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基层宗教热原因及其对策

新时期农村基层宗教热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农村经济,农村思想意识发展缓慢,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宗教崇拜和规模较大的迷信活动,对农村基层组织造成了冲击。因此,正确处理和引导农村基层宗教信仰,可以保证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宗教信仰;过热

    宗教作为特殊而又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恩格斯曾对宗教作过概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中国的宗教崇拜具有久远的历史,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宗教崇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近年来宗教崇拜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因此探讨农村地区宗教崇拜热的成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信仰的变迁

    宗教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期间,由于对宗教积极作用认识不清,民宗教间信仰成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代名词,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和诋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召开,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才得到了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才得到了政策性的认可和保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的发展,依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78—1982年,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党的宗教政策的恢复;1983—1991年,以“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内容的党的宗教政策的完善;1992年以“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为内容的党的宗教政策的发展。党的十七大也进一步阐明了党对宗教信仰的立场,即全面观察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发挥宗教各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日益改变和完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日益得到了发展和繁荣[1]。

    二.农村基层宗教信仰现状

    (一)宗教信仰长期存在且与迷信参杂不清

    在中国农村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主要是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中国儒家文化的崇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村地区人民所信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由于科技的落后和农村地区医疗、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不仅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先进性,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民对异己力量的认识水平,很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飞来横祸,相信神秘力量的真实存在[2]。因而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吸引他们的不是宗教教义和宗教崇尚的信条,而是出于对鬼神的敬畏。他们企图通过对鬼神的供奉来实现心中的诉求,解决生活中无法面对的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恰恰反映了中国农村农民的现实精神世界落后于其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能给农村地区的人们带来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和富裕,相反告诉发展的经济更加重了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因此这种看起来仿佛是宗教信仰实则是迷信活动作为信奉者的一种精神需要,一种行为模式而顽强的存在着,制约着农民、影响着社会。

    (二)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农民的宗教信仰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很多农民群众对待宗教的态度是由半信半疑的尝试到后来的完全依赖,直接体现了其利己的心态。很多人加入宗教的目的是解决自身问题,如疾病,贫穷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境界,坚持什么主张信念。对宗教信条和戒律的遵守多数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从这一角度说他们的信仰实际上有其自私、利己、实用的一面。这种趋利致用的功利心理可以说构成了当前农村宗教活动存在和广为流传的精神条件和群众基础。

    (三)盲目崇拜跟风

    伴随宗教的大力宣传,基层宗教活动频繁密集,参与人数逐渐增多,然而基层群众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基层群众往往要面对社会现实多变、生活环境质量差、生存发展困难等诸多现象,加之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并不高,在百般无奈之下,看到周围人群积极参与宗教活动,也不愿脱离群体孤独存在,因而盲目跟风参加宗教活动来祈求健康平安以及心理的慰藉和平衡。这种盲目跟风无形中推动了基层宗教活动的发展。

    三.农村基层宗教热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基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在精神文化方面和经济收入方面总体上程现出差异性和不对等性。一些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的薄弱和缺乏,基层组织逐渐与民众越来越疏远,人们逐渐开始信仰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抚[3、4]。

    (一)基层组织职能欠缺

    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节薄弱,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在处理一些公共事务中,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主动性,未能在党员中间和群众中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民主决策,没有积极的汲取民众的意愿和想法,逐渐偏离和背离群众,甚至出现了脱离群众、腐化堕落、贪污浪费等恶劣行为,损害群众利益,导致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不信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信任,甚至出现对基层组织成敌对状态,致使基层组织职能难以发挥和发展。

    (二)农村经济条件落后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收入状况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伴随着农民收入状况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随之出现了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分配机制的不够完善,造成一部分人收入过高,另一部分人却迟迟未能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甚至还处于贫困线以下,同时造成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缺失。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使得这种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导致了收入高的人群和收入低的人群对精神文化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精神文化需求开始出现分裂。民众缺乏心理安全感于是开始寄托于一些神灵的东西来实现自己心理的平衡与满足,开始参加宗教活动、信仰宗教[5]。

    (三)农民精神文化单调

    农村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如“小农意识”。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是农民逐渐形成了这种意识,人们无法形成正确的观念、看法,思想逐渐地守旧、无法开化,依旧信仰神灵等一些神秘的东西而不去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生活和社会。农村的教育水平地下、基础文化设施缺乏致使农民精神生活贫乏,遇到挫折和困难无法合理解决,农民自身处于一种无助状态,于是想象和幻想着有一种神灵可以帮助解决自身的问题。加之现代社会的风险日益增多和频繁,不仅包括自然风险,如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也包括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人为造成的风险,如经济风险、社会风险,面对种种风险,在困难交加之时人们逐渐开始祈求一种神秘的东西来帮助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寄托、心灵得以安慰。人们信仰宗教,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种心理平衡和满足的保障,很多信徒可以从宗教崇拜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宽慰和心里上的愉悦,同时促进了肢体的锻炼和健康。#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