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建构对生态的作用

水电站建构对生态的作用

 

1工程概况   那比水电站位于广西百色市田林县那比乡境内的西洋江上,距下游驮娘江和西洋江汇合口16.3km,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水电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355m,死水位353m,总库容0.579亿m3,调节库容0.049亿m3。电站装有三台混流式机组,装机容量48MW,年发电量1.7520亿kW•h,年利用小时3650h。那比水电站工程水库为中型水库,属日调节径流式电站,Ⅲ等工程,挡水坝、溢洪坝等为3级建筑物,发电厂房和引水系统属3级建筑物,其他次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发电厂房和引水系统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总投资50064.77万元,总工期为24个月。   2项目区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那比水电站工程所在的西洋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工程区多年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1184.6mm,雨量多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风速1.7m/s,累年最大风速15m/s。那比水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777km2,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18.89亿m3,多年平均流量59.9m3/s,历年最小月平均流量为3.90m3/s。那比水电站库区处于云贵高原向桂西山区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在群山之中发育,河道蜿蜒曲折,河谷狭窄深切,河谷两岸沟谷发育,山坡较陡,山坡上植被较好,以原始林木为主。水库属狭谷型。   2.2地表水环境现状   根据水质监测成果,工程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2.3流域水污染源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库区内的污染源为位于那比坝址上游约8km西洋江右岸冲沟处的渭寒沟金矿。金矿已开采多年,至今形成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共6个尾矿库,现只有3号,4号共2个尾矿库尚在使用过程中;其余尾矿库均已废弃,其中5号,6号尾矿库已做好封场处理。该金矿的采矿权将于2008年年底到期,目前正在进行采矿权延续手续。那比水电站水库淹没涉及渭寒沟金矿4号,5号,6号共3个尾矿库。4号尾矿库位于那比至洞巴电站公路的左侧山脚处,高程在325m~360m之间,受淹需处理尾矿渣约16万m3。5号尾矿库位于那比至洞巴电站公路的右侧河岸边,高程在318m~325m之间,受淹需处理尾矿渣约5万m3。6号尾矿库位于那比至洞巴电站公路的左侧那登沟出口处,高程在330m~350m之间,受淹需处理尾矿渣约2万m3。以上3处尾矿库共需处理矿渣23万m3。除金矿场外,工程评价区内无其他大、中型工业排污口和集中式生活排污口。   2.4生态环境现状   经调查,那比水电站库区及工程建设区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高,但植被类型较为简单;库区内原生植被荡然无存,库周区植被以次生的栎类、山合欢林占主导;植被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不强。那比水电站库区及工程建设区内涉及4种珍稀濒危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顶果木4株、任豆8株、田林细子龙37株、红椿74株。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工程区内珍稀野生动物都已不常见,评价区域内的野生动物大都为常见动物。由于河流湍急,工程所在西洋江基本没有渔业生产,未发现有群众在江里、江边养殖鱼类;该河段尚未发现鱼类产卵场,也没有洄游性鱼类存在。   3那比水电站工程主要环境敏感问题分析   [1]根据工程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概况以及本工程的调节性能和运行方式可知,那比水电站工程建设的环境敏感问题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那比水电站库区渭寒沟金矿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3.1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那比水电站水库为河道型水库,蓄水水位不出河槽,水深变化不大,水库为日调节性能,仅对日内径流变化有较小的调节,对每日总的下泄流量影响甚微,且本工程电站厂房紧接坝下,发电尾水全部回归原河道,不会产生断流河段;另外,那比水电站坝址下游水文情势主要受下游瓦村水电站回水影响,瓦村水电站回水基本与那比水电站电站厂房尾水衔接,那比水电站坝址下游附近水位相对天然将会有一定抬升,即使本电站枯水期作为峰荷进行调度,坝下环境基流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那比水电站工程的建设对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影响不大,而瓦村水电站建成后那比水电站坝址下游水文情势主要受瓦村水电站回水影响,水位有所升高,流量不变,流速有所降低。   3.2渭寒沟金矿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分析   1)正常运行情况下渭寒沟金矿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分析。那比水电站建成后运行期,水库淹没渭寒沟金矿4号尾矿库(位于渭寒沟)的355m以下部分、5号尾矿库(位于渭寒沟,废弃并封场)的全部和6号尾矿库(位于那登沟,废弃并封场)的全部。尾矿库中废矿渣里含有金矿中伴生的砷(As)元素及生产工艺中加入的少量氰化钠,如崩塌入库或在水中浸泡,对河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目前尾矿库的防护措施有效,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产生水环境污染。2)渭寒沟尾矿库的水环境风险分析。渭寒沟各尾矿库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雨季,当连续多日大暴雨时,渭寒沟水上涨,不断侵蚀和冲刷尾矿库及废液池的基脚,容易造成尾矿库垮塌,使废液池泄漏;此时在尾矿库的尾矿渣即正在喷淋的矿石就会产生淋滤液与贫液池泄漏出来的贫液一起随着渭寒沟水排入西洋江,对西洋江产生较大的水环境风险。此外,虽然5号,6号尾矿库已做好封场处理,但由于那比水电站建成后,这两个尾矿库将被水库淹没浸泡,若再加上大雨的冲刷,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将非常大。如果尾矿库尾矿渣进入西洋江,尾矿渣将对西洋江产生直接影响,其中的砷(As)和其他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将产生二次污染,而且这种污染是长期的。因此,工程环评报告设计对那比水电站水库淹没的金矿4号,5号,6号尾矿库的尾矿渣采用异地集中堆放的处理方法,经多方协商认可,拟将尾矿渣统一堆置在位于那比水电站库内渭崇沟中游段的Ⅴ号尾矿库。那比水电站工程蓄水后,当4号,5号,6号尾矿库的尾矿渣全部转移到Ⅴ号尾矿库后,只要措施到位并管理得当,V号尾矿库发生垮塌,或被淹没的风险事故的可能性较小。#p#分页标题#e#   3.3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那比水电站水库淹没、工程永久征收涉及重点生态公益林34.47hm2,仅占田林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0.036%,且属于零星小块状分布,项目使用生态公益林不影响田林县生态公益林的完整性。那比水电站水库淹没、工程永久征收涉及林地151.06hm2,涉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4种(包括红椿约70株、田林细子龙14株、任豆6株、顶果木4株)。工程的建设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红椿、田林细子龙、任豆种群的分布,更不会引起物种的灭绝;但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顶果木的个体将全部淹没。但是,只要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工程建设对珍稀保护植物的影响较小。此外,工程建设后植被性质和演替方向不会改变,因此,水库蓄水后库周区植被基本还会保持原有的状态,只要不增加人为干扰,仍能向原有的森林方向演替。工程兴建对库周区土地的淹没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然而,对于被直接淹没的物种和植被类型来说,它们是可以恢复的。因为,这些被淹没的物种和植被类型,在库周区内或库区上游地区仍然有大量的分布。随着水库的蓄水,新的湿生环境的形成,这些要求生长在河岸边的物种将重新定居和发展,形成群落。这在较早建成的库区中已得到证实。但像生长在河岸边的海南蒲桃、枫杨、仪花季雨林有可能会消失。因为水库蓄水后这种特殊的溪谷湿热生境也将消失。   4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以上的环境敏感问题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免环境不利影响的保护措施及对策。   4.1库区水环境措施   [1]1)运行期那比水电站工程管理处办公、生活污水继续采用施工生活污水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SBR法工艺进行处理。2)一般情况完全可以满足下游生态环境用水量;在电站维修期间或特枯年份等特殊情况通过冲砂孔下放生态环境基流。3)建立健全西洋江流域内水量水质同步监测体系,加强库区水质监测和动态跟踪能力,以掌握环境污染的动向,做好水污染预警预报,确保水质安全。   4.2库区渭寒沟金矿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渭寒沟金矿水土流失具体措施如下:a.对于采剥过程中产生的废土(石)和修筑道路、修建场地产生的弃土,统一运至渭寒沟排土场堆放。b.在原来的老排土场和渭寒沟排土场以及采矿场周围设置截排水沟。c.采矿场废弃后应及时回填,并种植桉树和马占相思树。d.对采矿场和修筑道路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石护坡、浆砌块石挡土墙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截水沟。e.在原绿化基础上,在老排土场、矿区公路边、西洋江河岸、厂棚边等空地上采用“品”字形错开排列,种植桉树、马占相思树,同时在坑的两端开挖截水沟。f.矿山开采完毕后,在所有的采矿场、排土场以及消毒处理后的尾矿渣堆场、工棚等场地,及时平整场地,植树造林,尽快恢复生态平衡。   2)雨洪导排措施[3]。为避免渭寒沟上游来水经过各排土场和尾矿库,拟在渭寒沟的废矿渣场上游建设拦水坝,将上游来水全部拦蓄,再通过设置在渭寒沟左岸的单独的引水系统直接流入西洋江,部分水量引到矿区生活区用作生活用水。3)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4]。新推荐的渭崇沟V号尾矿库,位于那比水电站库区内,渭崇沟的下游段,高程在357m~405m之间。尾矿库容量约30万m3,计划堆渣量23.0万m3。平均运距约6.8km。具体措施如下:a.建设拦水坝及拦渣坝。在渣场下游渭崇沟建拦渣坝,用于保持渣场稳定。在渣场上游建拦水坝1座,用于拦蓄上游来水,并通过沟底排水涵洞水流直接导入西洋江。b.沟底排水涵洞和相关排水沟。为避免雨水冲刷及山坡地表径流灌入堆渣体内,造成水土流失或泥石流,沿渣场周边设C15混凝土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边坡比1∶0.5,底宽1m,深0.9m,总长900m。c.尾矿库底部防渗。为防止尾矿渣内含毒害性元素的废水渗漏,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尾矿堆渣体的防渗采用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d.渣场按稳定边坡堆放渣料。对于拟设置的尾矿库,拟堆置的渣体均为土石混合松散料,为确保渣场自身稳定,要求分层堆放,并经过一定的碾压压实弃渣。e.沉砂池、防洪及废水处理池。沉砂池设在涵洞进水口上游,在拦渣坝下要修建有足够容量的防洪及废水处理池(不小于250m3),用以存放尾矿渣淋滤液(尤其是雨季),在防洪及废水处理池内对淋滤液进行处理,防止淋滤液直接排入西洋江。f.堆渣完毕后尾矿渣场的封场。为避免渣体受降雨径流影响,堆渣完毕后应对V号废矿渣场进行封场,在废矿渣体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彻底封场,并在其上覆盖表土进行绿化。g.日常管理。要随时检查V号尾矿库的各种防洪和防渗措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尾矿库周边(上下游及左右)设置标志牌及尾矿库建立说明牌等环境保护图标。   4.3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促进其恢复,以增强其生态功能。目前,库周区的森林覆盖率已很高,达82.36%,其中栎类、山合欢林超过70%,这类森林的组成和结构比较简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还不强,因此,促进其恢复,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之尽快演进为结构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从而增强森林植被的生态功能。   2)搞好淹没及征用土地涉及的珍稀和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迁地保护。a.库底清理前,应将库区库底清理线用白石灰等明显标注,避免库底清理范围扩大对淹没线以上植被和保护植物的破坏;淹没线以下需要搬迁的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应挂牌标注出来,并在库底清理之前进行迁移。b.对于需要搬迁的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共94株),建议将其搬迁至临近的区域或电站周围,集中抚育或作为厂区绿化树种(包括一些将淹没的木棉、仪花等),以达到物种保护和增加厂区的景观绿化效果。c.位于淹没线以上的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建议对零星分布的给予挂牌保护;对于分布相对集中,数量相对多的可以采用在分布区范围设立宣传牌。d.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分发相关资料,进行植物保护知识培训和教育,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自觉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p#分页标题#e#   5结语   那比水电站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田林县乃至百色市的供电能力,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项目沿线不经过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符合地方总体规划。工程建设面临的渭寒沟金矿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等敏感问题,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设计及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