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学师资团队建设

护理伦理学师资团队建设

作者:廖春玲 田丽欣 严丽丽 单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去解决护理学科发展中,特别是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与他人、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护理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科学。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我校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我校将护理伦理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总课时16学时,期中理论14学时,实践2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完成。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因此对师资队伍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我校护理系3年制护理2009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267人作为实验组,另3个班级276人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实验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对照组按照常规由人文学科类教师来完成授课内容。

1.2.2评价方式采用客观评价法,评价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第二部分为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3统计学方法两组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为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定量分析。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为81.20分±5.82分,对照组为79.38分±6.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9,P<0.05)。

2.2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6%的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95.5%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86.1%的学生能把一般伦理学的原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护理伦理问题。90.3%的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由人文学科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授课,这样既能把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知识讲透,还能把临床相关的伦理问题结合起来,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

3讨论

3.1护理伦理学学科定位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起初人们更多地认为它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随着该学科的发展,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医学基础学科。教学目的除了提升护生职业道德和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解决医疗实践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进行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要以临床为背景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学。

3.2护理伦理学师资队伍现状经调查,担任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师,人文学科的教师占51.4%,专业课的教师占28.6%[1]。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它定位为一门思想品德课,而不是专业基础课,习惯从道德层面上剖析这门课程,而忽略了护理本身蕴含的伦理关系。所以大部分高校护理伦理学的师资队伍都是由人文学科类的教师组成。

3.3人文学科类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合授课的必要性人文学科类教师主要授课特长是把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规范体系、伦理道德等知识讲授透彻,但由于缺乏临床护理实践的体验,对学生进行一些临床伦理问题的判断、推理、决策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的能力欠缺,强化了护理伦理学说教的色彩。而专业教师在授课时把护理伦理教育融入护理专业教育中,结合护理趣闻趣事、临床典型案例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护理伦理教育,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寓护德教育于轻松活泼的护理教学之中。实践证明,学科渗透所收到的实际效果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有说服力[2]。

3.4建议有研究显示,学生对教师所持的态度与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很高的关系,学生往往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3]。护理伦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强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国外许多医学院的医学伦理学和护理伦理学教学是由一个专职医学伦理学或护理伦理学教师负责,临床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完成[4]。根据我国国情,目前护理伦理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可尝试采用以下3种方式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是加强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的集体备课,探讨护理伦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学中的医学问题,达到知识互补,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加强师资培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将医学院校毕业的教师送出去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让毕业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三是加强医学伦理学专业的内部交流、合作,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