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建筑生态质量监管形式

国内建筑生态质量监管形式

1引言

建筑业作为人类生产须臾不可离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建筑工程在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负面的环境问题。据调查:建筑业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占总体环境问题34%,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垃圾废弃物污染等[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研究生态质量管理已刻不容缓,生态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2生态质量管理

2.1生态质量管理概述生态质量观认为产品质量不仅要为人类提供使用功能,社会价值,还要提供生态价值,在产品质量形成和产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不破坏或少污染、少破坏环境与生态系统[2]。生态质量管理将环境因素纳入质量管理活动,重视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是对那些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影响产品和运作质量,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辨识、评价、确认、控制以及持续改进的综合活动[3]。

2.2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实施原则笔者认为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生态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遵循“5R1C”原则,即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决策的要素之中;减消(Reduce),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废物排放,搞好“三废”治理;循环(Recycle),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和原料要尽可能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再利用(Reuse),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为此应尽力采用标准化设计和施工;保护(Reserve),积极参加环境治理,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绿色工程”的良好形象;综合效益原则(ColligateBenefit),建设单位既要关注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又要重视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负效益,力争做到控制负产出以保护环境和利用负产出以节约资源,它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产生环境利益,以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以上提出的生态质量管理“5R1C”原则是互相联系和不可分割的。1C原则是生态质量管理的基础,5R原则是生态质量管理的方法性原则。

3 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的方法

3.1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三级控制模式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种产品取之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掘和生产、产品加工制造、运输、分配和营销,使用(再利用)、再循环及最终处理各阶段。一般来讲,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事前、事中和事后。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三级控制模式,简述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生态质量管理方法。

3.2基于LCA的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方法

3.2.1产前控制(1)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除了通常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分析,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项目规划选址中项目和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②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提出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生态设计原则;③在项目设计阶段前就生态设计原则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2)项目设计阶段。在项目设计中,除了保持项目的功能目标外,也应该把建筑生态化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包括“质量性能展开”、“为环境而设计”、“可回收设计”和“可拆卸设计”等方法逐渐成为设计师追求的设计理念。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生态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周边环境设计;②建筑结构设计;③建筑节能设计;④建筑材料选择。(3)项目招标投标及采购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浪费是对物资的无形损耗,增加开发成本而没有任何收益,更不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招标和采购文件中应就建设生态化提出相关的要求,如①招标文件中应有专门的章节详细阐述环境问题与措施要求;②招标文件中应包括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的清单,引起承包商重视;③投标单位应对施工流程中的环境要求提出相应的环保设计;④建筑材料的采购中要求增加相应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等条款。

3.2.2产中控制施工阶段牵涉的单位和人员多、工艺流程复杂,不可预计状况较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施工阶段的控制关键是解决建造过程中以环境和经济为综合目标的施工流程的优化。重点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现场环境管理。推行施工现场绿色管理,即制定专门的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施工中记录环境状况;制订现场情况和平整要求;制定专门的采购政策;与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积极配合。(2)工程噪声、建筑粉尘和有害气体控制。严格遵循当地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和法规;对有害气体进行识别和防护;在项目建设与拆除工作中,采用适当的“粉尘控制”技术。(3)资源效率。采用节能灯具和设备;在工地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回收和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记录资源的耗用以实行相应的奖惩。(4)建筑垃圾的处理。工程中普遍应用环境保护性建筑机械,如建筑粉碎机,对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生加工处理。采用“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3.2.3产后控制产后控制的重点,一方面是研究如何选择采用合适的营销方式,以及设计高效的回访维修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建筑物在报废后拆除施工也是产后控制,甚至是产前、产中控制的一大难点,有待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尽可能做到在产前的策划设计阶段就把建筑报废后的材料可拆除和回收再使用性设计在内。

4结语

21世纪的建筑质量概念已被大为拓宽,生态质量管理作为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模式,将眼前需要和长远需求相结合,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生态质量管理体系其所产生的效益具有公共性和长期性,只有全社会都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都当成一个重要的目标时,生态质量管理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