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论文范例

网络工程论文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1

1.技术含量具有差异性

由于通信工程的类别较多,因此对于不同的通信工程所应用到的通信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通信工程监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了解不同通信工程所应用的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相关操作进行客观地监督管理,从而保证整个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管理范围较广

由于通信工程所涉及到的施工范围较广,例如移动公司的3G工程,其通信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国的各个地区,因此与通信施工相应的监理工作的管理范围也随之增大,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

3.监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通信工程监理工作并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相关的工程监理工作则需要通信企业根据自身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摸索,进而提升其整体的服务水平,在摸索相关的监理经验的过程中,企业难免会出现“碰壁”的情况,从而降低了通信施工的质量。

二、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1.网络图技术特点

应用网络图进行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能够直观反映出工程的整体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各个施工环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描绘从而确定最佳的施工线路并提升通信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应用网络图进行通信监督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整体劳动时间的确定,从而方便了相关劳动力和机器设备的合理分配,提高了通信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

2.网络图应用于通信监理中的工作流程

一般按照网络图可将监理流程划分为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网络图完善阶段、施工时间计算阶段、编制可行网络计划阶段以及对基于网络图的网络施工技术优化和实施阶段。

3.应用网络图实现通信工程监理工作的优势

3.1优化工期

将网络图应用到通信工程的监理工作中可以使相关的监理人员对通信工程的工期具备整体的了解,从而合理地推迟对非关键性环节的施工时间并提前对关键性环节进行施工,从而提高整个通信施工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当不同施工环节存在相同的施工时间时,监理人员可以根据网络图率先对资源消耗强度较低的工程环节开展施工工作,从整体上缩短施工工期。

3.2资源优化整合

根据网络图,监理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对通行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中所应用到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并从施工的整体工期出发,实现对相关人员、设备和材料的优化配置,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结论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2

(1)工程项目中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对各种记录、数据的实时采集,以配合项目工程管理对海量数据信息的依赖。对部分关键项目步骤的信息实时采集,可对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2)全面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各项目单元的交流速度,提高沟通效率。还可以帮助监管人员实时管控项目工程的进程,及时更正问题的同时也可降低相关项目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供工作人员完善信息细节,对历史信息及时更新,降低手动操作的工作强度并有助于快速查询,保证项目管理的高效运转。

(3)全面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各项目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使信息在各部门间的传递更加快捷。省去项目人员会面交流的步骤,同时也可以保证所传递信息的及时准确性,从而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4)项目进程中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对相关详细信息实行数据存储数字化,便于存储和使用。在后续的项目进行中可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比对,为后期的运转提供有效依据。

2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步骤

2.1项目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

在项目信息管理建模前,首先应通过调查全面了解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相关事项,明确开发应用目标,根据调查得到的有效信息包括项目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模块结构,通过连接服务器、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必要设备实现信息的处理。项目信息管理的建模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工程项目信息编码的建立

工程项目的信息编码,即将项目进行中的各种信息操作步骤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便于信息的储存,也方便操作人员理解运用。通过对不同用途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编码,使组织信息结构更加清晰,促使工程项目的进行更加流畅。

2.3项目门户网站的建立

建立项目门户网址即将项目信息汇编后进行分类管理,再以网页的形式清晰的显示出来,是组件信息服务平台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能表示项目核心思想的图片、视频等展现项目中的技术优势。项目信息管理能够通过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数据和系统进行分类管理,让信息更便于处理和交流,提高信息的流通程度和流通速度,加快工程项目的发展。

3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始终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管理,因此对于信息化的全面的认识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一环。只有全面信息化的理念能够渗透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进程,才能保证信息处理的流程高效有序的进行,才能实现良好的信息管理。针对那些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入的员工应加强认识与态度的教育工作,达到项目范围内信息化意识的基本普及。事实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还有利于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3.2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相吻合的企业文化

与信息化管理相吻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展开,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好的企业文化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和的企业文化则会起到抑制甚至阻碍作用。为避免信息化设计与实际管理向分离,建设合适的企业文化对于整个项目进程的推进至关重要。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基础上进行的,从而使办公室办公及设备具备自动化。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同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使我国各项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的管理建设中,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智能化将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联系,促进相互结合、相互发展的趋势,还能够使信息得到快速传播,增加信息流通的高效性。②网络通信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也尤为重要,通信系统的建立主要以企业为主要核心,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通信模式,能够利用网络技术的高效化特点将信息进行传送,并且能够通过同一窗口的建立使信息共享,既能够加强联系,使企业内部信息管理高效化运转,还能够节约资金的投入,达到企业的高经济、高效益发展。

3.4培养合格的信息人才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3

1.1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模拟模型

对BP神经网络模拟模型建立的基础,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大多数人们都是没办法确定的,所以我们不需要把这个值具体是多少确定下来,而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根据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估计实际的造价落在某个范围的机会会大一些,这个思想就是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模拟模型的理论基础。

1.2人工智能模型

工程造价估算专家系统,是通过人工智能,加上知识库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可是这种人工智能模型主要靠专家的知识,来对工程造价进行估计计算的,但是估算的结果是被估算人员的主观意识所影响的,不同专家的性格,知识面的宽窄,经验丰富与否、都是不确定因素,几乎可以会所不一样的估算专家所得出的结果都不会一样。这种方法很容易带有个人偏见和片面性。受专家的主观偏见性较强。

2BP神经网络模型构造与算法

2.1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1985,D•E•Rumelhart等人组成的PDP小组提出的一种神经网络模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结构是利用误差反向传播来消除误差的,它有三个层次,有一个输入层,第二个是隐层,最后一个当然就是输出层。在训练估算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输出值和我们预期的期望值,他们之间所产生的误差,逆向思维,去求解输出层单元的一般化误差,然后再把误差进行反向传播,把隐含层单元的一般化误差求解出来,并最终调整输出层和隐含层,包括输入层之间的连接权,还有连接权与隐含层和输出层的阈值,最终目的就是让系统误差达到我们可以接受为止。当先前的系统误差达到我们所需求的时候,权值和阈值就变成了固定不变的了,这样我们再通过反向逆推,就可以测出我们这个项目的未知信息。这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2.2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步骤

(1)我们首先确定模型输入层,隐含层还有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并且以此为依据,确定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参数;(2)神经网络只能处理-l~l之间的数据,所以在输入网络时,我们不仅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还要对隐含单元和各个单元输入信息进行求和;通过反向逆推之后得到本单元的输入信息。所以对原始数据,隐含单元输入模块规范化细致化是非常重要的;(3)隐含单元的输出值可以根据神经网络操作模型得出,只要我们把net信号经过一次激发函数的处理,可以得到这个隐含单元的输出值;(4)对于输出单元节点,我们只要对前一层的隐含层单元输入信息,并且加权求和后,就能得到该单元的输入信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快捷;(5)对权矩阵的调整,因为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近似实现任意空间的数学映射。所以我们假设,如果神经网络输入单元数为M,输出单元为N,则在m维欧式空间尺中会有一个有界子集A,存在着一个到n维欧式空间,那么R中一个有界子集F(A)的映射。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工程造价估算模型

3.1定量化描述工程特征的因素

什么是工程特征,在BP神经网络中所说工程特征,就是指不但能表示工程特点,而且还能反映工程的主要成本构成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参照历史工程资料的统计和分析,进行工程特征的选取工作。选取完成之后,再根据专家的经验来确定,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典型住宅工程的造价组成进行分析,然后对建筑结构参数的变化和别的工程做一下对比,通过以上两点得出的结果,分析这些因素对造价的影响,依照以上的理论方法,我们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最终把础类型,结构形式,建筑层数,门窗类型,外墙装饰还有墙体材料以及平面组合等,这7种因素作为工程的主要特征。不同的建筑工程有着不同的类型,比如说结构,可以是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等;砖条基和钢筋砼条基础等都可以作为基础特征,对于这样的特征选取的多样性我们称之为特征类目,通过工程特征不同类目的列举,再跟据定额水平,工程特征对造价影响的相关性,这些对平方米造价的改变,对工程定量化的描述可以主观的给出对应的量化数据。

3.2建立估价模型

工程造价估算的指标体系到该项目的单位造价的非线性映射,就可以统称为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估算问题。BP网络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以任意的精度去逼近任意映射关系,究其原因就是上文说的BP网络采用的是三层BP神经网络结构,不同于其他的电脑估算网络。不仅是因为该模型的输入单元为7个,还有他们的项目样本特征也不尽相同。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已经经过我们优选的模型特征,做为参考估算要素,然后再通过项目工程造价估算中,我们所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已知样本,采取对样本的神经网络训练,最后根据以往的大的数据库,提取类似的项目估算值,然后才能对其它特征的项目进行估算。这样我们只需要输入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值,BP神经网络就可以在该项目的单位造价的非线性映射中给出该项目的单位造价。

3.3检测结果的分析

上面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际实验得知了这两个固定不变的数字,然后我们可以用程序值被收敛后的网络,对现在要进行求解的数据进行检测,在测试后,如果发现总体误差比率较小,那么就满足我们初步设计的概算需求了,同时对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需求也已经基本符合了,这些结果能有好的保证,全是依赖我们所选择的模型的宽度够用,模型在所有的因素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估价模型的计算才较为成功。几个工程估算的好坏也不能代表所有的项目都是完美的,也有个别工程造价估算误差大,因为电脑毕竟是人在给其输入程序,电脑的经验,还有就是对一些特征的学习不够用,本身的知识储备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对样本数量的学习始终是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挑选的样本也不可能针对这个工程而言都是符合这个项目的特性。虽然说BP神经网络模型有这样无法控制的缺点,但是和其他的造价估算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点还是可圈可点的,其优点和其他的造价模型相比较优点还是非常明显的。在以后的估算中,随着样本的不断充实,数据的不断积累,经验的不但丰富,其估算的误差也将不断缩小,这些方面的补充,在以后的估算中,必定会取得非常完美的成绩。

4总结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4

1.1与其他相关专业区分度小,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自1998年教育部增设网络工程专业至今,有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地方院校占绝大多数。很多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基础上新办,导致两个专业培养目标区分度小,课程体系相差无几,专业特色不明显。

1.2课程体系未能紧跟网络技术发展,教学内容陈旧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移动搜索、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而大多数培养方案在制定时没有考虑到新技术,也甚少有企业专家参与,多年未变,教学内容陈旧。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才培养专业结构、层次水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变化,以推动实现网络工程专业教育规模、结构、层次、质量的有机统一。

1.3专业评价强调输入导向,教学过程缺乏反馈

专业建设好坏通常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学效果及毕业生能力方面评价较少。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焦点”就是自己教了什么,基本不去顾及学生学得怎样,教学过程千篇一律,教学策略和方法亦没有根据学生的感受适时调整。课后甚少注重对教学的反思,缺少学生反馈信息和改进措施,形成“教”、“学”分离的局面。这样的人才培养没有以学生为本,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工程教育认证理念

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导向和三个支柱。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证评价是一种基于输出的评价,要求专业理清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而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目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专业建设应该根据校情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目标,是能具体实施的引导性目标。所有合格的毕业生应当满足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并能让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的空间。整个培养过程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作为导向。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条件是专业建设中的三个支柱。首先必须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每个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必须明确教学活动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有利于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3认证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3.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整个专业建设的指南针。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提出:根据我国工学学士的基本框架,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的具体特征,明确了本科生培养目标和规格,概括了素质、能力、知识等3方面的要求,系统梳理了网络工程专业所需要的6种能力:1)网络协议分析能力;2)网络设备研发、设计与实现能力;3)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4)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5)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6)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结合浙江省省情,立足校情,明确了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实施以及网络科学与技术的研发工作的应用人才。

3.2确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支撑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内容。以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为基础,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体现认证需覆盖所有毕业生的特性。毕业要求确定为基本要求和业务素质要求两方面,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2)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经管知识;3)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网络工程实践学习经历;4)具备设计和实施网络工程的能力,并能够对工程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5)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设计网络系统;6)了解网络工程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了解行业相关法律法规;7)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认识工程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社会发展的影响;8)具有认真求学、积极进取、踏实严谨、团队合作的精神,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9)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其中1、710为基本要求,26为业务素质要求。

3.3构建课程体系

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定期研究网络技术发展新动向,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紧跟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调整专业课程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纠正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保证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的20%以上,符合认证的基本要求,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理清每门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确保每个毕业要求都有课程支撑实现。课程分为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交叉与个性发展课、实践环节5类。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符合多元化人才培养策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通常配套32学时实践环节,强化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根据网络技术最新研究热点,开设了《无线与移动网络》、《云计算技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实践》等多门新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和热点技术,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专业综合实践》持续多个学期,让学生跟从导师持续参与学习和研究。

3.4健全监控反馈机制

完备的教学过程监控制度和跟踪反馈机制是培养目标达成的保障,也是专业持续改进的基础。教学过程监控制度包括教学各环节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跟踪反馈机制主要是毕业生反馈和用人单位评价。

3.4.1教学环节规范

在期初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清楚该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前面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能力达成的课程评价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淘汰落后的内容,合并重复的内容。教师需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根据授课计划安排教学进程,不得随意增删课程的教学内容,同一门课程采用统考方式。课外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交流,给予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记录下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将期末考试的比重下降至60%以下。期末教师上交学生成绩册、课程小结表和试卷分析表3大件,课程组共同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情况,总结教学经验。

3.4.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方面分院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师生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务处通过学评教,教学材料抽查、学生访谈等途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收集学生反馈的各类建议。对于核心课程采取任教老师准入制度,竞争上岗,连续两学期学评教未达到分院50%以前的不得任教核心课程,保障教学质量。

3.4.3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机制

每年9月份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和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就业单位、就业单位类型、岗位类型和就业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归纳和总结,用于评估毕业生的能力。对于毕业生,安排辅导员对他们进行跟踪反馈,通过问卷调查、QQ群等方式收集毕业生工作情况以及对专业建设的建议。每年走访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评价,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修订工作,采纳他们对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合理的建议。

4“闭环”建设模式

整个专业建设是一个“闭环系统”模式,通过毕业生和企业反馈,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调整专业建设中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从而培育专业建设的成果。在培养方案制订中,应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听取业界呼声,由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动态优化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结束语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5

1)管理区域比较大。石油化工监督工作由每个省或者直辖市设立一个监督站,管理本省或直辖市的监督工作,地域比较广,一些企业不能及时申报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2)化工工程施工和验收标准规范不能及时得到推行。一些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事生产工作,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石油化工工艺设备多为高温高压条件下生产,其产品一般为有毒有害,一旦工程质量发生问题,极有可能造成起火爆炸等重大事故。

3)在工程质量监督巡查中,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整改和解决;一些好的施工和管理方法得不到推广。基于以上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河北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在网站上设计并建立了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平台,便于对省内化工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2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平台的特点

结合河北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实际工作,网络信息平台除具备一般网站特点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1)信息系统要保证石油化工的工程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

2)应用系统功能包含石化工程信息、工程图片信息、单位信息等;

3)网页设计突出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特点,做到布局简洁大方、页面美观实用,同时体现出政府网站的正规严肃而和科技进步的特点;

4)交互平台简易快捷,特别是在技术讨论区,可以使网站的会员随时随地把需求、个人见解以及相关资料发至网站数据库中,方便实现双向沟通。

5)作为服务型政府网站,应做好业务受理与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网上办公方面,要体现便民快捷、高效,针对性强,且通过申办流程实现网上申报与信息反馈等功能。

3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网络信息平台运行

网站主要栏目有法律法规、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下载中心、新闻中心、联系我们、网上办公、论坛等栏目,网站主页面如图1所示。针对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的特点,网站增加了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提高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实现了监督工作过程的透明性、可控性和可追踪性,从而达到了行政管理系统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网上办公栏目主要围绕3个子栏目进行设计。

3.1质量监督手续申办

这个子栏目主要是为企业申办质量监督手续提供服务的,它可以为申办质量监督手续的企业提供一个可靠、便捷的工作平台。质量监督手续申办的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受理企业用户的工程质量监督申报与信息反馈,主要解决的办法是“外网申报—内网审核”的工作模式,将前台申报与后台审核有机结合起来。质监手续申办流程可以导引用户进行质监手续的申办,使用户更清楚快捷地办理质监手续;质监手续申办需要用户填写有关信息并提供相关资料,填写完全后一并提交后台数据库,管理员审核信息通过后,授予该工程备案登记号,并将该工程项目存至受监工程栏目下。有了这个平台,企业用户可以减少了往返路途的奔波,缩短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手续办理的时间,提高监督部门工作效率。

3.2受监工程

工程在建设期间,河北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远程跟踪质量监督,该工程的整改通知并接收企业质量整改报告,服务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站对受监工程进行不定期现场监督抽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以书面形式发至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受监方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形式回执河北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整个过程完全可以在受监工程栏目中完成,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提高了监督工作效率。

3.3备案工程

工程竣工后河北省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将工程建设中全部质监资料存于备案工程栏目下,通过工程质量监督备案登记号可以查询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检查情况,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情况具有可追踪性,便于企业日后查询。

4结语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6

ARCS动机激励模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凯勒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当时,凯勒教授为了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愿意,分析了很多有关激励学生的论文、研究报告,最后总结出四个基本要素:兴趣(Interest)、相关性(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以及满意(Satisfaction)。后来,他在与索腊裘斯大学(Syra-cuseUniversity)研究生的讨论中提出将兴趣改成“注意”(Attention),期望改成“信心”(Confidence),形成了现在模型中的四要素ARCS:分别为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

(一)注意

注意为四要素之首,就意味着教师要把引起学生的注意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不止于一开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在于保持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凯勒教授认为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唤醒知觉、激发探究和多种(授课)策略。唤醒知觉是激发好奇心的一种,采用不确定和新奇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声调的改变、一则笑话或与常理相悖的事情等。然而这种策略的作用是短暂的,为了维持学生的关注可采取第二种策略就是激发探究,即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兴趣得以持续。在此过程中,不可忽略第三种策略就是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延续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课堂的丰富多彩。

(二)相关

相关在凯勒教授看来是有助于满足个人的需要、欲望包括成就感的事物,也就是说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相关性也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以目标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能够体现目标的例子和指引,而目标又应定为能够帮助学生满足将来考试或工作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动机匹配,这里所指的不完全是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方法策略,即可采取个人展示、团队活动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自我体现的需要。三是熟悉,教师所使用的例子和概念需与学生的经验相关,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三)自信

学习者的信心对学习动机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没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会大大地降低。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信,凯勒教授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明确学习要求。就是让学生确定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付出,付出多少和获取什么。二是拥有成功的机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成功的机会是不同的,而学生水平的提升,难度应随之而提高,这样使他们既能预期实现成功,又不至于感到乏味。三是实现自我掌控。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的,并且让他们觉得学习的成果是来自于自身的付出。

(四)满意

凯勒教授认为,满意是学习动机中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结果感觉良好的话,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也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自然成果。就是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让他们能够即时运用新学到的知识技能,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和实验等。二是积极成果。向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并提供真实或象征性的奖励和激励,或让学生通过演讲展示他们的努力成果从而获得成就感。三是公正。为所有学生提出一致并且是前后一致的要求和测试标准,以巩固他们的成就感,否则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具体来说,ARCS模型就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此项学习任务与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实践密切相关;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见附表1。

二、网络微课程的发展和现状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一词,其核心理论阐释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师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教育部2013年2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之后,国内外教育界对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重视。各地的微课研究、微课开发、微课培训和微课大赛如雨后春笋。但是由于各人对微课程的核心组成资源看法不一,课程建设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各科的微课程设计应具备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三、ARCS模型下的高职公共英语网络微课程设计

(一)微课设计

1.课程分析

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来看,高职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较薄弱,对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满意度普遍较低,但他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技术对于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从知识目标来看,高职公共英语的学习目标就是使英语的语言运用满足职场的需求。

2.课程设计

A-关注。巧用唤醒知觉、激发探究和多种(授课)形式这三种策略。在英语学习中,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多模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加强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创造了便利。借助多媒体技术,语言输入在听觉、视觉和感知等各种模态中得以强化。各种感官配合协调下,一方面能引起注意力,并且有助于语言学习。例如,视听结合下的写,让学生看英语歌曲的视频,然后听写歌词,这使枯燥的听写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写完还自然地模仿哼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视听结合下的说,让学生看一段电影,然后布置表演或配音任务,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此外,在布置课前任务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先就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R-相关。相关要求我们以目标为中心,满足学生自我体现的需要,和使用与学生的经验相关的例子和概念。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引入与其职业岗位相关的情景,设立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例如,一个班的同学在广交会的实习中担任不同的岗位,回来后让学生分享交流,根据实际发生的案例表演对话,总结某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词汇和用语,这样能让学生从回顾总结工作经验中互相学习。配合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可让学生录制情景演示,作为课前学习的材料。课堂便有了充分交流总结实操的时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C-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关于这点,制定适当的、循序渐进的目标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是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这在从前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只是按按键盘和鼠标的事情。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可借助学习软件,把单元知识分解,设置听说读写译等各种练习,按照难度分为不同的等级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完成基本要求后挑战更高的等级。教师在后台能够监控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评价和指导。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反馈和概率预测等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S-满足。要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感到满意,可以通过引入翻转课堂的模式。网络资源可以成为课前学习的材料。在课堂上就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这样才能产生满足感。同时,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真正的问题。

(二)教学资源开发

1.课前任务资源

在这部分学习资源中,微课很重要。由于微视频知识点单一、内容短小精悍,以文字、视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并可根据知识点类型选择不同的媒体及其组合形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符合ARCS模型的设计思路,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把零散的英语语言点、有趣的英语文化文学或语言现象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

2.课堂活动资源

根据单元教学设计(即教案)准备视频资料,每个视频有对应的PPT,以及案例资源(文本或者视频或者音频都可)。若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在课堂中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则可把学生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配音、演讲等)的录像以及他们的作品成果放在网络课程中,以供展示、回顾、互相学习和作为评价依据等。

3.课后实践资源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状况设计不同级别和难度的单元作业或习题,学生可视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且能让学生自己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课后资源的使用状况、学习动态和数据,有及时的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随时调整学习状态。

4.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包括网址链接、参考资料、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资源,包含各种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需求,旨在为学生继续探索提供条件和资源,亦可为课后交流提供材料和搭建平台。实际上,拓展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发学生如何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感觉到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课外和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实施

1.布置课前任务

教师可根据ARCS模型设计任务,准备相关资源材料,再课前任务清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课前任务大多是观看相关视频,领受知识要点,但关键还是要找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分析解决。

2.组织课堂活动

教师需检查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果存在问题,教师个别或统一解答,或者对于一些共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作等方式自行解决。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他们当堂实践,让他们把所学的展示出来,满足他们活学活用的需求。同时可以作过程性评价,还可以借助学生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建优质的网络资源。

3.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设备技术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交流、提问答疑、作品、练习测试等各种活动来深化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与课程的交互,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还可跟踪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如学习时间、学习偏好、学习路径和效果等。最后,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校外多进行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下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使之变为成果。

(四)教学评价

首先,过程性评价是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并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通过学习活动、交互与评价指标,在跟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过程性评价可以是多元化的,即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评价的方式,如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评价多元化可促进师生的参与度,并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再者,过程性评价可以做到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策略。最后,过程性评价最好结合个人学习档案的建立,也就是从总体上规划好评价的体系,如评价项目及其分值等,并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考评和测定,并记录在案,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据可依。

四、结语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7

(一)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策略

传统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式通常是在对应的理论课程完成后进行,由指导教师规定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和完成形式,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设计没有相关性。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下,存在学生对项目实施全过程没有整体的认识和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病。等提出了任务与选题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思想是:教研室统一组织协调、各门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题目整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成套化、要求与目标有总有分、任务统一下达与分阶段完成。

(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激发创新意识的课程设计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从业特征决定了其教育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环节的学习与锻炼。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如利用规范标准等文献资料的能力、独立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需要针对工程项目进行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应围绕工程项目展开设计过程;应广泛收集实际工程设计资料,编制课程设计题目,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在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中,也不应将内容定得太具体,这样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也会千篇一律,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精神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设计内容的基本做法是:彻底改变过去完全由教师指定具体内容、要求和开展形式,而是由教师提出本设计课题的目标、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具体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计算和分析、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的形成等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开展,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设计指导方法探讨与指导内容的设计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设计指导方法

课程设计指导方式可以由教室答疑这种单一的指导方式,改为集中讲课、个别答疑和网上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构建专业课程设计网络指导平台后,可以借助此平台使得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加方便的联系,使得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集中讲课主要完成设计任务下达与解释、基本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计算或绘图中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的集中讲解。个别答疑主要针对一些设计过程中,一些非共性疑难问题的单独指导。在课程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检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以了解学科基本知识和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趋势。从而,使学生养成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的习惯,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积极动脑思考。

(二)课程设计网络导学平台下教师的角色问题

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管是传统的课程设计还是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设计,在其开展过程中,学生都应该是主角,老师只是配角。网络导学平台下,课程设计指导老师更像一个“随时随地存在的的引导者”。同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多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交流合作,多了解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做网络导学资源。

(三)网络平台下课程设计指导内容的设计问题

网络平台下课程设计的指导内容设计一方面应遵循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激发创新意识的原则,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网络指导和引导式教学的特点开展指导内容的设计。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导学示范网站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的课程较多,本文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为例介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导学示范网站的建设。“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国内外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掌握工种工程和单个工程设施施工方案的选择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具有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课程设计导学网站建设中,应理顺其实践知识体系结构,根据课程培养目标,选定适合的的综合性工程设计案例,并研究适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的导学策略,设计合理的课程设计导学过程。

(一)基于课程知识体系划分和工程目标导学的资源整合策略

为了避免在课程设计网络导学平台中出现学习资源堆砌化、混杂化的问题,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以两条“主线”来串接网络导学平台下的导学资源的策略。首先,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单元的划分,理顺知识单元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知识图谱,这是以知识结构作为课程设计指导的第一条主线;其次,针对工科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基于工程目标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建立工程项目案例导学拓扑,并在具体的各实施步骤中阐述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从而实现专业知识的有机组织,这是以工程目标的实现过程为课程设计指导的第二条主线。网络导学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合理设计这些能够串接课程知识点的“主线”。根据“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知识体系,将课程设计的知识结构划分为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工程、结构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七大部分。并在各组成部分下划分相应的知识单元,在知识单元下再确定其知识点构成,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划分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施工、钢筋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等知识单元;在混凝土工程知识单元中又划分了混凝土原料、混凝土施工配料、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质量检查与缺陷防治等知识点。根据“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了3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导学案例,基于工程目标实现,建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导学拓扑,合理组织了各实施步骤中相关的专业知识点。

(二)课程设计网络导学平台的概念架构与技术实现问题

课程设计网络导学平台的概念架构主要包括导学平台层次划分、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对象定义、导学过程展开流程定义与呈现方式选择等。课程设计导学平台基于动态web技术,具备智能导学、管理维护、用户管理、资源检索、网上交流、学习评价等功能模块。导学平台中建立了知识点、学习资源、导学节点、导学项目、导学课程、学习者等数据对象模型。其中智能导学模块以“教学培养目标→课程设计项目→项目目标→项目设计开展逻辑拓扑→课程设计阶段成果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综合评定”的流程展开导学过程,并且在项目设计开展过程中包含丰富的基础知识链接和资源。课程设计导学平台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内容覆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以教学素材丰富程度、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使用方便性、导学过程组织的清晰性与合理性、网络资源动态更新与管理方便性等指标评价课程设计网络导学平台的完善程度。

四、总结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8

1.1项目建设工期短,施工缺陷容忍度低

配电网络建设工期一般都比较短,最短几天,最长也只是持续数周,有的甚至要少于施工的前期准备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时间。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鲜有监理专属办公区,监理人员每日的工作一般是巡视检查各个施工现场,耗费的时间较长,交通成本较高。其他的工程项目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理都会要求停工整改或返工返修。但是配电网络建设项目,特别是电网改造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施工后就要立刻投入使用,即为千家万户送电。所以监理人员应该在审查前期施工准备资料和监督施工过程中,应该以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可能存在的供电质量上的问题,一旦发现应告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如果延误,只能停电才可修复,不仅损失了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

1.2影响施工进度因素多,进度控制难度大

施工中可能出现天气变化、施工受阻、停电计划与区域保电发生冲突等客观因素,导致施工进程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理对于施工进度的把握难度增大,也容易造成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产生纠纷。

1.3工程协调难度较大

有的投资建设方之所以出资对电力设施进行搬迁,主要是为了清理建设场地,有的投资建设方是遵从政府的有关规定把已经建好的电力设施移交给当地供电部门,意在方便管理和维护。所以项目的投资建设方和业主使用方往往是两个机构。建设方是以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进度为工作重点,使用方主要把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投资建设方虽然是配电项目监理的委托方,但业主使用方也应该被看作是委托方,所以监理在工作中还应该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力求达到各方满意的基础上,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以便使得工程能够顺利发展。

2配电网络建设监理的应用

2.1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前期工程中的应用

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是监理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在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监理在对设计资料进行审查和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时,就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一个整体把握,这是做好监理工作的第一步。然后进行《监理规划(代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工作,以便于监理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更强的完成,最大化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以前,必须向监理人员提出申请,经过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单位的施工条件是否在标准的范围内是监理应该检查的。有关于施工的各项方法措施的编制情况是重点应该检查的方面。内容的完整度,是否有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的审查签字,现场工作人员是否达到任职资格,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另外,还要检查施工设备、检测仪器、绝缘工机具校验资料是否达到标准。

2.2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周期短、规模小等客观因素决定了配电网络工程的施工现场不设置监理部,巡视监理是主要的形式。

2.2.1加强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

在铁塔、方杆等深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关的防护措施,监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负责监督。开挖完成后还要对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核查,进行开挖尺寸的验收工作。关于施工材料的质量、钢筋绑扎的距离、焊接工艺、模板支护牢固程度是要在浇注前需要进行检查的。在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在一旁进行有效监理。有些时候两个建设单位同时为一个电力线路改造项目工作,包括施工阶段和监理工作,其中进行土建施工的单位要移交和验收施工工序,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要拿出所有具有说服力的施工合格的材料,如果有所缺失,即可能造成电力安装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2.2注意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

配电电力设施的材料往往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大部分,所以监理在施工现场要以设计资料为基础,逐项的核对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这也是控制质量和资金投入力度的有效措施。

2.2.3做好资料收集整理

全面的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监督和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但除此之外,监理还要做好工作笔记和收藏好有关的施工图片,以便降低监理风险的重要方面。

2.2.4推广的施工经验,提高施工水平

每个监理每年和配电网络建设的施工单位打交道是很多的,在这其中监理获得的施工经验是极为宝贵的,也是值得广泛推广的。监理在与众多施工单位接触的过程中,也成为了它们之间经验交流的媒介。监理在发现某一单位施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会将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他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施工水平。

2.3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竣工验收阶段中的应用

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紧迫性,一般的配电网络建设都采取当日完工,当日送电的工作模式,有的问题是需要在送电前就要进行有效处理的,这就需要监理能够对发现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对送电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其他问题可以在送电后进行整改。要做到这一点,监理必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

2.4竣工资料的审查和监理资料的归档

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资料,应该以此项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为准,要真实、客观,也是电力运行部门管理电网的参考依据。由于配电网络建设工期短,工程的验收时间可能提前进行,要早于竣工资料的编制时间,各项要求达到标准是监签署竣工资料的根本原则。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