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学历农工的群体特征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

持学历农工的群体特征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了“持学历农工”的社会地位、乡土记忆、户口转移等基本情况与社会生活和工作现状,并对其生活工作现状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与成因进行分析,重点揭示以下问题:加载在农业户口上的利益成为“持学历农工”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由于旧村改造和城市化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利益,使得农业户口越来越受到关注,依附在农业户口上的各种优惠和政策待遇,让生活在城市的“持学历农工”们依旧保留农业户口,而使城市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这既造成了“持学历农工”价值观的扭曲,但却又使得他们及其子女在事实上和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被歧视;等等。得出的结论是:促进“持学历农工”合理流动和对其进行规范管理的责任在制度层面。从而为科学地进行户籍管理改革和引导“持学历农工”合理流动、规范管理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     

关键词:持学历农工;农村户口;社会隔离;利益;城市就业压力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去年农民工总数达到2.3亿人 。而在农民工中间,有这样一群人,完成了城市化的课程,农业、农民、农村、土地等对他们来说并不熟悉。他们出生后就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他们有好的学习环境,或有好的生活,接受教育程度高,或有车、有房。自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人毅然决定“人户分离”,将户口留在家乡,保持原有农业户口户籍,只身在城市里过起了自己的生活,笔者将他们称为“持学历农工”。他们是农民工人城市化过程中的佼佼者,但思想上却残留有劣根性。他们享受了国家给予农业人口的一切优待同时又在城市享受着现代人的先进生活。如果户籍制度不改变城镇化水平日益发展,那么这个群体在我国就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会不断上升的。目前西安市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68.93%, 。西安市已经在一些区域进行户籍一体化改革。面对如此局面,这些人以怎样的心态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他们的现状如何呢?他们是否还是处于城市和农村的边缘状态?从他们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教育制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又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地方呢?基于此,笔者以西安市为例,对该群体进行了研究调查。

    一、“持学历农工”的特点与相关概念

    (一)“持学历农工”特点

    本文中我们给“持学历农工”的界定是:在中国二元户籍制度下,持农业户口在城市从事非农业,拥有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人员。他们是农民工城市化和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现状下的特殊产物,是农民工与高学历人才的交集部分。持学历农工的特点,一是持有高学历,二是户口在农村,享有农民的一切福利待遇,三是在城市工作,而且准备长时间在城市工作生活,并且基本享有城市市民待遇。

    “持学历农工”与非持学历农民工有共之处但也有区别。“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持学历农工”与非持学历农民工的相同之处:一是户籍均在农村,享受国家政策给予农民的所有待遇,二是身在城市,三是从事非农业工作。不同之处:一是受教育高低不同,持学历农民工学历层次一般在大专以上,而非持学历农民工学历一般在高中以下;二是在城市中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一般持学历农民工在城市中属于灰领以上阶层,而非持学历农民工一般属于蓝领阶层;三是对乡土的感情不同,持学历农民工对乡土感情淡薄,有时甚至几年不回一次农村,土地全部承包出去或者交与他人打理,非持学历农民工对乡土感情深厚,一般每年都要回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四是持学历农民工一般均在城市定居,而非持学历农民工一般在农村定居,到城市来只是权宜之计;五是持学历农民工既享受国家给予农民所有的福利政策又享有城市居民的部分福利政策,而非持学历农民工一般只享有国家给予农民的相应的福利待遇政策。

    (二)相关概念概述

    1、学历。一般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学习经历或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通常讲的“学历”则是指具有特定含义、特定价值的“学历”本论文研究的是国家教育部招生计划录取内,接受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高等教学计划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取得的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包括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具有举办学历认可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含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成人高等学校、民办学历学校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也包括通过国家自学考试后取得大专以上的学历证书。

    2、农民工。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本研究中的农民工主要是指狭义的农民工,即在城市中从事各种非农职业为其主要经济来源的人 。

    3、二元户籍制度。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业、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管理结构。

    自1958年1月9号,新中国第一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户籍制度由此建立。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此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 。

    二、“持学历农工”群体特征调查研究路线

    本文的调查研究路线主要是从下面三个部分来说明:

    (一)调查目的的确定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从社会上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中,找出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从中找出完善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及其它制度而达到社会双向平衡的突破口;也希望从中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本价值的新途径;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民工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找出新的对策提出一点个人的意见。#p#分页标题#e#

    (二)调查方法的选取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意味着内容附文后)、访谈为主,再对现有资料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为辅的调查方法。调查问卷主要是以“自填问卷法中的个别发送法和网络调查法,结合访问法中的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

    1、调查样本的选取。由于本调查是以西安市为例。为了考虑样本的综合代表性,本课

    题以西安市碑林区的边家村、高新区的鱼化寒、雁塔区的八里村和莲湖区的土门四个城中村农工相对集中的地区,采用偶遇抽样和判断抽样结合的方法选取合适的对象,共发放问卷1400份;以西安市中心区东大街上的部分行人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选取对象,发放问卷108份;以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20份;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1928分,回收率为96.4%,其中有效问卷1744份,有效率为87.2%。最后,少量的样本是以电话访问和网络问卷得来的。

    问卷内容:问卷里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工作和心理三个方面,这些问题本是本调查

    的主要资料来源;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对被调查者进行一些深入的了解,得到了一些实际的应用资料。

    2、资料整理分析。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

    三、“持学历农工” 群体特征的调查结果描述

    作为西部发达城市之一的西安,较好的发展前景吸引来自各地的人才到此拼搏。“持学

    历农工”是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中的领跑者,西安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展翅高飞的好地方。生活在此的“持学历农工”群体,他们在城市环境的生活、工作的情况,与他们存在的特点是息息相关的。下面就分别从“持学历农工”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社会生活现状、社会工作现状做出分析。

    (一)“持学历农工”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由于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持学历农工”身上必然会呈现不同于一般的农

    民工群体特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持学历农工”群体特征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持学历农工”的年龄特征。在调查访问笔者了解到,大多数“持学历农工”是从

    家乡到城市上学,或毕业后直接留在城市中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持学历农工”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仅有17岁,且绝大多数在35岁以下,占被调查“持学历农工”的86.21%。从上述数据可知,“持学历农工”主要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即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因此,“持学历农工”呈现年青化趋势。

    2、“持学历农工”的数量特征。为使样本有代表性,笔者特意选取“持学历农工”样

    本相对集中的地段进行调查访问。根据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持学历农工”在城市总人口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在调查的1744人中,仅有696人属于“持学历农工”,占所调查人数的39.91%。由此可以推断,“持学历农工”的数量目前还是在中国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但其所占比例会不断增加的道理是明白的。

    3、“持学历农工”的身份认同情况。由于年龄的年青化和长时间的城市生活,“持学历

    农工”在思想上认同自己的城市市民身份。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持学历农工”对户籍制度所赋予的农民身份持不认同态度的占多数,他们坚持,只要生活在城市中,就是城市市民。户籍只是国家给予家庭的一个户籍属性,不能代表个人现在的社会身份。“持学历农工”对与社会身份与社会角色的成功转换,使他们对身份认同呈现出一种半清晰化趋势。

    4、“持学历农工”社会地位状况。据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除在学校生外,其余调查

    者在城市中都有合同保证的固定工作,并且绝大部分已融入城市中,走出了城市不认同、乡村不再接纳的局面。他们在城市的工作能够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且让自己感觉到有成就感。“持学历农工”基本走出了“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5、“持学历农工”乡土记忆状况。绝大部分“持学历农工”在城市中能够找到自己的

    归属感,对于乡土的记忆却持模糊态度,甚至从来没有乡土记忆。调查过程中,当问及“对于‘我已经不习惯农村生活’您的态度是”时,94.83%的“持学历农工”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仅有5.17%的选择“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说明长时间在城市生活工作,他们对农村传统、乡土习俗等都没有印象或从未经历过。由此可知,“持学历农工”对乡土的记忆早已成为空白,或呈现模糊、消逝的趋势。他们对农业劳动没有任何兴趣,对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留恋感,有的只是对家乡亲人的感情寄托。

    6、“持学历农工”户口转移状况。“持学历农工”看重农业户口“红利”,不愿将户口

    转为城市户口的原因,都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他们在城市中工作,一般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但假如“农转非”后,一旦失去了土地,在城市里又没有稳定收的话,就会坐吃山空,城市户口事实上就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农业户口带来的红利可以给他们留下足够的生活资本,家中有土地的可以带来农业收益,每年还有不少补贴,就不会担心在城市中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生活来源而走投无路。

    (二)社会生活现状

    对于“持学历农工”社会生活的调查是从社会身份、城市认同、户籍身份的看法、城市#p#分页标题#e#

    生活感受、土地拥有情况和其他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的。

    1、社会身份认同。以前农民工进城首先遭遇的是身份认同的问题,即他们是否认同“农

    民工”这个称呼。那么“持学历农工”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的?调查结果显示,从“持学历农工”的角度来看,71.26%的“持学历农工”选择城市居民,仅有15.52%的“持学历农工”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由此可以看出“持学历农工”对城市市民的身份有很强的认同感,并且在思想上早已脱离了农村生活,认为自己是城市市民,而不是由户籍制度赋予的农民身份。

    2、城市认同。在调查访谈中,笔者通过对“持学历农工”的受歧视情况,城市市民对

    “持学历农工”现象的态度来分析“持学历农工”城市认同状况的。

    调查显示,34.36%的城市市民认为对待“持学历农工”有歧视的情况出现,并解释说

    只要与“农”有关系,或多或少都会有歧视现象存在,近半数和的认识基本没有歧视现象,仅有少数人认为城市人和“持学历农工”很友好,完全没有歧视现象的存在。而从“持学历农工”的角度来看,仍有73.57%的人认为他们受到歧视。因为就算学历很高,如果周围人知道自己是农民户口,也还是会有歧视现象的出现。10.9%的人选择“基本没有”歧视;仅有15.52%“持学历农工”认为他们在城市中建立了属于个人的社会交际圈,和城市市民交往很深,从没有被歧视。

    由此可以发现,“持学历农工”在城市中还是有被歧视现象的存在。这种歧视现象的存

    在,主要是由于中国二元户籍制度赋予农业户口的“农”身份,并不是专门针对“持学历农工”。再者,根据对持城镇户口的城市高层调查中了解到,当问到“您觉得自己对‘持学历农工’这一概念、现象、社会状况等的了解程度是”时,有81.29%的城镇户口居民对“持学历农工”现象“很了解”或“知道一些相关的情况”。虽然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并不关注交往对象的户籍类型,但是当周围有“持学历农工”存在时,很多人还是会有关注。大多数城市市民表示,“持学历农工”与城市人没有不同,与记忆中“大包小包、春运、从事着最苦、最累、报酬最低的工作、工资被拖欠”农民工完全没有相同之处,与城市人也仅仅只是户籍类型不同。说明城市市民对于“持学历农工”的认同程度较高,并与他们建立了较好的关系。

    3、户籍身份的看法。由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相继有很多惠农政策出台,如农业

    税减免、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汽车家电下乡、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农业户口就等于“分房子、分红利、高福利”。城市户口在制度改革面前黯然失色。曾经疯狂农转非现象,早已不复存在。许多城市户口的人甚至有了:跳农门“的想法。

    在调查中,有近60%的城市市民对于国家惠农政策有一些了解。另据数据显示,有

    32.44%城镇户口的市民有过把户口迁入农村的想法,有超过半数的人没有想过。不过在城市市民看来,存在不同户籍的不同待遇,是一种社会不公平现象,但问到国家是否需要调整不同种类户籍的优惠政策时,六成的城市市民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调查还发现,“持学历农工”在回答“您没有将户口迁入城镇的原因是”时,选择“迁

    入城镇就无法享受农业户口优待”的占82.18%,认为“没有必要”的约占30%,这两种想法都有的占27.01%。仅有少部分认为程序太繁琐,没想过或有其他原因。调查显示,即使有机会购买城市的户口,也有43.32%的人表示不愿意或者说不清是否购买城市户口。

    4、城市生活感受。“持学历农工”正是因为对城市生活已习惯,才会选择留在城市。

    所以,对于城市生活感受,有超过90%以上的“持学历农工”选择觉得很幸福的。但是,城市的生活压力大,只有29.89%的“持学历农工”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感觉是乐观的。

    5、土地拥有情况:对于农业户口的“持学历农工”来说,他们大都没有从事过农业生

    产活动,甚至对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一无所知。但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农业户口有分得土地的权利。对此,笔者对“持学历农工”家中的土地拥有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显示,有52.87%的“持学历农工”家中拥有土地,约368人。其中,有46.74%的家中土地是种植粮食作物,28.26%用于种植经济作物。25%用于其他用途。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部分用于买卖贴补家用,剩余的留给自己家中食用或其他用途。他们表示,家中的土地自己都不过问,只有父母或留在家中的其他人关心。

    6、其他方面:据调查显示,在西安市中的“持学历农工”,“人户分离”带来的最大不

    便是,有子女家庭的孩子读书缴赞助费的问题。被调查者表示,户口不在西安市,孩子读书就必须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这是户籍带来的不公平,不过同时他们也表示,即使花点钱,也要让孩子进好一点的学校就读。非持学历农民的子女就读问题就比较复杂,有孩子留守农村的,有辍学的,有随父母在城市中的公立学校免费就读 。

    (三)社会工作现状

    “持学历农工”的工作现状,调查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 基本工作态度情况:对“持学历农工”的工作态度调查,是从他们对所从事职业和

    所在工作单位的个人满意情况来看的。在所调查的样本中,约48.28%的“持学历农工”的就业行业类型是服务业;27.01%的人从事的是建筑业的工作,并且有18.97%从事加工制造业;在事业单位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只占5.74%。据调查数据统计,如果按照我国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来看,有45.98%的“持学历农工”的工作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属于第三产业范畴的占52.87%,仅有1.15%的“持学历农工”从事属于第一产业范畴的工作。#p#分页标题#e#

    不可否认,“持学历农工”基本上在非农产业就业。他们拥有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工作,

    更进一步显示他们早已融入城市,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高素质农民工群体。

    从上表来看,有超过八成的“持学历农工”对目前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单位表示满意。同时,有77.01%的“持学历农工”认为自己的工作贡献和城市对自己的回报基本成正比。

    上述调查说明,“持学历农工”不仅在行动上脱离了农村,在思想上对农村传统思想观

    念等的也没有兴趣。

    2、 未来工作归属:在未来工作归属方面,当问及“如果您在城市里没有满意的工作,

    您会怎么做”时,约75%“持学历农工”选择“退而求其次,找一份差一点的工作”。他们认为,即使现在工作不满意,只要不是在农村,随时可以再择业,机会很多,仅有12.64%的人希望“返回农村”,并表示回去也只是短期休整,长远的计划还是回到城市中,因为城市才是他们发展的地方。13.22%的人选择“没想过”这个问题。根据另一项调查,他们当中只有6.32%的人留在城市工作的长远目的是“成为城市人”。由此可知,即使对现有工作再不满意,大部分的“持学历农工”还是选择在城市中寻找其他出路,而不会回乡。

    3、 享受社会保障情况:在所调查的“持学历农工”中,除了36个在读学生,在工作单

    位交有五险一金的占65.52%,而有超过20%的工作者只交有三险一金,同时有很少一部分人同时买有商业保险。国家推行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笔者的调查中无人享有,根据被调查者讲述,现在的工作单位基本不考虑户籍情况,就算考虑户籍情况,也只是在招聘的时候有要求。

    4、“持学历农工”的就业观: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约50%的工资处于1500元—2500元

    的范围内。这样的工资与西安市企业平均工资相符。能够保证他们在城市中的基本生活。而对“持学历农工”就业观的调查,持“要符合自己学历身份的工作”的就业观人数占总人数的55.17%,只有21.36%的人“什么工作都愿意干”,4.02%的人持“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回家”。由此可见,“持学历农工”的自我就业认知很高。而71%的非持学历农民工的工资维持在80元/天左右(建筑工作),23%的非持学历农民工工资收在1500元/月左右(服务业)。

    五、“持学历农工”群体特征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持学历农工”生活工作现状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持学历农工”生活工作相比于非持学历农民工和城市人有诸多特点,他们处于城市和农民的边缘地带,对比的对象不同,他的优劣势也不同,不过笔者认为从以上调查结果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不同户籍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是一种社会的不公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在

    意身边的人是城镇户口还是农业户口。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是有嫉妒情绪的。在他人表现出其户口优越或有高利益时,人们会产生嫉妒心理,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持学历农工”与其说是在城市中实现梦想,倒不如说是在留下后路的情况下,追求个人生活更高需求。假使他们在城市中失去稳定工作,也能依靠农业户口,保障个人生活。不可否认,真正的农民应当享受国家给的优待政策,而“持学历农工”的出现与存在,既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又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2、“持学历农工”价值观的扭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持学历农工”,在面对户籍转变

    的情况下,却表现出价值观的扭曲。在思想上,他们应该是领军人,有先进的思想,却安心享受农业户口带来的所有利益,他们有生存的方法,有获取生活来源的能力,又在条件更好的城市中工作,但残留了“利益为先”的畸形价值观。

    3、“持学历农工”家庭子女受教育出现不平等:城市中“持学历农工”家庭的子女,

    由于户口不在所在地,被学校强制收取“赞助费”或“借读费”等不合理费用。这是“持学历农工”城市生活的最大困扰。

    4、 回乡建设意识淡薄:“持学历农工”中大部分人留在城市中的目的是为了挣钱,为了

    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好。但是,他们没有发现回到家乡建设的大好机会,他们不愿意回乡,因为对于农村,他们根本不熟悉,更不愿意回到农村去。

    (二)“持学历农工”生活工作现状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造成“持学历农工”数据特征和问题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主要有:

    1、 政治因素:国家户籍制度的建立,在一定时期内很好的限制了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但在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政府构建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因此加载在农业户口上的利益成为“持学历农工”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经济因素:随着国家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的加速发展,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中的先进事物和更好更多的经济收入,是“持学历农工”留存城市中的另一因素。

    3、 社会因素:由于旧村改造和城市化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利益,使得农业户口越来

    越受到关注,依附在农业户口上的各种优惠和政策待遇,让生活在城市的“持学历农工”们依旧保留农业户口。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也使得“持学历农工”在手握后路的情况下,形成城市和农村的可进可退。#p#分页标题#e#

    4、 文化因素:在这个知识掌握命运的时代,农村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多的农

    村人接受了高等教育,成为知识分子。他们希望在城市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选择留在城市中,但是由于农业户口的约利,“持学历农工”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

    六、促进“持学历农工”合理流动和对其进行规范管理的责任在制度层面

    我们推理,如果将“持学历农工”完全市民化,或鼓励他们中的部分人返乡工作,为建

    设新农村出一份力,那么西安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怎样作到这些呢?我认为:

    首先,近几年的任务就是要有逐步地改革甚至废除二元户籍制度。“持学历农工”的存在不是一个偶然,是中国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必然结果。虽然这种现象在调查中并不是很多,主要存在于城市郊区,但是,它是一个看不见的导火索,也许某一天当国家发展到一个阶段,城乡能够达到思想一致,经济发展一致,二元户籍制度也就“名存实亡”,这是一个理想阶段。但它在现阶段造成了不平等和不公平。目前,西安市正在进行城乡一元化的试点工作,我觉得要解决问题首先就是户籍改革。笔者认为应当弱化与户籍制度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需要推行的措施是缩小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利益差距,尤其是要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而后,在改革过程中取消二元户籍,把其统一合为“居民”,利用身份证或者出生地证取代户口本,让户口中的“农业和非农”的身份无迹可寻。改革过程中,要以居住地为主,建立“持学历农工”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消除他们与户籍人口形成的社会隔离;另一方面,能够集中为其办理城市“暂住证”,从政策上取消他们农业户口优待的享受权力。

    第二,政府要大力宣传与扶持吸引“持学历农工”加入建设新农村的队伍。西安市政府要对回乡建设、创业的“持学历农工”给予更多扶持,其实这也是为城市减少就业压力。新农村建设,其实就是为农民带来“生活的意义”,让农民工从农村开始进行城市化。西安市应该鼓励来自农村的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回乡创业发展,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带回农村。避免大规模的村庄空壳化出现,社会资源的浪费,给予回乡“持学历农工”一定的经济扶持,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第三,完善属地生活的儿童接受教育平等的制度。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因此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教育部已经对《小学管理规程》进行修改,取消了学校可向非本地户籍学生收取借读费的规定。西安市教育部门应当贯彻实施该规程,并要不断对各个学校进行调查,从根本上禁止学校利用家长担心学校名额不够等问题而趁机变相收费,让非本地户籍的孩子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

    第四,从文化教育、心理上指导“持学历农工”的自我认知态度。通过社会舆论、媒

    体宣传,促使“持学历农工”在心理上意识到自身的问题,配合西安市城乡一体化战略,完成城市化的最后一步,同时,通过定期的户籍制度改革宣传,建立起政府或者社区的引导管理模式,利用“持学历农工”的高素质的特点,从思想上使他们意识到户籍问题上的“小农思想”,了解他们的做法会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让他们能够自觉对个人行为进行改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完善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