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在印度的发展及启发

女性学在印度的发展及启发

作者:陈丽君 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随着印度妇女在国家建设方面所发挥作用的日益重要,印度妇女的地位和妇女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家要发展,占到人口50%的妇女以及她们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印度教育界倡导消除不平等,给予女性以平等教育的机会,这对教育体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动。这些政策的重要结果之一便是推动了众多学科之一的印度女性学的发展,对课程的建设,新的课程设计的思考,以及为妇女发展引进了一些积极的项目。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女性学在印度的发展轨迹,女性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从而揭示在印度的环境下印度学者所做的尝试,希望印度学者的经验能够为我国学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女性学在印度的兴起与发展

自1951年起,印度的每个五年计划都关注女童教育问题。在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四个五年计划的1951~1974年期间,印度政府采取了各种办法来解决妇女问题,尤其强调重视妇女的福利。特别是在第五个五年计划中,印度妇女地位委员会(CWSI)以“国际妇女十年”为契机提交了报告《走向平等》。印度妇女地位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在国家社会与经济变革的条件下,对与妇女的权利与地位相关的问题以及与妇女进步相关的问题做一个综合的考察。这为妇女运动的复兴、针对常常被忽视的“妇女研究”的兴起以及围绕妇女平等的政策探讨的开端奠定了基础。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在印度妇女地位委员会的努力下,有一章是专门关于妇女与发展的,特别强调了妇女在教育、社会和经济上的进步。这是第一次从考虑女性福利转变为考虑女性发展。这个战略性的转变为成立各种组织和机构来为妇女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开辟了道路。人们已认识到了认识和理解妇女问题的重要性。这次的计划这样写道:“这需要关注、理解和行动。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孩子、安定教师、检查课本和教学辅助设施,从而确保新的一代以新的思想成长起来……有关妇女研究的材料的完善应得到支持。与此同时,有关项目的评估和监督也应该改进。”[1]1997年开始实施的第九个五年计划阶段,被认为是“妇女研究”“产生”的重要时期,财政拨款10倍地增长。印度宪法第93修正案自2002年起将教育权利定为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被看作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和民族发展的关键力量,女童受教育的途径在观念上有了一个显著的转变。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人们意识的转变为女性学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而印度妇女地位委员会和印度社会科学研究会(ICSSR)的共同努力为女性学在印度的诞生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前所述,印度妇女地位委员会的报告《走向平等》是激起妇女问题探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报告指出妇女教育是现代社会妇女走向自主的重要途径,它使得政策的制定者和行政官员改变了对妇女的看法:“如果平等的教育机会对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妇女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途径的话,那么就应该为她们设计特殊的课程。”这个报告是一个里程碑,为女性学在20世纪80年代在印度的出现扫平了道路,同时鼓励学者和研究者在女性学研究方面加强合作,并且纳入教育课程体系。印度社会科学研究会(ICSSR)自1976年起,也通过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以及妇女研究项目,为推动女性问题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关注的领域主要有:进行基于政策性研究以期望改变将妇女边缘化的现有政策;推动对社会科学理论和概念的重新审视,因为原有的社会分析中忽视了妇女的生活、作用和贡献;重新恢复对妇女问题的社会讨论,等等。印度社会科学研究会的项目激起了人们对妇女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但是,女性学最初是以一个批判现有的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的角色出现,并没有与妇女的生活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相结合,随着为女性的教育而设立课程和教学设计成为争论的焦点,将女性学纳入教育课程体系的、日益强烈的要求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自1983年以后,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UGC)、SADT女子大学,印度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塔塔社会科学院陆续组织了一些关于女性学及其课程的学术讨论班和工作坊[2]。由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1985年在德里大学的政治学系召开,主题为“印度大学中女性学的机构的前景和组织”。女性学的作用最初被描述成为不断变化中的价值观。当时,将女性学结合于课程中的目的主要被概括为以下几点:改变现有社会中女性关于权利的态度和观念,使得妇女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经济与政治进程中以及国内和国际的发展中;发挥和利用妇女的潜能,为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质疑现有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平等;反对来自一些部门,如媒体、经济、社会和政治部门的落后势力,因为他们贬低妇女从生产到再生产中的作用;强化大学中的性别教育,使得它能够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而且能够培养出在各个方面为妇女的发展起到有益作用的人士;履行在教育体系的各个层次培养教师的特殊义务,使这些教师意识到无性别教育的必要性,能够积极地迎接挑战促进社会平等、世俗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观念;用新的学术成果和问题来更新大学的课程,因为他们对既有的理论、概念分析和各种学科的教学法提出了挑战;促进不同学科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科研活动中的合作,因为女性学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将学术分析扩展到以前忽略的领域,对草根阶层的妇女所经历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查,使得大学或学院以更有意义的方式来设计他们的相关项目等等。

二、印度女性学的建设

女性学这个相对新的知识分支横跨了各种学科,它一出现就引起了许多的问题:什么是女性学?在学校的课程和高等教育的课程中它应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合适?这个新的分支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结合在各个传统的课程当中?我们怎样从传统的课程中来应对性别歧视和性别的陈规陋俗?我们的教育系统对女性学作出了怎样的反应?在将女性学课程纳入到各个教育层次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女性学被看作是一门学科,不仅能够提供信息,还能给人以力量,等等。如何将实践与女性学固有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女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议,印度政府仍毫不动摇地在各个层面推动女性学的建设和发展。

(一)女性学的组织建设

女性学作为一门妇女研究的学科,它所带来的知识拓展了传统的课程空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确立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UGC)在将国家教育政策中的妇女学的内容付诸实践上起到了重要作用。UGC出版的为发展印度大学和学院中的女性学而出版的导读读本,主要强调与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有关的内容,以及教材的组织、传播和制作等。在教学方面,最重要的任务是“整合所有学科中不断变化的女权主义观点。”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项目:(1)为所有的教职工开设一门基础课程使其能够吸收性别平等的观点;(2)整合所有学科中有关女性问题的观点;(3)在各个教育层次开设女性学专业教育(专科、本科、硕士、硕士后以及博士学位)。女性学在印度的组织建设主要致力于完善学术体系,在大学建系、研究中心、行动团体和志愿者组织等等。有的学院还涉足网络领域,文献的编集和研究等等,比如,新德里的经济发展学院,加尔各答贾德沃普尔大学的女性学学院,孟买的SNDT大学的女性学研究中心,都开设了女性学的硕士课程和进修课程。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也积极推进发展进程中妇女的有效参与。一些大学和学院已将女性学与各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和研究活动相结合。女性学的研讨班和工作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妇女维权的成果能够系统地得以搜集,相关文献得以编集和整理。研究网络的建立和文献中心也受到研究机构的支持,其中的一些已取得了一些行动上的成功。这个过程需要花费时间,也需要参与者更多的主动性和实干精神。#p#分页标题#e#

女性学的领域不仅涉及理论,还包括各类项目和培训等。在这些活动中,还涉及更广泛的问题,比如社会经济研究、卫生教育、女童的福利、妇女人权、就业和社会立法等方面。除了由UGC资助的大学系统中的女性研究中心和单位以外,其他一些重要的机构也致力于女性学的发展,比如全印妇女大会(AIWC)、妇女发展研究中心(CWDA)、印度女性学协会(IAWS)、妇女资助就业协会(SEWA)和妇女团体等等。由这些研究中心倡导的研究、革新和行动都有力地支持和加强了女性学的学科建设。1986年由UGC批准成立的32个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起着作为妇女研究和妇女运动的源泉的作用。在一个研究机构的筹备董事会的调查报告中发现,75个女性研究和发展中心,其中32所是由UGC资助的,其他一部分是政府或半政府资助和管理的。还有一类妇女独立研究和设计中心是非赢利的注册协会,它们侧重于具有行动性的研究,并且已具有提供信息、培训、研究以及提供影响政策和项目的报告的能力[3]。

(二)女性学的课程建设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国家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NCERT)多次组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女性学的课程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在2000年,他们为消除学校课程中的性别歧视进行了有意识的努力:“课程的设置应引导这样一种教育,即有利于消除不平等的,适应学习者与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的,以及促进进步的。或者说,课程应立足于三个基本点,即切合要领的、平等的和优秀的。”[4]印度国家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在它的关于课程框架的评论中进一步指出:“除了要增加女童特别是农村女童的受教育途径之外,同时需要大力消除学校课程和课本中的性别歧视、性别偏见和事件。”这些建议给教育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方面,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精心安排的课程在考虑所传授的内容、性别意识等等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设计,教师的主动性在激发学生的觉醒和敏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强调性别的主流化,教师将担当主要角色。为了通过教育干预来解决这些问题,唤起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敏感,印度国家教师教育委员会在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的帮助下于2003年出版了一部手册,手册中传授了具有性别意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流和就业技能[5]。这些培训的内容当中还包括教师的定位、课程的进修、如何激发学生讨论的教学方法,等等。海得拉巴德大学在1979年设置了女性研究的机构,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它的经验或许可以使我们通过窥一斑见全豹,从而了解女性学在印度的基本情况。

三、印度海得拉巴德大学的经验

1979年,根据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的通知,海得拉巴德大学(下文简称“海大”)决定开设女性学课程。海大的学术委员会指派了一个由3人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与任课教师讨论课程以确认其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开课。学术委员会认为所提出的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会导致标准的降低。更多的质疑是针对开课的人是否经过培训,是否有能力胜任这门课。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努力,海大人文学院愿意支持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于是这门课程得以通过。这门课叫做“性别的社会建构”,是以“性别是天生的,而社会性别是社会赋予的”这样的前提组织课程的。带着跨文化的观点,这门课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的经验。开始的时候,教课的教师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教授这门课的,如历史、社会学、英语文学、政治学等。任课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所教授的传统的学科所进行的研究工作都是围绕关于女性的,而不是为了女性。因此不可能真正地以所预想的方式来探讨有些问题,没能走出课堂,也脱离理论。

为了与其他的课程有所区别,海大的教师就采取了不同的上课环境。教师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的工具,学生和教师以对话共同丰富课堂,大家围坐一起,老师也不固定坐在一个座位上。另外,试图有意识地打破在大学中看似自然的等级制度,而强调男性所构建的女性———如没有工作、心理不正常、被压迫、不能照顾自己等等———是客观的;而女性以她本身的角色来构建,是主动的。个人的经历成为探讨妇女异同点的出发点。老师鼓励分享个人的经验,也引导学生来分析力量、权力、统治和剥削的概念。课程的评估也是公开的。学生组成小组做一些小的项目。他们自发地讨论一些主题,如学生所理解的女性主义;通过与三代家庭中的妇女的谈话,分析三代家庭;分析大学校园里女清洁工的生活;观察由妇女负责的合作组织;观察媒体以及电影、广告和电视中的妇女形象等等各种话题。课程强调小组参与,所有的小组成员所得的成绩是一样的。调查引起学生对许多问题的思考,还能帮助学生对错误的概念进行再认识。有趣的是,有男教师和相当数量的男同学参与到这门课中来。从长远来看,女性学应该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女性学者的兴趣所在。海大希望建立起一支包括男性和女性的队伍来从事高质量的研究,从而使这门学科以及研究者获得尊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很难跨出本学科的局限;而由于没有本土化的女性主义理论,教师和研究者总是以别的国家的理论作为阐释问题的基础,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总之,印度形成自己的本土化的女性学理论迫在眉睫。

四、结语

回顾印度女性学的发展和课程建设,印度的女性学还没有对大众的愿望和期盼做出有力的回应。面对这个紧迫的任务,女性学学者任重道远。除需要继续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外,各类机构仍要大力推动妇女项目,以使妇女增强性别意识;各层次的教育机构应加大力度编写女性视角的可供阅读材料和教学用的材料以提供给教育的各个层面;教学内容与教法的实施也要不断丰富与更新;通过跨学科和跨地域的研讨会、工作坊促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也是急需的。这些都需要在女性学的框架下进行更深的思考和统筹。印度学者始终认为,女性学的宗旨是鼓励印度妇女继续前进,是为她们提供与男性一样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机会。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印度的女性学一定会成为印度女性维护权益、不断进步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