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低碳化成为继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第四次世界浪潮,走向低碳化时代成为大势所趋。信息通信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大规模信息通信制造业基地,并在世界信息通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探求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出口有着重大意义。绿色贸易制度、市场消费偏好等各项因素都要求信息通信产业按照低碳化的模式进行发展。该发展模式要求将低碳化融入整个信息通信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低碳化生产营销、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

关键词: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环境污染问题越加突出,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各国政府所呼吁,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作为碳排量大户的信息通信产业受到了降低碳排放量的压力,同时能源消耗也严重影响到信息通信产业的效益和发展。

一、 信息通信产业与低碳模式

低碳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较少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其目标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低碳化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将传统的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它将低碳作为发展方向,目标是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基础前提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低碳化发展模式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是人类在“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1]

信息通信产业链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技术创新、产品生产、服务及解决方案。信息通信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制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经过系统化重构的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扩散。[2]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通过事先设计使产品遵守某种共同的标准或协议来实现产品之间的兼容,是信息通信技术产品确保互补产品之间,甚至特定产品的不同零件之间实现兼容的重要方式,能够通过技术的兼容性引发和实现网络效应。对于一项信息通信技术标准而言,其真正的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创新本身,其扩散的意义更为重要。[3]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扩散是完成系统化重构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与一定的环境作用下,在扩散系统中随时间被各成员或组织采用,形成网络效应进而占领市场的过程。信息通信产业的服务及解决方案领域,包括其传统的对基本通信和信息的民用服务的提供,对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服务的提供,对特殊需求的解决方案的设计。

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本身可被定义为一个系统,是在一定的政策、技术、经济、社会、人文等环境下,由各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织成的复杂的、为实现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演进的系统,因此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系统包括产业发展的主体、客体和发展环境。其中,产业发展的主体指以产业发展为共同目标,以技术标准为纽带,由若干主体构成的共同协作的联盟。扩散客体指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以及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发展环境是该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处于发展大系统边界以内,无所不在的、作为系统基本构件影响扩散的全部因素的集合,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中介环境、低碳环境。

二、 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现状分析

分析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现状,能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1—4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673. 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 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845. 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 7%,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297. 9万户,总数达109 405. 0万户,宽带接入用户净增779. 5万户,达到11 102. 0万户。2010年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比同期工业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12 885亿元,同比增长33. 3%,比2008年同期增长21. 5%。随着3G网络投资的持续增加和建设的日益完善,据统计,201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2. 5亿。伴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问题和大量被淘汰的废旧产品处理问题也逐渐凸现,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将构成环境隐患、浪费能源资源、威胁生态环境、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测量和分析进而选择其发展模式和路径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目前用于测量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的指标较少,本文借鉴现有关于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体系的文献,建立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评价体系,便于对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

依据信息通信产业的特点,从输入、输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输入方面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输出方面是废弃物排放。针对信息通信产业而言,资源消耗主要是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则是电的消耗,废弃物排放主要是气体CO2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从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碳排放量,但是这需要赋予各个参数权重,本文借鉴现有关于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权重的研究,为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碳排放量指标体系赋予各自的权重,如表1所示。

由于国内外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数据难以收集,本文只能针对收集到的数据,结合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量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分析,以此来比较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和欧盟、美国等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从指标体系权重可以看出,在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各指标中,能源消耗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原材料消耗,再次为CO2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但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更新换代,排放问题将越来越凸显。首先,从权重最大的电能消耗进行比较,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站消耗大量的电能,占到信息通信业总耗电量的70%。欧美等国信息通信产业具有比较成熟完备的节能技术,如作为欧洲最重要的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独特的管塔式基站共享可以节省占地,容纳多套基站设备,无需空调及馈电与冷却系统,比传统基站能耗低40%。而我国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设备、空调、电源等设施缺乏智能节电技术,我国自行建设的各技术标准通信基站建设用电量高。其次,在CO2等气体废弃物排放方面,据统计,2007年中国电子及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万元产值排放0.13吨CO2,而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均低于0.05吨CO2,而在节能要求高的欧盟电子及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的CO2排放量更低。最后,固体废弃物排放方面,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基站的铅酸蓄电池及大量的退网电子和电器设备,这些废弃物都是高危污染物。目前,在欧洲、北美等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过程中,移动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如英国沃达丰公司)非常关注端到端的节能减排措施,除了通过优化管理流程节约电能、水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之外,还通过终端设备及其配件的回收和利用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和技术标准扩散的过程中,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对这方面的关注则较少,废弃终端设备的回收利用率比较低,这就使得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要远高于欧美的信息通信产业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p#分页标题#e#

通过对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碳排放量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碳排放量较高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我国信息通信企业进行低碳化生产,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实现消费的低碳化。[4]

三、 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模式选择

通过分析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碳排放量,可以发现碳排放量高成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选择低碳化是外部压力和内部要求的必然选择。其中,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于政府要求、绿色贸易制度要求和市场消费要求,内部要求则源于实施低碳化扩散模式带来的即期利益和远期利益。[5]

首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政策要求信息通信企业采用低碳化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以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为目标,以能源可持续供应为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节能减排确定为限制性目标,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考核力度。信息通信产业存在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特点。在能源消耗方面,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站消耗大量的电能,占到信息通信业总耗电量的70%。基站建设是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实施信息通信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开展基站节能降耗能够显著减少信息通信产业的能耗,有助于满足政策的要求。在污染排放方面,信息通信企业主要的污染排放包括空调氟利昂使用、基站蓄电池和废旧电子设备。信息通信企业需要大量的机房空调,排放大量破坏环境的氟利昂,基站的铅酸蓄电池及大量的退网电子和电器设备都是高危污染物。电子终端设备是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扩散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施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将电子终端设备的铅、汞、镉、苯化合物等有害元素或物质的含量降低到国际环境保护组织规定的限量要求以下,能够显著减少信息通信产业的污染排放,达到国家要求。

其次,国际范围内产业发展与扩散所面临的绿色贸易制度要求信息通信产业实施低碳化发展模式。绿色贸易制度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采取的、实现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国际贸易与环境管理的制度安排。信息通信产业的国际发展以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为载体。直接影响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持续扩散的绿色贸易制度是绿色技术壁垒。低碳化在全球范围内是大势所趋,尤其欧美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要求很高。中国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在这些国家扩散,必然要满足其对碳排放量的要求,因此,实施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低碳化扩散模式是中国信息通信企业争取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再次,环保意识带来的市场消费偏好改变要求信息通信产业实施低碳化发展模式。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实现消费的低碳化。[6]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偏好消费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身体健康的产品。无线电波辐射是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未达到技术标准的终端设备会释放能被人体吸收并危害人类健康的射频能量。同时,污染环境的废弃电子设备终端也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因此,信息通信企业必须实施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将无线电波辐射降低到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程度,实施终端设备回收措施,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抢占市场,实现技术标准的扩散。

最后,实施低碳化发展模式符合信息通信产业获取经济利益的要求。实施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有助于信息通信企业在短期内节约能耗,减少电能、资源的消耗,减少这些企业的日常支出,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从长远角度,实施低碳化发展模式,掌握将废弃的终端机部件回收做无害处理或者循环利用的技术,能够减少信息通信企业资源、耗材的购买量,降低其生产成本。此外,企业实施低碳化发展模式,使其以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被消费者所接受,能够增加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因此,实施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而且能带来新的业务拓展与整合的机会,符合信息通信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经济利益,越早实施低碳化扩散模式,将越早控制风险并把握住新业务增长的机会。

四、 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要求将低碳化融入到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产业发展的主体、客体和发展环境,满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

1.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主体生产营销的低碳化

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主体生产营销的低碳化是指其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要求,生产相关终端设备,推介技术标准服务。信息通信产业主体生产营销的低碳化是低碳化发展模式的基础,是信息通信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因此,应从信息通信产业主体的发展战略和具体形式两方面分析其基础作用。

一方面,信息通信产业主体制定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低碳化发展模式是绿色发展战略内在要求的一部分。信息通信产业主体的绿色发展战略是指其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用战略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实现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生产、管理、营销和再研发,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发展战略要求产业主体的生产、营销等经济行为具有可持续性,且不对环境构成危害。因此,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也是产业主体绿色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产业主体制定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为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提供了企业经营策略的保证,有助于推动绿色信息通信产业链建设,能够为全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对企业在节省成本、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声誉和品牌形象都有明显作用。

另一方面,信息通信产业主体生产和营销的低碳化在实践中有多种具体形式。首先,计算并公布碳排放量,通过了解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终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碳排放量,包括供应链的原材料、元器件、运输、基站建设、交付用户、用户使用过程、生命周期终结和回收利用的过程,基于定量分析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量。其次,用低碳思维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能耗。减少办公照明用电,实施“无纸化”办公,少用传真和纸质单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旅行,多使用可视会议,实现电脑数据实时共享,从而达到面对面沟通的效果。最后,用低碳思维减少企业营销过程中的能耗。在营销过程中减少纸张传单形式,使用绿色包装,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已有平台进行产品的推介。 #p#分页标题#e#

2.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客体的低碳化

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客体的低碳化是指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及产品服务符合低碳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要求。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客体的低碳化是产业发展低碳化的核心。因此,应从技术标准、终端设备、服务等三方面分析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客体低碳化在产业低碳化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首先,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低碳化的关键在于通过各项技术达到低排放、高效率地传输数据的目的。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一直是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它需要多项技术的支持。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使用的信道数,而声码器改进、扇区设计、寻呼信道和虚拟化技术则能够提高信道容量,增加数据传输速率。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能够丰富信息通信产业的数据业务。视频、音频和数据文件的接入和网络计算机的功能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还可以节约碳排放量,使资源实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高能效。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低碳化不仅能够实现信息通信行业低排放,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传统行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

其次,终端设备低碳化的重点在于通过规范选材和重金属含量等因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低排放、低污染的目标。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终端设备制造商应在从选用原材料到终端架构设计、制造生产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在选用原材料时,应采用低功耗环保的元器件,同时严格规定元器件必须实现无铅、铬等标准,对于汞、镉、苯化合物等有害元素或物质的含量严格控制;在终端架构设计时,从电路设计、OS软件、芯片到电源争取实现绿色环保,帮助运营商大幅降低设备功耗;在终端设备的包装材料的选取时,应坚持包装材料可再生、可回收、可重用的基本原则;对于报废产品及时回收、处理,可再生部分经拆卸后,零部件重新使用,既节省了新材料,同时也减少环境污染。

再次,信息通信产业服务的低碳化旨在建立低碳化的服务解决方案。一方面,为第一、二、三产业提供信息通信解决方案,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高碳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应用于能源开发、运输、转换、使用及后处理全过程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3.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环境的高效化

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环境的高效化是指发展环境中影响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较少,并且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市场、资本、媒介等方面的支持。

首先,政策环境的高效化体现为政府正确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手段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更侧重于从生产领域给予支持,而政府购买更侧重于从消费领域给予支持,相比较而言,前者能够直接降低运营成本,而后者则是增大其潜在市场容量。

其次,市场环境高效化体现为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生产要素配置的高效化不仅包括劳动力、原材料、资本等生产资料依照市场规律在各生产部门合理分配,同时还包括公共资源在生产部门的分配和共享。一方面,生产要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促使企业节省价格相对昂贵的生产要素,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降低其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公共品,政府应合理地进行配置。频率资源是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生产要素,具有行政垄断的特点。政府可以为信息通信产业划分较宽的频率,并为其后续发展预留足够的频率资源。同时,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品的特性,政府应通过协调各运营商,实现对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基础设施是信息通信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该要素具有早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慢的特点,政府应积极协调运营企业及相关单位在铁塔、杆路、管道等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增加覆盖范围,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资源使用方式。

最后,中介环境的高效性体现为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和产业联盟的建立。目前电视、互联网取代了书刊、报纸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主要工具。相比于书刊、报纸,电视、互联网具有节约资源、低污染的优点,同时,电视、互联网还具有受众广、循环播放的特点,因此,电视、互联网的普及能够促使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的实现,能够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扩散的目标。另一方面,产业联盟在推动技术标准扩散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产业联盟可以为各产业发展主体提供交流的平台,在产业联盟框架内,成员之间的可信承诺会减少各成员单方面使用技术标准的风险,有助于成员获取低使用费或者零使用费的特许使用权。产业联盟能够依据其专业的技术、法律知识有效地疏通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7]

综上,信息通信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是信息通信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够在信息通信产业内部实现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产业链建设。对于信息通信行业,低碳发展已逐渐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扩散成本,获得即期与远期利益,还能够帮助信息通信产业达到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因此,低碳化的发展理念不仅不会给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带来障碍,反而会成为一种催化剂,贯穿于信息通信产业长远发展的始终。

参考文献

[1]袁男优.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

[2]赵树宽. 我国技术标准化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4,(1).

[3]沈一青. 技术标准:新的战略视角[J]. 浙江经济,2004,(9).

[4]孙艳,张惠. 技术扩散中政府行为模式研究[J]. 经济师,2004,(10).

[5]付允.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6]郭恒,孙蕾.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0,(1).

[7]曾德明,朱丹. 技术标准联盟成员的谈判与联盟治理结构[J]. 中国软科学,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