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论文范例

消防工程论文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紧张,建筑群朝着高层化、密集化方向发展,这样一来,对建筑电气消防工程与施工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民用住宅建筑内安装的家用电器设备也越来越多,比如电脑、电视、空调等等,在公共建筑或者是办公建筑中安装的广告牌和玻璃幕墙等也增加了建筑物的火灾隐患。建筑物用电负荷的增加,使得电器与装修方式多样化,违规电器或者是装修方式的不合理也使得火灾隐患大大增加。火灾发生后,火情的蔓延速度特别迅速,高层居民无法及时疏散,生还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消防人员的救援难度也相当大,如果仅仅依靠消防人员的救援,恐怕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威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设计单位要充分考虑建筑电气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性,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消防意识,加强对建筑电气消防设计与施工工作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的消防设计规范,增加建筑的安全性,减少消防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设计及施工策略

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设计通常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以及消防设备配电系统三个方面,笔者在下面将做详细介绍。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按照供电负荷等级的确定进行设计与施工,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在确定供电负荷等级时要确保一级供电负荷保持两个电源的供电,其中一个电源产生故障时要确保另一个电源不受影响;而且供电负荷要保证出现线路故障时,供电不会中断或者是迅速恢复。因此,在布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火灾探测器的位置问题,因地制宜,确定好探测器的种类和位置。在蓄电池间可以设置氢气探测器、防爆感温探测器等,及时监测着火的可能性和状态。根据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8.1.8条“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要留出日后调试、更换探测器的空间,不要将复杂的管道和电缆桥架布满屋顶,特别是电缆桥架存在着火的可能性,不要将探测器安装在桥架附近。与自动报警系统不同的是,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其位置的显眼性,可以将其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出入口位置。手动报警按钮只具有报警功能,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通过手动报警按钮向火灾报警器发出信号,所以更应该灵活设置手动报警按钮的位置,宁滥勿缺,降低建筑的损失。

2.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需要三个工作协调配合,即消火栓的联动、喷淋系统的联动、消防控制室与压力开关及喷淋泵的运行状态的联动。启动消火栓有三种方式:直接按消火栓泵按钮;通过消防控制中心的联动柜;通过消防泵房的控制柜,与此同时,要确保消防泵的运行状态能及时反馈到消防泵控制器上。喷淋泵的启动可以通过压力开关直接启动,另两种方式与消火栓的启动方式一致,总之,压力开关与喷淋泵的运行状态都要及时反馈到消防控制器上。在以上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需要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可采用开式消防水喷头和闭式消防水喷头。开式喷头一般是敞口的,火灾发生时安装在管道上的控制阀自动开启,喷头自动洒水并灭火;闭式喷头一般在室温达到一定温度时,控制器作出相应的反应,此时要打开喷水器喷口的密封盖才能喷水灭火。比火灾更可怕的是浓烟,烟中多含有有毒物质,火灾发生时人往往会因为缺氧而窒息。因此,在消防中,除做好灭火工作外,还需要做好排烟工作,为逃生提供通道。在消防工程的设计时,要考虑到与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开启后,排烟口的电动防火阀应该给出相应的信号,并关闭空调送风机。此外,还可以设计自然排烟窗,一种是自动开启,一种是手动开启,要避免在建筑外墙上布设广告牌,也不应该设计跨层窗和高窗。要充分利用窗户的有效可开启面积,避免窗户长期处于关闭状态,提高排烟率。防火阀的设计也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排烟率,在设计和安装时,要规范防火阀的安装与质量管理,并给予高度重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也可以采取消防广播的做法,火灾报警联动系统可以与火灾应急广播联动,通过“火警系统”来控制。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消防广播系统是独立设置的,这样有利于控制。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的声光报警器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消防广播系统通知人们逃生,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并有效减小踩踏事故发生的频率。

2.3消防设备配电系统

消防设备配电系统也是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部分,在消防过程中,电源供电突然中断时,要确保应急发电机组能够自动启动正在运行的消防设备。应急发电机组的功率具有特殊性,不能允许全部的供电负荷。所以,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由于发电机组的熄火导致的长时间断电,分批启动消防设备能够减少该情况发生的频率。在进行建筑电气消防设计与施工时,可以通过低压断路器将非消防电源进行切除。由于低压断路器所需的电流与框架电流不同,采用配电室低压出线开关的方法,或者是在主配电箱上切除消防电源,能够最大程度的允许电流通过,既安全又能满足要求。

3结语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2

(1)偏重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轻视新型的应用型、专业型。

在培养方案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优势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天津市某高校传统研究型研究生需修满30学分,而新型应用型研究生只需修满25学分,课程则基本上是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缩小版”。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应用的现象;在培养方式上,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培养中的导师指导方式仍然占据主导,研究生教育的企业行业参与度还很不够;在学位论文形式上,更多以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来规范和要求,过分重视学术性论文,忽视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

(2)高校定位培养人才目标难以实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2010年开始实行,这几年在地方高校刚刚兴起。但由于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有效认识,中国的大学人才培养定位短期内难以实现。“一些人认为要培养科研人才,一些人认为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一些人认为工科大学现实环境里只能培养工程师的“毛坯”等。这些都脱离了职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义,缺乏明确的稳定的目标。”

(3)工程教育培养各环节易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往往重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能力培养。

不少学校和教师总是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对立看待,认为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对时间投入的一种浪费。而许多毕业生反馈,参加工作后才明白所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足,而有些根本用不上。这严重地造成了毕业生质量问题,成为“就业难”很重要的原因。

(4)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师资难以满足形式需要。

不少教师教学仍处于“纸上谈兵”阶段,缺乏工程背景和产业经验,企业导师来校任教或指导学生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与培养计划如何衔接、待遇问题等。

2地方高校开展工程教育大有可为

我院充分把握地处滨海新区之区位优势,利用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两个工程领域,发挥师资与平台特色作用,近三年先后为相关企业培养了60余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涉及长芦海晶集团、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北疆电厂、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环保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单位。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持。

(1)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需要

通过深度的产学合作、师资培训、改变教学模式等方式,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的培养方案。

(2)人才双向培养机制。

一方面,地方高校借助学科与师资平台,举办非学历教育(主要是在职工程硕士教育),可以通过到校不离岗或不到校不离岗形式,为企业发展制定订单式培养方案。由来自学校和企业的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不同,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实现本科生实习基地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资源共享,“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双方导师共同负责制定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计划。增强了对研究生的针对性培养。本科生实习是指在学校人才培养中有实践需求的师生直接到签订有专业实习协议的企业实习,这种实习往往与“组团旅游”相似,具有很强的时间集中性、短期性与固定性,一般都属于走马观花,很难在短期内深入进企业实际生产中去。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是指需要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至少6个月,这种实习需要长时间驻厂工作,应在企业导师指导下,结合某项目或生产环节、流程完成其前期制定的实践计划。应通过前期设计与规划,通过完善安全制度、知识产权保护、项目选择与经费保障等环节,使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可以利用本科生实习基地。

(3)开展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第一,联合申报国家及各级政府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项目联合申报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第二,企业委托地方高校开展科研攻关。一是企业可以借助地方高校师资与科研平台解决企业所遇到的技术难题,降低研发投入与生产成本。二是为学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载体,并能带来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

(4)联合成立合资企业。

通过企业平台,可以将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生产,尽快产生经济效益。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天津工业大学膜分离研究所,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膜产品研发、生产、膜设备制造、膜应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服务完整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为地方高校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

(5)可以将行业企业力量引入地方高校,作为评价高校办学成败的第三方力量。

目前中国的专业评估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指标极其详细具体,千篇一律,大学的同一专业都变得形式雷同,没有特色,评估主体也缺乏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应引入行业企业力量参与高校办学中来。

(6)地方高校与企业产业园实现战略合作

通过高校各相关优势学科与产业园相关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我校于2010年与天津市津南区签订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了双方项目交流和对接合作。

3小结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3

在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在探索中前行,以能力为主的“大工程”教育理念正在逐步确立。但实践中,地方院校重“学”轻“术”、重“知”轻“识”、重“学”轻“问”现象仍未得到质的改变;学生缺乏动手训练和对问题的质疑,思维得不到开拓,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差;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遇到工程实际问题无所适从,缺乏生产安全、客户第一、质量为本的企业生存发展意识和搞好工程管理的能力。究其原因,在于地方院校以能力为主的“大工程”教育理念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这从培养计划的制订,到师资队伍、实践资源、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监测等教学过程各环节都可以看出。

1.培养计划“学科知识导向”明显。

查阅地方院校工程类专业培养计划,大多定位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但在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却呈现出明显的“学科知识导向”,无法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首先,在毕业要求上,多数是“掌握”“了解”某方面知识,对于如何运用知识解决某方面问题缺乏具体描述。对毕业生能力尤其是工程综合实践能力未做明确要求。其次,课程设置上,多数院校工程类专业实践课程比例没超过20%,且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实践环节安排脱节,工程训练安排没有系统性。

2.师资队伍普遍欠缺工程经历。

一直以来,高校重学术轻实践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教师队伍中,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绝然分开,且实践教师虽动手能力很强,但普遍学历层次低,理论水平不高;理论教师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高,但不懂也不屑于从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工程实践能力弱的先天缺陷。

3.校内实践平台未充分开发利用。

实践平台资源缺乏是大多数地方院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困境。德、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工程人才培养都有较为健全的校企联合机制,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多在跟学校联合的企业实践基地完成。我国“卓越计划”的实施,就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极力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在目前体制下,地方院校大规模的工程类学生无法全部依靠企业解决工程训练问题,高校的企业实践基地缺乏是不争的事实,高校还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实践平台资源。

4.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能力培养要求。

实践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构成与程序。受重“学”轻“术”理念影响,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没做具体要求,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如工程训练和实习课,多采取“被动接受”模式,学生通过参观工人师傅工艺流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缺乏真实的工程情景体验和动手操作机会,无法从中获得工程经验和感受。实验课主要采取“验证操作”模式,通过教师或个别学生示范操作,验证所学理论知识,虽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但无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种以传递、验证为主的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学生能力评价与考核方式单一。

对于学生实践收获的评价,一直因循于传统做法,即实验课看报告;实习、社会实践主要看日记与考勤;实训课看是否遵从老师要求。单一而又流于形式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使得教师没有压力,不愿创新,学生只管听话、守规,不愿动脑筋思考和动手操作。

二、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导向”理念。

《华盛顿协议》作为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互认协议,它的互认是建立在培养计划质量达到“协议”标准基础上的。标准提出了毕业生能力必须满足工程实践的7项基本要求,强调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它将工程人才培养的关注点从“知识教授”迁移到“能力训练”上,显示出工程教育向“能力导向型”转变的倾向。这为我国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2.美国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界针对工程教育过度学科化、专业化,掀起了“回归工程”运动,各高校积极推行工程教育改革:重新修订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特别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工程设计训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工程教育的综合性、系统化。这与《华盛顿协议》注重培养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育理念一致,表明了世界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3.现代企业的期盼与要求。

现代企业涉及的一些工程项目庞大而复杂,工程技术人员要圆满完成任务,必须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强烈的市场、安全、质量、法律意识和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品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以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大工程”素质。企业的现实需要,也为地方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为此,在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大工程”教育。

三、保证工程教育“能力导向”实现的措施

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遵从现代企业需求,借鉴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经验,依据“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倡导并践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大工程”教育观,着力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能力。

1.做好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的顶层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在重修培养计划时,根据“大工程”能力的结构组成,按照以工程学科理论知识为主线,工程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安排与设置:(1)设置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目标的通识课程模块。含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和大量跨学科的综合性选修课。(2)设置体现学生专业素养目标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模块。按照工程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进行工程学科基础理论整合,实行工程大类培养。让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系统学习,能灵活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工程设计,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设置体现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目标的工程训练课程模块。工程能力分工程基础能力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创新的一般认识规律,构建多学科融合的模块化、项目式工程训练的塔形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处在“塔”底的是工程认识环节,主要是配合大一新生的工程类公共基础理论课程,而设置的一些基本型和综合性工程实践项目,如机械认识与拆装等,意在培养新生基本的工程背景知识和初步的工程意识。在“塔”的第二层是基础工程训练环节,主要配合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模块而开设,如金工实习、数控实习等,意在让学生将所学工程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其工程基本技能的训练;并适当增加一些综合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塔”的第三层是实验及现代工程训练环节,主要配合大三学生的主干专业理论课程模块而开设。每门课由实验、实习和训练模块构成,含选修和必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或亲自动手操作,或与团队合作完成一些研修性的动手动脑项目。意在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塔”尖部分是综合与创新训练环节,主要针对高年级部分思维活跃、创造欲望强、对工程设计制造兴趣浓的学生特意打造。除了个别综合性项目为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课外,其他均为创新性项目,目的是为这些学生提供创新能力施展的空间。

2.构筑校级工程训练平台。

整合校内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校级工程训练中心,并借助“质量工程”的省级、部级工程训练中心培育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集实验教学、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式、开放型的工程训练平台。其中,全方位指的是中心运作兼顾教学、研究需要和市场经济效益,为全校教师教学科研提供实验支持,为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提供系统化服务,为校企科研合作提供全面支持;综合式指的是中心为大学生提供的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包含设计、制造、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开放型则是中心面向学生培养全过程需要,实行全天候开放,为教学、科研、成果孵化、人才培训、终身教育提供全面服务,实行开放型管理运作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工程能力建设。

首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力强的专职实践教师队伍。聘请专业造诣深、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当实践团队领头人,吸引一些对实践教学感兴趣的优秀师资加入实践教学队伍,建立既热爱实践教学,又懂理论教学,并具备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职实践教师团队。其次,以校级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青年教师工程能力训练基地。配合青年教师入职培训,要求所有青年教师上教学岗前,根据所授专业不同,必须在中心进行3个月到1年不等的工程实践认识及训练,把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作为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的重要内容。再次,对兼职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毕业实习、设计等)的教师,要分批组织其深入企业、产学研基地参加工程实践。最后,引进实践教师时,注重对其实践能力和教学潜力的考查。最后,吸纳大中型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加盟实验教学队伍(兼职或引进)。

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改变过去实践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导,以演示、验证为主的单一化的“被动接受”与“验证操作”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师生共同探究”模式,以各类实验项目、课题和多种层次的创新实践竞赛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团队协作,全面实施学生“4C能力”(Confidence自信,Cooperation合作,Communication交流,Creation创新)训练改革,使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和提高。“情景模拟训练”模式,对一些模块化的工程训练项目,模拟企业化训练环境,让学生模拟现实中的角色,按角色要求分成技术设计组、现场技术服务组、生产计划组、物资供应组、现场管理协调组、质量监督检验组等,各人扮演各自角色,和同伴协作完成项目任务。“自由创新活动”模式,配合一些课外创新实践项目,工程训练中心开辟“创新活动教室”,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自由组合成项目组,自主组织与管理课外创新活动,自主开发项目,自由安排小组研究、设计、试验、制造产品的时间。实行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自主研发、设计并分工合作、动手完成产品的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研创新过程,享受创造创新的快乐,激发更多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指导教师起指点、引导和监督、考核作用。

5.改革学生能力考核与评价方式。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消防工程设计;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密封材料、油漆、稀释剂等可燃、易燃材料,火灾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为了保障消防安全,汽车整车建设项目对消防工程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消防设施既要运行稳定、可靠、高效,又要经济适用、便于维护保养。对汽车整车建设项目而言,消防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可以如期投产和安全运营。下面结合消防工程设计案例,对汽车整车建设项目中常见的消防工程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某年产30万辆乘用车整车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项目主要由冲焊联合厂房、大涂装厂房、小涂装厂房、总装厂房、动力中心、质检车间、化学品库、油库、消防泵站、消防水池、变电站(35Kv)、办公楼、食堂楼等建(构)筑物组成,大涂装厂房与冲焊联合厂房、小涂装厂房、总装厂房分别通过连廊连接。项目分别由甲、乙、丙三家设计单位设计。冲焊联合厂房、大涂装厂房、小涂装厂房、总装厂房、动力中心、质检车间、化学品库、油库、消防泵站、消防水池等建(构)筑物由甲单位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整体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大涂装厂房内设有主消防控制室,小涂装厂房内设有分消防控制室。变电站由乙单位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变电站内设有消防控制室。办公楼、食堂楼由丙单位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整体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办公楼内设有消防控制室。变电站、办公楼消防控制室与大、小涂装厂房消防控制室之间未预留消防弱电工程管网和线路。变电站、办公楼消防控制室内未预留外接设备端口。除大涂装厂房内用于制造工艺防护的消防产品主要为A品牌外,项目其他消防设施的消防产品主要为B品牌,A、B品牌部分产品之间不能直接互连互通。该项目原消防工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消防控制室设置问题

在汽车整车建设项目消防工程设计中,消防控制室设置问题主要表现为建筑群中同时设置多个消防控制室时,未区分主消防控制室和分消防控制室,造成设备设施重复投入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增加。对项目建筑群整体而言,设置多个消防控制室应符合消防控制室设置一般要求,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定主消防控制室和分消防控制室。主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应能显示各分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可对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及其控制的消防系统和设备进行控制。区分主、分消防控制室时,可仅在主消防控制室设置专人值班,分消防控制室可不设置专人值班,否则各消防控制室都应设置专人值班。在汽车整车建设项目实践中,消防控制室设置问题可能影响建设项目消防验收,造成项目无法如期投产。在案例中,大涂装厂房、变电站、办公楼消防控制室之间未区分主、分消防控制室,不符合消防控制室设置一般要求。未区分主、分消防控制室时,将造成部分设备设施重复投入。消防控制室实行每日24h专人值班制度,每班持有消防控制室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不应少于2人,每班工作时间应不大于8h。未区分主、分消防控制室时,应配备21~24名值班人员,相较区分主、分消防控制室的设计,额外增加14~16名值班人员。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对消防工程设计缺乏统筹管理,缺少完整的消防工程设计需求方案,造成设计单位开展设计时,未从项目全局出发开展设计。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建立项目消防工程设计统筹管理机制。从项目全局出发,统一收集、管理消防工程设计需求,整合、优化消防工程设计需求,形成整体设计需求方案,避免重复设计。

二、消防工程设计衔接问题

在汽车整车建设项目消防工程设计中,设计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同消防设施、消防系统之间未预留相互连接的管网、线路、设备、端口等。在同时存在多家设计单位时,此类问题较为常见。对项目建筑群整体而言,设置两个及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实现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前提是主、分消防控制室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在案例中,冲焊联合厂房、大涂装厂房、小涂装厂房、总装厂房等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为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变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为集中报警系统,办公楼、食堂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为集中报警系统。对项目整体而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变电站、办公楼消防控制室与大、小涂装厂房消防控制室之间未预留消防弱电工程管网和线路,消防控制室之间无法相互连接。对项目整体而言,无法实现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造成消防控制室之间报警、联动应急响应能力丧失。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建设单位对消防工程设计缺乏统筹管理,缺少完整的消防工程设计需求方案。另一个是消防工程与其他相关工程缺少协同设计。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从项目整体设计出发,明确各设计单位的设计范围,建立多单位协同设计机制,涉及多个建筑专业时,还应组织多专业协同设计,避免遗漏。

三、消防产品兼容性问题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5

消防工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文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消防工程课程特点,通过深入分析消防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考查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提高授课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消防工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类功能建筑层出不穷,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火灾隐患逐渐增多,城市及建筑的火灾发生率也有逐年提高的趋势,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作为预防和消除火灾的消防工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延伸,但内容更集中、更突出,主要是在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使其充分了解消防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消防法规、防灭火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2]。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消防工程课程多为选修课程,课时较短,并且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课程延续性、系统性不强,实践能力强化较弱,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针对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目标,深入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极易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重点不明确,不能有效发挥其对建筑给水排水等课程的拓展作用。建筑消防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建筑消防的内容,如果在消防工程课程中重复讲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耐烦的情绪,降低教学质量[3]。

2.教学内容优化不够,偏重于理论教授,工程实践应用不强。消防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建筑、机械、电子、信息等多种自然科学学科,一些基本的灭火原理及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后续的课程内容很难进行下去,而大部分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一般将消防工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学时数量有限,这就使得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讲授偏多,占用一定课时,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失去重点,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

3.作为一门工程学科,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消防工程相关的规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点会发生变化,而现有的教材时效性不强,很难全面反映现行的工程技术要求。

4.对于建筑消防工程的各个子系统,由于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大部分学校不能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学生不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和体会消防系统的灭火过程,很难有效地进行理解,易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5.作为一门选修课程,目前消防工程课程考查形式过于单一。多以闭卷考试或提交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应付了事,很难达到有效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改革。

济南大学市政系隶属于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给水排水学科团队除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工程等课程,还承担了建筑学专业的消防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设备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多相互交叉的地方,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衔接,打造重点突出、强化实践的课程体系,我团队统一规划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突出重点,减少重复讲授内容,有效地提高课程体系的授课效率。例如,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课程进行有效结合,消防工程做到建筑给水排水的有效扩充,在建筑给水排水过程中重点讲授的消防基础知识,在消防工程课程中进行少量的回顾,重点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一套或几套常规教材,以现行规范为主,结合工程案例,深入解读规范条文的变化及其原由,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消防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增加实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不断完善和凝练授课课件,明确授课内容,突出课程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学习内容。同时,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动画、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在课程伊始,播放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及危害,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等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在进行建筑消防子系统的讲授过程中,对各子系统的灭火过程进行动画展示,学生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单纯的文字说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规范条文,设置启发式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知,同时强化工程思维培养,使学生真正从书本规范中走出来,能够从工程实践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能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使基础课程与消防工程课程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在给排水CAD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拓展讲授3D制图以及BIM制图技巧。在消防工程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后,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采用3D制图或BIM制图,进行三维建模,针对建筑消防子系统,对其核心部件进行绘制,更加深入地剖析各子系统的构成和连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建筑消防系统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工程设计,还了解了管道连接,对设备安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建设施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结合学校课程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网站,使其成为内容丰富、积极互动的第二课堂。网站上传教学大纲、授课课件等,学生可以自由下载。教师授课过程中会将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可以进行预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课程网站会留有课下作业及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完成作业上传,由教师批改,压缩学时,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将疑难问题进行提问,对于简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回复,对于普遍性的、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进行整理后于课堂中进行统一解答。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系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针对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工程等相关课程,自主研发了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实验内容,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课程开设了实验课程。在消防工程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了消防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安装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教学队伍建设。

本科阶段一个专业方向的培养需要形成一套合理有效、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优化学科建设,形成合理的学科建设方向。济南大学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以高级职称并具有较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资深教师为团队负责人,负责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和任课教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课程体系进行把握,有效地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等。济南大学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教学氛围。青年教师在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前,首先进行一学期的听课学习,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技巧,以及把握课堂的能力。同时,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安排青年教师至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研讨会议,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聘请具有注册设备师资格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且不定期聘请建筑设计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科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课程考查。

消防工程课程由于涉及规范较多,数据复杂,传统闭卷考试的考查方式很难有效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此,我团队对消防工程课程考查形式进行了改革。考查过程不再拘泥于试卷、论文,而是以实践考查为主的多层次考查方式。首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针对不同重点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和注册考试,布置大作业,主要为计算题目和简单的设计题目。其次,在结课后,要求学生针对实际建筑进行调研,绘制建筑的消防设计实际系统图,并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和规范条文,对实际设计加以分析评价,提出优化方案。最后进行答辩。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和协作能力,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能够全面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做到深刻理解。针对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改革考查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新形式下对消防工程人才的需求。

作者:谢康 邱立平 王嘉斌 张守彬 单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6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电气火灾高发的严峻形势,使得电气防火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据《国际能源展望2006》判断,“十一五”期间,中国用电量年均增长约8.0%。至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按此发展计算,至2020年,将达到5.6万亿千瓦时。在用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电气火灾近年来也频繁发生[1]。据消防部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气火灾在全国总火灾数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1997年~2007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1324起,直接经济损失156526.2万元,造成1936人死亡、1116人受伤,年均占有比例为31.56%、44.3%、28.3%、28.6%,表明重特大恶性火灾多数为电气火灾[2,3]。由于电气火灾的形势严峻,为了预防电气火灾频发,有必要在消防工程专业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在该类课程中,讲授电气火灾形成机理、从电源供配电、电气设备与线路选择、应急照明与疏散、防爆电气以及防雷防静电等设计源头加强电气防火措施。

火灾监控技术是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其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火灾监控实际上是火灾探测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的总称,它是依据主动防火对策,以被监测的各类建筑物、油库等为警戒对象,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早期火灾探测、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所以,火灾监控主要包括了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控制系统等。火灾监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一直是消防行业探讨的热门课题。作为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有关火灾监控技术的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而火灾监控技术是基于弱电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归属于电气设置范围,因此,火灾监控技术的内容被纳入电气防火课程群。

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已成为全国消防工程专业的共识由于电气火灾高发的形势及火灾监控技术的重要性,大部分地方高校消防工程专业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4]-[6]。7所地方高校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只是不同学校有不同侧重,如中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侧重于火灾监控技术,西南林学院注重电气防火技术,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对电气防火和火灾监控均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气防火类课程的重要性。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设置及相互关系

与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武警学院消防工程专业毕业学员从事的是消防监督管理业务。电气消防审核和电气防火监督检查是消防监督业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构建以《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为核心的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如图1所示。在图1所列的课程中,《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消防电气控制技术》为必修课程,其他课程为选修课程。从图1可以看出《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的核心地位,并且该门课程由多门课程支撑,保证了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紧密衔接和渐次深化。《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作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其课程体系相对成熟,课程内容完整,课程实践丰富。各门课程围绕该门课程来建设这是由它的主要内容决定的。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气防火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包括电气火灾原因分析、消防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防火、电气设备及线路防火、防爆电气、防雷及防静电等。围绕其核心内容,必然需要《建筑供配电技术基础》作为第一部分的知识补充。同时,对于电气火灾高发的现状,可以运用先进的电气防火检测技术加以预防,因此,及时补充《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选修课作为新技术的介绍。第二部分是火灾监控部分,在部分内容中包括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概述、火灾监控系统组成、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等。这部分火灾监控技术知识相对完整,但是,对于不断发展的、新的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由选修课《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来完成补充。而对于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需要加强专业基础的学习,因此,开设了《消防电气控制技术》必修课程讲授技术的实现,而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的联动控制部分只讲授联动控制要求。同时,作为消防工程专业的学员,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管,因此,开设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选修课作为有益的必要补充。

电气防火课程群改革的具体内容

近年来,电气防火课程群一直在不断改革。从课程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式及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改革始终围绕武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按照公安部党委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的总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突出公安现役教育特色,以改革人才模式为切入点,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着力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构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战训练、日常练兵有机结合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训练体系,更好地满足公安消防部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期待。因此,电气防火课程群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公安消防部队从事消防监督检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这一改革目标,电气防火课程群的改革核心是改革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式及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

贴近消防实际,追踪消防科技前沿,改革教学内容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不断有新的标准和规范出台或更新。教学内容必须要紧跟消防形势加以调整。因此,在核心课程《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对电气绝缘材料等级,依据最新的规范《电气绝缘耐热等级》进行了重新划分;按2008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消防设备供配电、供配电系统防火等进行了教学内容更新;按防爆电气设备的系列标准GB3836-2010,及时更新了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时增加了电气火灾监控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工程实例讲解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应用。在选修课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和《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课程中,更是强调了与消防科技前沿的结合,根据最新发展科技及时更新讲义,始终带给学员最新的消防前沿知识。课程建设小组2009年完成的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p#分页标题#e#

突出能力,强化实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学员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加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按照武警学院教、学、练、战一体化思想,将实验、实训、实习、模拟演练和综合演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核心课程《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开设了电气火灾模拟实验,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实验、火灾监控实训等模块,突出考核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课程组设计完成的“电气火灾隐患模拟实验台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在《消防电气防控制技术》课程中,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实训平台,强调了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电气防火课程群从基础到专业,均有相关的实验和实训平台,强化学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在毕业前的综合演练中,电气防火消防监督检查和电气防火审核贯穿于整个专业综合演练的全过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消防实践环节,实现了教、练、用的完美统一。

侧重创新,“教”“导”结合,促进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四个转变”[7]。即课堂教学从传统灌输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实验教学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考试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毕业设计从模拟训练向工程实践转变。

探索性教学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把传统的重演绎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与侧重归纳、分析、渗透、综合有机结合。如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讨型”教学。讲课重心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诱导、教导等,使学生由传统教学所形成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向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转变。首先紧扣课程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研讨主题。主题的设计还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前布置研讨主题,给学生留出查找资料的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只提供分析的思路,学生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最后,教师对于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和总结,纠正研讨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在消防供配电系统设计、火灾探测器设计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设计这几个研讨式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消防部队业务,设置教案和教学方法,增加互动式教学,利用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调用相关CAD图纸,模拟场景,让学员参与审核。此外,在变配电所防火和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选择这两个研讨式教学环节中,将研讨式教学与教学参观相结合,选择变配电所、加油加气站等场所作为实践教学地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单位做设计、做审核、做检查。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现。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实验与实训环节,设置了电气火灾模拟、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和火灾监控实训。学员不仅能进行验证性实验,更能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有的同学对不同型号的插座进行过载实验,得出与电气线路过载实验不一样的结论;有的同学在对电气线路过载进行测温实验的基础上,对发烟量进行了测定,得出不同过载倍数的电流发烟量不同规律;还有的同学对人体静电在不同情况下的带电量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规律;特别是有同学利用红外成像仪对电气线路进行实地火灾隐患检测,发表了学术论文。在《消防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置了综合实训平台,教师只讲授基础理论部分,在“教”的同时,更加注重“导”,引导学员在实验室完成对于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这样既加深了学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实训,变换不同的接线方式,得出不同的控制关系。

能力考核的实现。高等教学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更新课程考核理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因此,《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考核改革作为专门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立项研究,在全院作为首批示范考核改革课程。在该门课程的考核环节设置了实验实训考核、研讨式教学环节考核、课程设计考核、平时表现考核及课终考核。在《消防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中,设置了实训考核,强调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环节。通过过程考核与课终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实训考核的有机结合,促进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

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近三年,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和设计进行了大改革。强调学员的选题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消防部队的需求,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再加之电气防火课程群的设置深化了课程内容,为学员进行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学员的毕业设计紧密围绕工程实践这一主题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如撰写建筑消防供配电系统设计、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等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均有所提高。

“教”“学”相长,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的“教”和“学”都离不开丰富的信息量。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促进教师的视野开阔,同时又能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成果。课程组建立了“《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辅助教学系统”、搭建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这些网络资源中,建立了基本资料库(包括法律、法规、标准等)、案例库、论文资源库、练习题库、课件、网上作业及答疑等。学员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并且能建立与教师沟通的渠道。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平台,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员,实现了“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由于教学效果突出,2008年,“《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辅助教学系统开发”获公安部教学成果三等奖。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7

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实验教学目标改革。我校实验教学目标是辅助理论教学,对所学理论、方法、现象等进行验证。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实验教学过程中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忽略实验方法,忽视研究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对课堂知识验证的手段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除了对已知原理、方法、现象等进行验证以加深理解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研究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我校实验教学内容都从属于理论课,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片面追求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整体性,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彼此相互衔接不合理,低水平重复,而且实验内容较陈旧,传统实验多,反映高新科技成果、高科技手段的实验少。根据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消防工程实验室为依托,整理完善消防工程专业实验课——基础实验、防火实验、消防救援的三部分内容,达到与课程设置体系统一。

实验教学方式改革。我校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提供的实验要求、方法、步骤完成实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谈不上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应将实验教师包办实验准备及部分实验进程,学生只进行测试结果或观察现象向完成实验全部过程转变;应将传统实验设计,固定实验条件向变化条件或缺失条件转变,应将单纯的操作实验向操作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转变。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我校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考核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使实验教学考核在内容、方式、成绩划分等环节上能够体现整体构思和设计,以利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同时考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考核内容,避免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任务,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应保证验证原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进行基本技能、方法、能力等训练的基础上,对验证性实验进行精选、合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实验,还必须体现学科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努力开设具有先进性、典型性、方向性的实验,以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消防工程实验课程内容建设,突出西南林业大学特色,开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验课程,提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建立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更多创新拔尖人才,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有利于西南林业大学培养从事城乡消防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全国特别是为西部地区的防火、灭火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服务于全国的防灾、减灾事业。

构建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内容依据我校消防工程实验室的资源,总体上考虑火灾科学、消防工程以及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特色,开设三部分实验课程——基础实验、防火实验、消防救援实验。

基础实验: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实验、开/闭口闪点实验、气体分析实验、导热系数测定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差热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的使用,理解闪点与易燃液体危险特性的关系,掌握介质在高温下的危险性能和导热性能。

防火实验建筑防火工程部分:建材发烟量实验、产烟毒性实验、发热量实验、建材燃烧性能实验、泡沫塑料燃烧性能实验、防火涂料阻燃性能实验、木材阻燃性能实验、铺地材料辐射热通量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火灾过程烟气成分分析测试方法、常用可燃气体浓度的测量方法、发烟量的测量方法、材料的燃烧性能耐火等级、产烟毒性实验和划分方法,理解燃烧氧指数、质量损失率和有焰燃烧时间等有关火焰燃烧的物理概念;掌握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如水平燃烧、垂直燃烧、45度燃烧等,理解环境对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理解燃烧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与材料防火涂料性能的关系,通过测量燃烧失重、炭化体积以及火焰传播特性来评定防火涂料的优劣。理解燃烧质量损失率和有焰燃烧时间对阻燃木材的阻燃性能影响,测量燃烧质量损失率和有焰燃烧时间评价木材阻燃的优劣。理解辐射热通量对铺地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以临界辐射热通量划分燃烧性能级别,评估其火焰传播能力。工业防火工程部分:接地电阻测试、红外测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温度测试,红外热像仪对重点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发热部位摄取热像图,并经计算机对热像图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森林草原防火部分:可燃物的含水率测定实验、发热量实验、燃烧失重实验、灰分测定实验、粗脂肪测定实验、粗纤维测定实验、发烟量实验、点火温度测定实验、差热分析实验、热重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可燃物燃烧性能各因子的测定方法,能对可燃物进行差热分析、热重分析,以评价可燃物的燃烧性能,能进行阻燃树种筛选。

消防救援实验:水灭火实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实验、各式灭火器灭火效果分析对比实验、模拟逃生实验、消防通讯组网实验。了解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不同类型水幕、水雾喷头、喷射角度、风速等因素对火焰热辐射、灭火及火灾烟气传播性能的影响;通过观察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的动作,了解系统组成,理解掌握湿式报警阀、闭式喷头的工作原理。通过各式灭火器灭火性能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火灾选择灭火器的理解。通过模拟火灾现场疏散逃生演练,掌握火灾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消防通讯的各种设备,能进行组网通讯。整个实验内容体系围绕并服务于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运用大量的消防工程工具和平台,强化应用现代消防工程方法和工具的能力,以消防工程实验增强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消防工程背景,各种综合实验提高学生从事消防工程系统规划、设计、优化、控制、评价的能力和素养[2]。

构建实验教学方式体系构建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合作式、互动式的实验形式,采取启发互动讨论、探索研究的方法;实验教师负责实验项目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学生自主和协作完成实验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我式、合作式、互动式的学习形式,变教师主导为学生自主,变教师灌输为启发、讨论、互动,变机械式完成实验过程为研究、探索、合作。

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基本的实验原理,并通过视频教学直观的为学生展示实验步骤与结果,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引进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和辅助设计,实现单纯的操作实验向操作、多媒体相结合的转变。

针对不同实验类型采用不同教学方式①基础性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和示范,巡视和个别辅导,学生通过认真观摩和反复训练,养成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②启发式实验教学:教师只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从计算→选定实验装置→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完成多媒体汇报→撰写论文,独立完成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③实践式实验教学:与相关企业共同探讨高校与企业的协作教育模式,建立教学实验参观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研究条件,学生在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提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制定技术路线、完成研究内容,进行实验分析总结,解决实际问题。④研究性实验教学:消防工程教研室许多教师从事和森林消防与工程实验相关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选题研究,接触先进实验技术和学科前沿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⑤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自主实验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验内容的开放,较好地克服了开放实验中“学生放任自流”的偏向。例如,“基本性实验”安排为“必做”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采取“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科研创新性实验”为“选做”实验。

构建实验层次教学体系进行实验前,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理论框架、拟解决的问题、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准备调试、材料的处理等内容,教师讲授、示范后由学生重复、模仿并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将整个实验教学分为4个层次。

基础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包括:①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用于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②验证性或模拟性实验。通过实验对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方法、现象等进行验证以加深对原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是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发展的一个必要阶段。

综合型与应用型实验。这类实验可以完成知识上的综合、建立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达到思维中的具体。学生要学会原理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完成由认识性思维向探索性思维的转变,完成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的过渡。

设计型与研究型实验。这类实验是对理论性、应用性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旨在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与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底蕴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调研和查阅文献,提出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拟解决问题,并设计出原理正确、实践上可行的实验方案,征得实验教师同意后实施。实验完成后,要对整个实验的思路、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学生在模仿、重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验的新条件、新方法、新手段,调动学生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也会自觉融汇于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就能得到训练,实践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创新型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高级层次,创新型实验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创新性实验,带动广大的学生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实验教学科技创新体系西南林业大学有省级和校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题,填写大学生创新基金申请书,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报告的内容进行评审。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购买实验材料开始,通过自主创新实验,直到获得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接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对于来自教师科研项目转化的科研创新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定实验项目后,指导教师根据项目内容、报名学生的情况安排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开始,到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答辩全过程都自己独立完成。这种开放实验教育模式,从实验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直实验管理均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构建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实验教学考核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察,应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3]。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有利于全面、客观、合理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采用行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法,即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以保持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4]。针对不同的实验,采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实验分析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做到理论知识考核和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相结合,学习结果考核与学习过程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规范和统一实验课考试方法及标准,更科学、全面地评定实验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课成绩由平时成绩、期终操作成绩和课外实践成绩等部分组成。基础性实验和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主要从考勤、实验过程检查和实验报告三个方面综合考核并确定成绩。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一般单独考试和记分,采用对申请优秀的实验小组以现场展示、提问、学生作简单答辩的方法考核后再确定最终成绩。①平时考核:由实验教师根据每学期的实验开设进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得出平时成绩。②期终考试:学期末进行理论和操作能力的考试。③课外实践或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至少选择一个与课程相关的课外实验,并撰写实验设计和相关报告。④实验考核成绩组成:实验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考核成绩×20%+操作成绩×50%+课外实践或选做实验成绩×10%。#p#分页标题#e#

消防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问题

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问题分析

1.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水平不足。目前高层建筑建设工程大多都是层层转包,而消防工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是私人建筑队承包施工。所以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员工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大。但是消防工程又不同于一般的水电、暖通工程,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特别是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种类多、布局复杂,如果施工人员不是专业人员,就很容易导致工程不能够满足具体的标准。另外,在承包过程中,很多的施工队伍恶性竞争,随意压价,后期为了减少施工成本,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从而给消防工程建设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2火势蔓延速度快且难以控制。经过专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火势比较大的情况下,高温导致热对流,从而会造成烟雾在水平的方向扩散速度加快,从而达到了2m/s的速度,而且沿着竖向方向扩散的速度是更快的。例如,竖向管井或者楼梯间,它们的扩散速度甚至可以达到3~4m/s。高层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竖井多,如楼梯间、防排烟管道、电梯井、电缆井等,特别是高层公共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可燃物更多、竖井数量更多。

1.3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楼层相对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这样就导致人员在疏散的时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另外,高层建筑火势的蔓延是比较快的。那么这也对人员的疏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目前很多的高层建筑都属于大型城市综合体,结构更为复杂,疏散距离也大大增加,在疏散的时候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就更长。特别对于施工现场,由于无法自然采光和通风,再加上应急照明和防排烟设施还未安装到位,一旦发生火灾,浓烟和黑暗环境极易引发现场施工人员恐慌,发生踩踏的情况,大大增加疏散的难度。

1.4救火难度相对较大。救火包含了灭火和人员救援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灭火来看,由于消防设施还未安装到位,发生火灾时没有固定消防设施可以利用,主要靠消防车辆进行火灾扑救,难度相当大。从人员救援方面来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防火门等还未安装,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等还无法形成,烟气极易进入疏散楼梯,导致通过楼梯救援的难度大大增加。另外,由于消防电梯还未安装,消防员无法通过消防电梯接近着火区域,需要携带器材装备攀登十几层,甚至是几十层,救援难度相当大。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消防部门其实都已经配备了专门的登高消防车,部分登高消防车最高的高度甚至可以达到百米,但是对于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这样的高度还是无法满足灭火和人员救援的要求。

2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2.1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善和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源头是施工组织设计环节,也是对高层建筑施工加强部署的重要途径,同时施工组织环节对消防安全的开展和实施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来看,施工组织设计注重的是平面布局和消防设施以及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多个方面。首先,从施工平面布局来分析,施工平面布局要注重科学和合理性,要合理分配其功能和功能的区分,在建筑以及临时设施之间要有适当的防火距离,并且施工现场也要安排好消防车以及道路设置回车场等,同时也要保障消防车的畅通和路面承载能力是否可以满足大型消防车,这都是施工平面布局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其次,消防设备的完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重修建水池、水泵和水管,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来做好消防安全,以此来完善消防设备。此外,施工用水也可以当作消防水池,在具体的施工中,水泵需要准备两台,一台使用和一台备用,以此来保证消防水流可以流畅地循环。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在具体的施工单位中安装好灭火器材,并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成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专业的消防队和定期开展消防演习等,这些都是高层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也是加强防火措施和建立健全防火、消防安全制度的重要途径,对消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解决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2加强火灾易发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在中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电器以及油漆等。所以想要解决高层建筑消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易发火灾场所的消防管理。在木屑堆积场所,木材应分组放置,并且每组木材之间要留有消防通道,更重要的是,木材场所应严禁明烟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在电器场所,在操作电器的时候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且工作人员要持有上岗证,尤其是在焊割的时候,安全管理部门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在焊割作业开始之前隔离易燃易爆物品,并且留有消防通道和准备灭火器材。在油漆储存和作业场所,由于油漆属于明显的易燃易爆物品,所以在油漆存放仓库要做到分组存放,并且摆放相应的灭火器材,严格按照存取规定制定,对油漆储存场所的电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铺设防火墙和隔离垫,以此来提高安全意识,降低火灾发生隐患。不仅如此,在民工宿舍中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并且对大功率用电器进行规范使用,或者是严禁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空调使用频率增高,各个部门要做好对民工宿舍的检查,还有就是在使用蚊香的时候要注意放在金属盘内部,要和可燃物品保持较远的距离,灯罩的使用要选取不可燃材料,这样才能做好各个部门的消防安全,从而促进高层建筑消防施工效率的提升。

2.3科学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材料是建筑行业的基础,也是建筑行业最核心的部分。当然,材料也是决定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高层建筑消防施工中要建立健全的采购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渠道去采购材料,这样才能保障材料都是合格的。此外,建筑业由于其工程的复杂导致高层建筑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在工程进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都和材料有着较大的联系。所以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一定要做好严格的筛选,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更安全地使用,才能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同时,当今建筑材料选购业主们要从多个角度考虑,注重材料选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避免因单一的材料选取方式导致不合格材料进入高层消防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的进度。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各个部门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对采购步骤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科学地选取材料,从而促进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效率。

2.4提高施工人员和消防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难度大和危险程度高是高层建筑施工共有的特点。因此,很多高层建筑行业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且加大对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结合不同的施工人员和部门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方针。当然,在制定安全教育方针和管理制度时,要积极地引导一线工人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此外,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和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来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对高层建筑消防施工的开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当然,除了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之外,企业还要明确岗位的职责,做到事故后有意可查、责任到人,这样才能防范高层建筑消防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防患于未然。

3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消防施工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最为主要的措施,只有确保了消防施工安全,才能够使建筑内的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证,从而促进高层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大家。

【参考文献】

【1】孔祥瑞,汤继永,贾光武.高层建筑消防供水系统分区方式浅析[J].山东消防,200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