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型河道景观规划

城市生态型河道景观规划

 

城市河道是影响当前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久以来,传统河道整治主要着眼于泄洪、航运等功能的要求,进行河道疏浚和护岸建设工作,多采用河道的直线化或渠道化、河岸的混凝土化治理模式,而忽略了河道的生态功能。这些做法的缺点在于隔断了河道内外的生物活动,造成了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沿河堤岸渗透起到了不良的限制作用。而且刚性护岸也制约了原有河水的自然流向,一旦河水流量过大,很容易造成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意义上,忽略了河流本身的自然性、生态性,并影响了河道内外生物的多样性与河道系统的健康发展。设计出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性河道景观环境,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是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之处。城市河道两岸分布着诸多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或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景观等。这些沿河景观构成了内容丰富的河道景观,并作为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具有协助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水运、供水、旅游、娱乐、美化环境与保持自然生态等多项功能,对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能够丰富城市景观的内容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为市民创造诸多休闲娱乐与亲近自然的空间环境[1]。鉴于河道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作初步探讨。   一、渭河河道现状与景观规划设计总体构思   (一)宝鸡市渭河河道现状   宝鸡市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河段及汉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2]。宝鸡市域范围内的渭河河道治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来的不懈努力,渭河宝鸡段的防洪工程、河道清障、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初具端倪。市区内相继建成许多滨河公园及景观水面,使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但宝鸡市域内河道综合治理仍存在许多问题:①干流防洪工程仍有部分低标准堤防和无堤段急需治理;②部分渭河支流入渭口防洪工程(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库)建设滞后,防洪标准较低,水毁严重,需重修及加固;③河道清障整治急需强化,河道环境保护、治污形势仍很严峻;④生态工程建设需全面、系统、持续推进;⑤河道缺少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2011年7月,笔者参与了宝鸡市渭河河道的景观规划设计,本设计主要体现河道景观规划的生态性,其设计理念已被宝鸡市渭河治理委员会认可。本次景观规划设计范围西起陈仓区凤阁岭镇建河村与天水交界,东至扶风县绛帐镇南仵村与杨凌区分界的渭河干流宝鸡段,全长206km。景观规划区以渭河河道为轴线,两岸规划控制范围为:干流段均为两岸河道管理范围外1.5km,各支流入渭河口处沿支流统一向上延3km。根据宝鸡市渭河综合治理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宝鸡峡大坝以上长度为106km的上游段,以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河道治理、滩地利用、生态湿地公园为主,宝鸡峡大坝以下长度为100km的中游段,全面建设堤路结合、河道清障、水污染治理、生态景观、产业发展5大工程。由于本次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范围较大,本文摘取其中几个景点来阐述城市河道的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见图1)。   (二)景观规划设计总体构思   依据宝鸡市要把渭河宝鸡段打造成安澜渭河、人文渭河、风景渭河、生态渭河的远景目标,将“以景靓岸、生态恢复”作为本次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以渭河河道为纽带,连接宝鸡市各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增加亲水空间,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滨岸自然景观长廊。在渭河滨岸线性景观长廊中,通过生态湿地公园、水面景观工程,重点打造渭河沿岸重要节点,丰富沿河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使渭河水域景致多样化。重要景观节点同样要以宝鸡历史文化为主线,统一规划各类公园及水面景观的主题,既保证各个生态景观拥有相对独立的历史文化特点,又能通过景观空间变换来反映宝鸡历史文化的变迁。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整合沿河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着力凸显古城特色与现代文明,使宝鸡市成为“多片水面、两条林带、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和“山、水、园、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通过河道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使城市河道能够融合周边环境,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形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河流廊道系统(见图2)。   二、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基于城市河道的特点及河道功能的多样性,宝鸡市河道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将诸多条件综合考虑,包括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6个方面的功能[3]。   (一)河堤内部景观规划设计   1.河道内的水体与护坡设计   鉴于河道在城市中具有的特殊功能,其生态性景观规划设计也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河道的平面设计,尽量保持原有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顺应水流方向,通过水流自身的冲力形成凹岸、凸岸、滩涂、沙洲等。它们既可保护水源、降低河道内水流速度、减少洪水对堤岸的破坏力,又为自然界多种生物提供了诸多生存场所,对于生态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宝鸡市渭河河道断面首先要保证水道水流的畅通性,不能影响河道内的水流速度,更不能随便减少河道宽度,要满足宝鸡市渭河排洪需要;其次设置了满足不同水位的河床,即河道的多功能、多层次护坡设计,这也是本次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宝鸡市河道护坡设计采用了生态护坡的方式,力求逐步保护并恢复河道及河岸的自然形态。考虑到人们的参与性,在保证水流正常情况下,进行河道护坡设计。城市中河道护坡采用二级平台方式。一级平台靠近水面,以自然生态种植为主,在汛期平台被水淹没,不影响河道排洪作用;在枯水期间,平台又可作为亲水空间,方便人们近水游玩,体验湿地环境等。二级平台根据汛期排洪要求设立高度,平台主要以亲水设施与游乐设施为主,为市民提供亲水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考虑特大洪水的可能性,所以不宜设置大面积建筑物、构筑物等影响河道的排洪功能(见图3)。#p#分页标题#e#   2.河堤与道路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   宝鸡市布局以河道为轴线进行发展,堤岸除了本身固有的排洪功能以外,其本身与道路的结合设计也可以形成城市的交通干线,解决部分物流问题。配合渭河两岸现有的城市建设环境,渭河河堤本身所承担的交通与景观功能就更为明显。   为满足宝鸡市交通运输需要,渭河堤岸设计成4车道或双车道路面,根据道路宽度设计景观环境。堤路设计要首先考虑防洪要求,不能对城市防洪形成障碍。堤岸与城市道路之间应具有不小于50m的防护林带(由臭椿、白蜡、绦柳、旱柳等组成),林带主要对河道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不能在其中进行大规模建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合防护林带设计小乔木(紫叶李、山桃、碧桃等)与灌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矮紫杉、铺地柏等),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层次与丰富的空间环境。如图4所示,渭河宝鸡段的堤路与植物景观的搭配设计,既结合原有河道满足了防洪要求,又形成了良好的水岸与自然植物环境。   (二)河堤景观规划设计   根据宝鸡市渭河综合治理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河道1.5km作为景观规划设计范围,根据现场情况可适当调整。   1.河道引水区域的景点环境   宝鸡市渭河河道可以对沿河周边景点需要水环境的地点引水,形成河道的引水区域景观。它主要应用在河道内外的诸多公园中,包括河道内部的滩涂改造公园、河道外部景观公园及生态湿地公园等,渭河之水的引入为它们增加了生命活力。滩涂改造公园和堤防外景观公园主要位于宝鸡市河道内与河道沿岸。这两类公园在满足渭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自然和人工景观的组合,文化和历史的融合,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集生态保护、观景游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公共开放空间。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渭河干流与支流交汇处,主要功能定位是湿地保护和调控生态系统,体现在对区域进行逐步的生态修复、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缓解水土流失、控制洪水、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生态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教育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含了一定的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和体验生态环境。引水景观设计主要应用在这些公园的河道非水流冲击方向,此区域不影响河道的主水流动向,也不会因为水流量过大而遭受冲击。引水区域需设置引水阀门与排水阀门,当区域内水体满足使用要求时,关闭引水阀门,这样不影响渭河的最低水流速度。当区域内水体使用时间过长时,启动排水阀门,排出区内腐水,重新引入渭河新水。例如凤阁岭镇位于陈仓区西山地区的关山脚下,陈仓区最西部,陇海铁路贯穿而过,属陕甘边界之交。凤阁岭景区作为通关河与渭河的汇流之处、宝鸡市渭河河道规划设计的西部起始点,同时也为了保护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在此拟建凤阁岭生态公园。公园位于凤阁岭镇南部,处于三山一水的优美环境之中。公园右面山体顶部建有凤阁岭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凤阁。凤阁来自镇内古老的传说,意为凤凰居住的仙阁,这跟宝鸡市名称的由来也有关系,宝鸡的释义即为凤凰。由公园至凤阁设置了登山步道,方便游人进入此阁俯瞰周边景观。此次景观规划设计尊重渭河流势现状,保护渭河北岸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南岸设计自然式休闲活动场所,通过广场上的飞凤雕塑来诠释凤阁的意义,增加公园的趣味性与文化性(见图5、6)。   2.沿河道植被景观规划设计   沿河道的植被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宝鸡市渭河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特殊意义,河道两岸植被是塑造景观的重要组成因素,不能仅仅作为防护林简单设置。宝鸡市渭河河道周边植物景观在季相上按照春花、夏荫、秋实秋叶、冬青的不同植物情趣,通过不同季相植物的搭配增强视觉冲击力,当人们置身其中时,能够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变化;在色彩设计上,以绿色为基调,大量运用花期长、绿期长的草花、宿根花卉,力求色彩丰富、景观多样性;在植物的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围合空间,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在平面布置上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沿河道的植物种植做到乔灌草合理搭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形成美丽的河道景观带。如图7所示,河道可采用白蜡作为堤岸行道树,人行平台上部堤岸护坡采用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种植旱柳、碧桃、紫穗槐、大叶黄杨等,形成桃红柳绿的色彩效果;平台下部护坡可采用千屈菜、美人蕉等色彩丰富又亲水的岸边植物。河道水中种植黄菖蒲、水葱、睡莲、金鱼藻等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去污能力的植物,通过吸收和去除河道中水体和泥沙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河道水体与周边生态环境,减少河水污染程度,为渭河宝鸡段下游城市用水提供了方便。   3.河道周边建筑及道路设计   河道周边建筑要根据不同的景点内容来确定设计风格,承接原有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创造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水天一色氛围。建筑布局要做到疏密有致,尺度不宜过大,配合渭水周边植被绿化环境形成良好的天际线景观。高层建筑面宽不宜超过40m,多层与低层建筑面宽不宜超过60m[4]。临近河道水面的一侧应注意视野的开阔性,适当降低河道附近建筑物的高度与密度,不但可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还可以使河流与城市内部形成空气循环流动,改善气候环境。宝鸡市三面环山,以渭河作为城市发展纽带与景观带,水岸建筑设计遵循这一先天自然环境进行布局。   沿河道路设计结合宝鸡市渭河的实际情况,将河岸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及景区建筑物和水面建筑设施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做到沿河道路与周边绿地、便民服务性设施与水面观景设施之间联系便利,方便市民游览景区内的景点。例如,代家湾景区位于宝鸡市新行政中心的对面,南部为居民住宅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见图1)。景观规划设计保护了现有的生态环境,改造了原有的水面,在渭河洼地引水建设人工湖泊,形成通渭河穿湖泊的水网结构,水面有大有小,岛屿也各不相同,形成丰富的水面景观效果。河道坡岸景区设置了3个主要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便于游人自由进出。内部设置一级道路宽2.5m,连接河道内部主要的交通节点,二级道路宽1.5m,连接一级道路方便游人游览河道内部景点。河道内设置了观光木栈道连接岛屿,通过岛屿上的汀步小路连接到亲水平台、垂钓平台、观光亭廊等景点,形成内容丰富的游览线路。沿游览线路设置了青铜文化广场、宝鸡文化林、半坡文化展示区、渭河文化廊、周文化广场、黄河历史游览区等体现宝鸡历史文化与渭河渊源的景点,游人通过游览可体会到宝鸡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见图8、9)。#p#分页标题#e#   三、结论   城市河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城市与自然相互交流的场所,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景观的灵魂、风韵和灵气[5]。生态性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对于美化城市整体环境、增加城市河流的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防洪排涝安全为前提与生态优先的原则,力求逐渐恢复河道本身生态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从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实例可以看出,只有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科学的结合才能保护自然河道的生态系统,才能做到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同时形成城市独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