茶文化旅游的高峰期。可利用时机筹划设计相关旅游线路。空气游:漳州地区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是一个农业大县,许多县市都具有风景优美,空气新鲜等优势,成为许多都市人逃避嘈杂喧嚣的城市和城市中污浊的空气的好去处。

本文作者:朱樱 单位:漳州科技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