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思索

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思索

作者:杨明波 单位:湖南省民政厅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公益等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远不能满足社会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认真考察与反思我国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构筑一套完整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开发系统,规模开发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资源。

一、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的新进展

(一)不断创建社会工作人员培育平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急需大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以人性化、个性化、柔性化的服务方式,填补社会服务的盲区。在这种情况下,1988年由民政部资助、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设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进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事业蓬勃兴起,促进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长足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制定了较为规范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标准,加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材建设和理论研究。同时,地方教育部门也建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制度。目前全国已有220多所中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了相关专业,211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还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的社会工作学历教育平台。从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据看,每年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招生稳定在1.2万人左右,到目前全国各高校共约培养了8万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0多万名与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学生。

(二)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人员资格认证。进入新世纪后,在总结各地探索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原人事部、民政部联合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从国家制度层面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了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范畴。2007年,为全面实施考试,研究起草了考试大纲,编写了培训教材以及建立健全了社会工作者水平考试的相关政策体系。2008年,组织实施了首次全国性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并产生首批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开创了我国社会工作者资格认定的历史先河。此后,每年的全国性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按期举行,目前近4万人通过考试,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逐步发展。

(三)初步探索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根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民政部或民政部与原人事部联合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通知》、《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社会工作者证书登记办法》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等一系列专门政策规定。从2007年开始,民政部组织专家对社会工作立法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初步形成了《社会工作者条例》(草案初稿),目前正在修订完善之中。200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社会工作领域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宣传,还组织开展了民政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促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研究。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部署和要求,2007年成立了由中组部牵头的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进行23个专题研究、8个综合课题研究、12个理论课题研究,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意见》(初稿)。同时,民政部于2009年和2011年先后确定两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县、市)”和“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有关政策。

(四)加快建设社会工作人员组织载体。一是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并有14个省区直辖市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二是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茁壮成长,并随着社会需要服务领域逐步扩大,或从事智障服务,或阳光慈善,或社工咨询,或儿童救助等等。这些机构绝大多数是民间性质的,是我国社会工作人员服务社会、助人自助的重要载体和示范模本。三是全国各地层层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了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有力地促进省级和部级志愿者协会的创办,为社会工作队伍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民政部2009年还下发《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以期通过发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作用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

二、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尽管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些进展,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一)社会工作队伍实力不强。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已经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不到4万人,而在西方每千人中就有2至2.5名社会工作者(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我国香港地区为1.7%),按此标准,我国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300万人,缺口巨大。专业化程度也不高,据统计,上海98%的社会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而广西拥有社会工作专业学历者仅占从业人员的0.08%,广东为0.21%。分布结构更不合理,从地域分布上看,社会工作人员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而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极少。从岗位分布上看,大多数集中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民办机构工作的人员极少。

(二)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协调。目前,我国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岗位和传统社会工作都分散在社会管理的各个部门和领域,条块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都是在行政力量推动下成立的,主要服务领域局限于所隶属的行政机构覆盖的范围。无论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还是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也无论是社区,还是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社会服务机构,很多都是在行政管理大背景下,采取类似于行政化的运作方式,创造性活动难以开展,服务效率明显低下。

(三)财政投入不足。目前,我国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公共财政稳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预算没有制度化,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社会工作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造成社会工作人员大量流失或转行,甚至有的地方出现应届社会工作系本科毕业生中无一人从事本专业工作。#p#分页标题#e#

(四)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立法还没有颁布,专门的社会工作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性文件十分缺乏,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认证、注册登记、服务规范、职业操守、薪酬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尚处在探索之中。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的不足,严重束缚了社会工作队伍建设。

三、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一)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指明了发展方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归结点是人力资源开发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与核心作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被提上了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日程。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工作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首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将社会工作人才列为国家第六类人才,并提出: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目标具体,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指明了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经济社会转型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拓宽了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面临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公共需求的急剧增长、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公众普遍带来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造成了公众之间的利益差距加快扩大,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改善,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相应增加。这些社会问题和服务需求,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管理创新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制度环境。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为加快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制度环境。社会管理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需要更多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员深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发挥人性化社会服务的专业优势;需要社会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和家庭,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组织等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强化社区对公民引导、组织、服务功能;需要社会工作人员深入到社会服务组织,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扩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选择空间,提高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是一支调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充当社会发展“安全阀”的人才队伍。只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加强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系统开发社会工作岗位。一要准确界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的范围、服务对象,提出工作岗位要求,科学确定社会工作岗位的层级和编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二要根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原则,重点在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大量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推行社会工作岗位制度建设。三要大量开发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在政府社会管理机构、城乡社区建设、基层党组织、居(村)民自治组织等部门,按照实际需要,明确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加强社会工作人员能力建设。要通过公共财政支持、教育部门合作的方式,大力开展多样形式的社会工作人员培养。支持中职、高职和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制定培训规划,设定培养内容,积极探索采用院校培养、实习培训、上岗培训、证书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以及其他培训方式,对社会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定期的专业培训。要整合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和工作力量,形成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作发展的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规模开发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同时应加强与国际接轨,探索建立与社会工作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机构合作与交流的长效机制,逐步提升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三)完善社会工作队伍管理制度。建立以民政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参与的管理体制,以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管理。建立健全以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和岗位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评价制度,将其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统一管理。坚持以“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为方向,建立专职制、聘用制、派遣制、项目制、委托制等多种办法相结合的选项人用人机制,完善对社会工作人员的注册管理制度。建立与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相一致的社会工作人员薪酬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为社会工作人员铺就一条稳定的发展道路。

(四)加大社会工作队伍建设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按比例逐年提高社会工作经费的财政投入,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保证年增长率不低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同时,财政拨付方式从“人头预算”向“项目预算”转变,通过项目发包或公开招标,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机构承接政府委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专项投资扶持政策,对公益性、福利性项目,采取专项投资政策和税收优惠措施予以扶持,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人才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建立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资助基金,采用公募或非公募的形式,鼓励企业家或社会富裕阶层捐资社会公益活动,倡导单位及个人积极参与捐助,为社会工作人员帮助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帮助。#p#分页标题#e#

(五)优化社会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尽快出台纲领性政策文件和法律规范。支持地方抓紧社会工作试点建设,鼓励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尽快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为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组建区域性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市场,打造政府所属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公益性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网上社会工作人才市场,建立社会工作人员信息库,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员流动和市场供求信息制度。打破行业、地域、身份、体制界限,畅通社会工作人员选拔引进、合理流动的市场配置机制。利用网站、报刊、电视、杂志等媒介,推广宣传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促进全社会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员的普遍认同,积极营造一个尊重社会工作者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