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矿业废弃地优化再利用对策

城镇矿业废弃地优化再利用对策

研究区地理位置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市的西部生态涵养区,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门头沟区被定位为北京西部的生态屏障,同时在区域城市功能结构上位于中心城功能拓展区;即门头沟区是首都西部生态涵养区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其具体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9°48′~40°10′,东经115°25′~116°10′,北与昌平区、河北省怀来县为邻,西与河北省逐鹿县、涞水县交界,南与房山区、丰台区毗邻,东与石景山区海淀区接壤。东西长62km,南北宽34km,总面积1448.94km2。

研究区矿业废弃地类型、数量及分布

门头沟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煤、石灰岩、耐火黏土、花岗岩、大理石等,区内大小矿山众多,矿业经济曾一度为全区经济结构的主体。采煤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门头沟区的南半部,范围东起区界香峪大梁,西至区界百花山,东西长约40km,南北宽近20km,煤田总面积700km2,大台街道办事处、王平地区办事处就是依托采煤业发展起来的城镇。矿产资源在东部平原区和西部山区均有分布,但相对来讲,东部平原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且面积较大,尤其大台办事处、军庄镇、斋堂镇、龙泉镇和永定镇等,因此,这些地方也是工矿用地集中的地方(近年来,门头沟区对不符合功能定位和影响环境的资源开采型行业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整顿,关闭了所有乡镇煤矿,结束了地区上千年的小煤窑开采史。区内非煤矿山、砂石企业、石灰土窑、煤矸石砖厂和水泥厂基本关闭,2002~2008年门头沟区各镇关闭矿山共计267个。

但对2009年门头沟建设用地现状结构的分析仍然表明,2009年在门头沟区的建设用地中,除建制镇外,采矿用地所占比例仍最高,总面积1638.68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7.86%,全区总面积的1.13%,大台街道办事处和军庄镇的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矿开采、加工等工矿业为主,独立工矿用地的规模较大,其采矿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3.67%和28.82%,与生态涵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定位仍然不符。根据门头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采矿用地面积将减少到555.79hm2,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将减少到0.38%,采矿用地面积总量将减少1082.89hm2。

矿业废弃地的主要损毁类型及分布

矿山企业的关闭,随之而来的是产生了大量矿业废弃地。门头沟矿产资源丰富,按照矿种分,矿业废弃地的类型有煤矿废弃地、采石场废弃地、采沙废弃地,灰窑废弃地、石灰矿废弃地等,其中,煤矿废弃地是主要的废弃地类型。因此,本文主要对煤矿废弃地的损毁类型进行分析。

1.煤矸石压占

煤矸石是一种可燃性矿石,形成于聚煤盆地煤层沉积的过程,是成煤物质和其他物质相结合而产生的。它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工业排出的固体废弃物中数量最大的一种。大量的煤矸石裸露堆积压占土地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景观,而且煤矸石风化形成的粉末随风而起,落在周围的草木上,使植被都呈现奇特的黑色,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由于该区的区位条件,在西北季风盛行时,煤矸石粉末还会直接吹向北京市区方向,对环境影响巨大。门头沟各乡镇煤矸石压占总面积1627hm2,以大台街道办事处面积为最多。

2.采空区和废弃房屋

门头沟区的采煤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地下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给地上部分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采煤撤水,而使耕地失去灌溉条件;回填不及时,地表塌陷,一些水利工程设施也遭到损坏。因采煤造成地下采空区面积为50km2,危害面积255km2。此外,位于采空区上部的房屋地面以及墙壁也出现严重的裂缝和倾斜,居住于采空区上部的许多村民无法继续居住,不得不进行搬迁,因此导致很多房屋废弃。其中,以北岭办事处煤矿开采造成的废弃房屋最多,面积最大,破坏程度最强。

3.塌陷和不均匀沉降

多年的煤炭开采导致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和地面不均匀沉降。门头沟区煤矿开采导致的塌陷坑与平原区有所不同。一般平原区煤矿开采区会出现积水的塌陷坑,而门头沟区煤矿多处于山区,地势高,因此开采导致的塌陷坑都是无积水的塌陷坑,以永定镇的西斋堂村、马栏村等村庄分布最多。

4.裂缝

采煤对地表产生的影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产生大量的地裂缝。采煤地裂缝是矿山地质灾害中最直观的一种,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地裂缝不仅破坏了土地的连续性,且使山区地表坡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形成滑坡等矿山环境灾害。大量的地裂缝使煤矸石淋滤液通过土壤、河流渗入地下水,地下水水质造成严重破坏。除龙泉镇和永定镇外,其余各镇均发现了大量开采导致的地裂缝和山体裂缝。

矿业废弃地优化再利用对策

门头沟政府已对矿业废弃地采取了积极的治理措施,如进行了采空棚户区改造;并进行了煤矸石的清理整治和地质环境治理等。笔者认为,除了进行治理外,矿产资源型城市应把量大面广的矿业废弃地作为一种资源进行优化再利用,合理确定其再利用方向,并以此为契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调整与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土地统筹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以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为切入点,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由于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应当全面了解区域范围内的矿业废弃地的数量、面积、分布等情况,对其再利用的风险、适宜性以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尊重生态规律,因地制宜,确定其合理的再利用方向,以此为切入点,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使修复后的土地环境更加适宜人们生产、生活,提高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通过矿业废弃地的再利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用地空间,保障产业转型用地

随着矿山的关闭,矿业已退出了门头沟经济的舞台,门头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现实选择,门头沟区山多坡陡,山高谷深,平原面积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发展空间原本就十分有限。应当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投入标准,努力转变用地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挖掘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的潜力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建设用地的需求,加快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高效集约的转变,为各项建设拓展空间,保障产业转型用地。#p#分页标题#e#

3.以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为契机,合理调整与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土地统筹利用,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城乡统筹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矿业废弃地在门头沟的城、镇、村范围内均有分布。应统筹考虑分布于城、镇、村范围内的矿业废弃地,合理安排其进行整治和投入使用的时序,推进损毁土地集中复垦,缓解城镇发展用地需求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启动了工矿废弃地复垦与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试点,按照“节约资源、集约用地、高效运行、注重生态”的要求,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通过矿业废弃地复垦与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等措施,挖掘用地潜力,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无疑是为门头沟未来发展各项用地拓展空间的现实途径。

4.加强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的动态监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再利用的矿业废弃地本身是一种修复的生态系统,对其应加强监管。应从“城—镇—村”整体视角出发,将矿业废弃地有效组织起来,建立具有时空特征的矿业废弃地再利用动态监管数据库,构建监管系统,促进矿业废弃地的可持续再利用,保障矿产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程琳琳 李继欣 娄尚 徐颖慧 罗大鹏 郝志 袁淑云 刘春柳 杨志刚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