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企业年金的建构及执行

航天企业年金的建构及执行

 

企业年金被称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既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障的一部分,也是市场体制下企业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增加职工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一、航天企业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作为大型航天企业,养老和薪酬福利问题一直是人力资源和离退休工作的重点,相关工作为促进企业各项中心工作的推进以及为企业保成功、保和谐、保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在社会和企业新的形势下,企业养老保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   1.基本养老保险无法满足多层次需求   1992年10月,北京市正式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职工退休后的基本养老费用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实现了不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社保基金独立支付的安全模式,但其替代率水平较低,只能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退休人员保持在较低生活水平将给政府和企业造成越来越大的管理压力。如果大幅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社保基金将会面临难以承受的资金压力,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为了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更好地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我国已确立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的“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框架。国务院1991年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2004年初,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管理试行办法》,之后国资委、财政部等陆续颁布一系列文件,使企业年金由自由发展阶段进入转型阶段。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自2011年起,企业年金进入加速完善阶段。   2.航天退休补贴政策面临调整   航天退休人员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还享受航天工龄补贴政策,但2004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出台了航天退休补贴不再继续的政策,要求各单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并采用10年过渡期的方式保证新老制度平稳过渡和职工队伍的稳定。过渡期以后,一律不再执行航天退休补贴政策。另外,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下发《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规定了企业原有的补充养老保险应逐步过渡到企业年金,时间不能超过2008年底。因此,航天科技集团决定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制度,并得到了国资委的正式批复,即从2008年1月1日起,在航天科技集团内试行企业年金制度——采用分步实施的办法,选取个别经济效益较好、人工成本承受能力较强、民主管理规范的单位做试点。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成为首批试点企业。   3.航天企业自行补贴存在一系列风险   目前,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对离退休人员实施的是企业补贴政策,职工退休后,企业从当期管理费中按月支付补贴金。由于国家对企业补贴政策的规定不够清晰,企业依据不够充分,企业补贴政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补贴整体规模的不断增大和上级要求越发严格,企业在接受审计和审价过程中,企业补贴的合理性越来越受到质疑;二是由于企业补贴采用非积累、当期支付的方式,其受企业当期经济效益波动的直接影响很大,对职工个人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三是企业补贴调整难免存在一些难以掌控的因素和一定的随意性,对维护职工长远利益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因此,不管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航天科技集团试点要求还是企业自身需求来看,研究退休人员补充养老政策,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制度都成为航天企业面临的新命题和考验。   二、创建航天企业年金的难点   企业养老补贴政策既关系到大量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又具有极强的政策性。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建立企业年金,属于开创性业务,影响面广、作用时间长,既要消化国家及航天科技集团的各类相关企业年金框架或指导性文件,又需详细分析企业现状,使两者有机结合,成功解决平稳过渡、制度跨越的难题。   1.平稳过渡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目前退休人员人均享受企业补贴的水平为每月800元左右。与没有企业补贴负重或负重较轻的企业相比,公司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必须首先考虑和原有政策的衔接问题,以能够实现“老人、中人、新人”各项政策的平稳过渡。同时,公司在新时期又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新形式下,企业年金计划也要体现企业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施企业年金后,只有一定时限的过渡期,过渡期之后的退休人员,只能依靠个人账户上的累积额支付补贴。因此,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充分考虑各类人员的利益,保证平稳过渡是企业年金方案的关键。如何综合分析、考虑未来工资增长情况、人员变动状况、个人职业生涯薪酬增长规律、投资收益率等因素,结合现有企业补贴政策及已退休的各类人员企业补贴水平,合理设定企业留存比例,确定合适的方案,以达到实现平稳过渡(合理设定过渡期、资金缺口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是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和实施面临的最大难题。   2.制度跨越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最早完全由各单位自行支付,1992年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符合国家养老政策的项目统一由社保基金支付,剩余部分由企业自负(即企业补贴),后来国家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并印发了相关文件。但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并未实施补充养老保险政策,而是由企业补贴政策直接过渡到企业年金政策。这3种养老金制度的对比见表1。   3.影响人员多、时间长  #p#分页标题#e# 企业年金涉及人员多、作用时间长、情况复杂、接口矛盾多,其直接涉及目前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在职正式和临时职工4500余人以及企业未来新员工,间接影响到公司5000名离退休人员。由于是职工养老金与职工的寿命相关,仅以“中人”为例,按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寿命推算,“中人”退休后的平均余寿还有20多年,再加上20年的过渡期,作用时间较长。   三、企业年金创建与实施的框架、流程和方法   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首都航天机械公司认真制定了企业年金实施细则,广泛进行培训宣传,履行民主程序,并组织实施好缴费、投资、支付等工作,管理好企业年金日常工作;成功完成航天科技集团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系统内其它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动向、企业实施效果和面临的新问题,予以及时评估和适应性调整。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企业年金的创建与实施主要概括为“一个框架、一套流程、一些方法”。   1.构建企业年金管理框架   在企业年金管理构架中,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坚持以企业和职工(包括受益人)的利益为本,充分发挥企业、受托人的核心作用,实现纵向、横向良好的沟通协调,通过精准的账户管理、良好的投资管理等,为企业年金建立和发展提供正向的巨大推力,并努力实现企业良好发展、职工利益有保障的双赢目标。公司企业年金管理构架如图1所示。   2.流程的矩阵式管理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企业年金的创建与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实施企业年金往往是以流程为主的纵向模式,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则是在此基础上,实施关键过程、重点人员控制,对责任人、时间、标志等实施纵横交错的矩阵式流程管理,使每一个过程重点受控。同时,借用PDCA循环通用模型,针对企业年金创建、实施流程中的每一项内容,设计出执行程序,进行闭环检验,工作方法适用、有效。   3.企业年金创建与实施的一些方法   系统统筹规划。梳理企业年金制度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建立的思路、原则,既抓住企业当前主要矛盾,又放眼未来,认真制定企业年金实施细则,并对创建企业年金的环节制定作业计划,积极工作、稳妥推进,做到平稳过渡,同时体现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科学决策分析。梳理出一套有效的决策分析程序:拟定决策问题与目标→梳理约束条件→设立技术参数→方案利弊、目标冲突性分析→提出建议→决策。对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参考层次分析法的思路进行决策分析,如图3所示。   对每一个制约子因素都有一个或多个赋值,并对其对应的多种方案、多种情况作出几十种组合测算,模拟出各年度退休人员数量、统筹基数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测算各年度的资金缺口分布情况、过渡期、各年支付情况等。通过一轮轮测算,修正方案,最终确定实施细则的缴费分配办法,这是实施细则的核心。培训宣传。针对不同阶段的需求和不同层面的群体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的宣传、培训活动,讲究“本、点、力、动、效、评”,得到了职工的高度理解和认同,进而自觉参与,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中,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坚持集体协商的民主制度。   四、取得的成效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企业年金的创建与实施,从微观层面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明确建立企业年金遵循的原则思路,抓主要矛盾制定了缴费分配方案;为与原有政策良好衔接,实现平稳过渡,设计了专用条款用于“中人”补偿缴费及提前退休工种职工、女职工等人员的补偿缴费;在参加人员范围、权益归属等方面体现了企业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针对企业年金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决策的众多问题,采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使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良好的适应性。   从宏观层面看,企业年金的创建与实施优化了型号成本结构;适应国家政策调整,构建了企业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创建与实施是新时期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实践,并得到了职工代表和广大职工的认可,公司职代会表决获得全票通过。目前,公司4000多名在职职工已加入其中,方案平稳实施,基金运作良好,企业风险可控。   这一企业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一直以来退休人员领取企业补贴的现状,其养老金将不再依托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而是更加紧密地与职工个人和为企业服务期每年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为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