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要素控制体系

垂直绿化要素控制体系

 

21世纪倡导全新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调建立全球合作关系,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绿色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广泛关注,绿地从二维发展到多维,一系列以垂直绿化为主题的国际会议相继召开(表1)。从以上国际会议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可以看出,初期以欧美国家为中心,近几年在亚太地区发展迅速。会议举办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2010年,一年举办了数次垂直绿化相关主题的会议和论坛,覆盖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3大区域,开创了垂直绿化的新局面。在会议主题上,开始以屋顶绿化为主要议题,逐步演变到集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为一体的综合议题,会议内容亦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包含前景趋势、技术成果和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内容,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新技术的交流。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垂直绿化先进成果,提供了国内外垂直绿化技术、理念交流的平台[1]。先后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和海南举办的国际立体绿化建筑节能论坛,成为我国垂直绿化发展的契机。目前,已有多座城市将垂直绿化列入“十二五”规划。   1范畴   1998年颁布的《上海市垂直绿化技术规程(沪建建(98)第0534号)》定义垂直绿化(verticalplanting)为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物立面或其他构筑物表面攀扶、固定、贴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绿化。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综观国内外文献,笔者发现垂直绿化(verticalgreenery)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栽植攀缘植物以覆盖墙面的垂直面绿化,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化的空中绿化(skyrisegreenery)发展。按照建筑与构筑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特点,可对垂直绿化形式做基本划分(图1)。首先,室内外环境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着垂直绿化植物和形式的选择,由此将垂直绿化空间划分为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两类。不同建筑类型和功能的绿化标准也有不同,进而划分室内空间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两种类型,一般公共建筑垂直绿化要求更高,造价也更高。其次,根据垂直绿化植物形成绿化面方向的不同,将室外垂直绿化划分为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平面空间包括屋顶绿化、廊架绿化、阳台绿化和驳岸绿化,垂直空间包括墙面绿化、栅栏、花格绿化、立柱绿化和坡面、山体绿化等。根据承重、基质和植物的不同,屋顶绿化可分为拓展型屋顶绿化、半密集型屋顶绿化和密集型屋顶绿化。墙面绿化根据有、无附加设置物分类。无附加设置物指建筑主体四周的垂直壁面上(屋顶)或下(地面),直接让植栽自然攀爬;有附加设置物指建筑在垂直绿化前安排设置有附加物,以便利植栽或攀爬[2]。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2008ASLAAnnualMeeting&EXPO)报告中提到的3个概念:绿墙(greenwall)、绿立面(greenfacade)和植物墙(livingwall)。与空间分类相对应,绿墙是绿立面和植物墙的统称,绿立面包含无附加物(附壁式)和有简易附加设置物(格架式和悬挂式)的垂直绿化,植物墙是有附加设置物的垂直绿化。   2要素   2.1要素体系研究   垂直绿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绿化技术,涉及植物选择、形式应用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种新的垂直绿化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植物种类的选择,也可以由此创新出更多新的绿化形式,反之,垂直绿化植物种类的丰富也会带动相应垂直绿化技术的研究。同时,垂直绿化实施受到场地现状、政策法规和资金投入等因素限制,垂直绿化设计建造的过程又是一个成本、功能、效益交互影响的流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尝试梳理垂直绿化各要素,建立层次体系框架,将垂直绿化要素体系分为环境要素、建筑要素、功能要素、植物要素和成本要素等5大要素(图2)。   2.2要素说明   2.2.1环境要素   垂直绿化是以有生命的植物为主体的绿化形式,不同的植物有相异的生态学特征,影响植物选择、景观创造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首先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一致,同时,还需考虑到垂直绿化由于朝向、高度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生态环境。比如,在正常情况下,建筑南向和东南向的墙面光照时间较长,而北向和西向的墙面光照时间较短,且光线暗淡,所以在南向和东南向的墙面绿化要配植阳性攀缘树种,在北向或者西向的墙面绿化配植耐荫的树种。在垂直花园的设计中,整个墙面上部光照强烈、承受的风力大,而下方温差和湿度的变化较小,且受到一定的荫庇,所以栽植布局时,需要以不同的气候条件、植物的生长速率、形态、质感等要素给众多植物安排出一个序列,以适合其生长。   2.2.2建筑要素   将建筑的护结构与绿色植物有机结合,把绿化作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的建筑,可以弥补比例失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建筑承重、材质和色彩等因素决定着垂直绿化形式和植物种类的选择。一般的、拓展型屋顶绿化栽植基质厚度5~15cm,承重要求为60~200kg/m2,无需屋面改造,养护成本低;密集型屋顶绿化栽植基质厚度15~50cm,结构荷重为150~1000kg/m2,建造和养护成本较高。对于墙面绿化,水泥等水硬质建筑材料可配植有吸盘和气生根器官的攀缘植物,表面光滑的马赛克则亦选用枝叶细小、吸附能力强的种类。在色彩搭配上,当采用对比中求调和时,比如白色栅栏配以红色蔷薇,灰调栅栏配以常春藤等。附加设置可以起到安全和维护的作用。屋顶绿化的附加设置包括防水层、阻根层、保护层、蓄排水板、过滤层等。植物墙垂直绿化的附加设置有板块系统、布毡系统和网面系统。如世博会法国馆选通过固定模块化的塑料花钵形成立柱绿化;巴黎盖布朗利博物馆外墙绿化则是采用了布毡系统形成800m2的垂直花园。   2.2.3功能要素   垂直绿化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量大等优点,可以缓解城市绿地面积少、老城区绿地覆盖率低的问题,是城市一体化绿地系统在中观、微观层面落实的有效途径。垂直绿化设计应认清垂直绿化在生态、防护和美化功能上的特点,形式与功能相结合,通过合理配植、有效利用,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同时,根据园林结合生产的原则,充分利用居住小区、建筑隙地以及城乡结合部等地方进行绿化活动。如果绿化植物材料选择得当,还可以解决城市蔬菜、水果、药材等的供应问题,节省大量城市建设用地。例如英国萨福克郡沿海地区一家啤酒配送中心(AdnamsBeerDistributionCenter)的屋顶绿化,不仅减轻了大体量建筑对环境的视觉冲击,也起到过滤污染物、净化空气和保温隔热的作用。结合建筑材料选用和内部构造,亦有助于维持仓储间的温度,屋面雨水的收集有效减少了雨水的排放量,绿色屋顶受到当地居民和建筑使用者的好评。这是垂直绿化在社会效益上的体现。#p#分页标题#e#   2.2.4植物要素   根据垂直绿化造景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景天属植物抗性强、抗极端干旱气候、自生自繁,并且施工简易、低养护,是拓展型绿化推广最适宜的植物;亦可同时选用一些耐干旱、瘠薄的草本地被和宿根花卉,如大花马齿苋、鸭跖草、金鸡菊等,以丰富植物种类,改善单调的景观。密集型屋顶绿化基质厚,可选植物种类丰富,应结合游憩需求布置。驳岸和阳台绿化可采用悬垂类植物,如云南黄馨素、锦带花、粉花绣线菊等。传统墙面绿化选用攀缘植物附壁而上,如凌霄、扶芳藤、常春油麻藤等。新兴的墙面绿化应用附加设置物大大拓展了垂直绿化植物的种类,可选用多种草本、木本植物,如上海世博会城市主题馆墙面绿化,选用的植物有红叶石楠、金森女贞、亮绿忍冬、络石和六道木等。   2.2.5成本要素   垂直绿化对环境的改善作用不是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具有公共效益的有利措施。因此,在成本因素上,政府及策略者通常会通过财政政策、监管政策和非政策方法等促进垂直绿化的推行。但是,即便如此,垂直绿化建造和维护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资料显示世博会采用新开发技术的城市主题馆的墙面绿化成本在1000元/m2左右,高昂的成本制约了垂直绿化新技术的推广。因此,笔者认为在制定有效政策措施的同时,开发商应针对建筑类型和投资环境选择适宜的垂直绿化形式以保证实施和维护。比如在内地广为流行的密集型屋顶绿化不仅造价高、维护费用也高,在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要求的开发商投资中很少实现;若以拓展型屋顶绿化代之,可很大程度节约成本,辅以相关政策措施,将有利于实现屋顶绿化蓄水防涝、保护屋顶、降低能耗和美化环境、增值建筑的功能。   3结语   在我国绿化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具备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效益的垂直绿化引人注目。现阶段,我们在吸取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同时还应加强本土绿化技术的研发,以更好地适应内地市场。在宏观层面,可将垂直绿化纳入绿地系统规划,以保证城市绿地质量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在微观层面,将垂直绿化纳入建筑设计,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来促发创新,建立综合的节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