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的法律思考

手术室护理中的法律思考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手术室作为有创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加上患者的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差错事故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术室护士应当转变观念,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认真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注重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用法律的手段、法律的意识来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士要改变过去护理工作与法律无关的错误观念,认真学习并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注意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履行法律程序,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注意手术中医护人员的言语交谈   手术室作为患者治疗的特殊场所,保持手术环境的严肃、安静、和谐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职责,手术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审慎性而信口开河、大声喧哗、讲笑,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极易埋下隐患,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一旦术后身体恢复不良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有可能被患者作为日后投诉和纠纷的证据。   3注意记录和保存与法律相关的证据   3.1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它的各项内容作为客观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术后随同病历存档。因此对于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应引起手术室护士的高度重视,在书术护理记录单时,必须认真、及时、准确,字迹清楚、工整,不得涂改、漏项、误写,以避免由于记录的缺陷,而成为日后纠纷的证据。   3.2手术体内置入物记录:必须认真填写置入物详细情况,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产品合格证粘贴于置入物记录单上,同时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均应签上全名,并把置入物记录单粘贴于护理记录单上,以便术后置入物出现纠纷时,我们能够提供置入物合格的证据。   3.3注意保存相关的输血资料:输血作为一项有风险的治疗,输血前,一定要有患者或家属签字的输血同意书,同时必须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才能输注,并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名,将交叉配血单、输血同意书、输血前患者血标本监测结果、血袋标本保存于病历中[1],一旦出现输血纠纷时能够提供可靠证据。   3.4注意保存与消毒灭菌监测有关的资料:手术室作为开放的、侵入性操作的场所,无菌要求严格,而手术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不能达到零感染,手术室护士应注重对空气消毒资料、高压蒸气灭菌物品监测资料、化学浸泡灭菌物品的监测资料、一次性物品资料的记录和保存,一旦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对消毒质量提出质疑时,护士能够提供消毒灭菌合格的资料,避免由于资料保存不齐全而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   4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很多护患纠纷的发生跟情绪因素有关。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注意和患者沟通,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尊重和同情患者,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护士产生一种信任感,可以避免许多由于工作上的误会而导致的护患纠纷。   5严格制度,依法行护手术室护理工作严谨、细致来不得半点的马虎、粗心大意。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度就是法规,是护理行为的框架,是质量的保证。有了制度意识,就有了落实制度的行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无论任何操作都按程序和步骤去做,只有依法行护,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医疗护理法律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