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性探索

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性探索

作者:刘佳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课程,由于特殊的教育功能,使其在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学科发展地位。当前,伴随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本人就理论和教学当中如何凸显时代性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能有所帮助。

一、丰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容,凸显时代性

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对一门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的高度概括,它是学科间相互区别的重要基础。一门学科只有确立科学的研究对象,才能建立它合乎逻辑的学科体系。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明确写到:“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即马克思明确把生产方式作为《资本论》的首要研究对象。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几乎都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生产关系,出现了不重视对生产方式的研究或撇开生产方式抽象地谈生产关系的现象。而当前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把财富增长和经济增长问题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集中在如何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其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达到该制度所能容忍的最大公平。因此,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已从以往主要研究生产关系转向生产力,主要研究市场中资源配置如何达到效率最大化的问题。这一社会现实,让以往主要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陷入了困境,甚至让人们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观点已经过时。固然,在财富对一国及个人的影响日益重要的今天,如何让资源配置合理、高效以实现国家富强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每一个人也包括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的。但弄清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背后的本质关系,弄清转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实质,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指导社会实践的必需。生产关系研究的弱化或缺失将不利于学生对当前我国经济关系的把握,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因此。政治经济学必须把研究对象坚实地树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在把握研究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二、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增强现实说服力

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应该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其理论必须具有现实实效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二战以来,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蓝本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和政治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如果教材理论不能根据实践变化而丰富和发展的话,必然削弱理论的权威性和信服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一些经济理论和经济范畴其含义和所指向的内容、范围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拓展,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对这些经济范畴及经济理论作出符合社会现实的解释和说明,使理论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如关于资本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而当前,资本与我国经济建设互为促进的功能已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对资本的界定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把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运动所具有的特殊形态上升为一般的话,显然不利于我国建设一个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只有正确界定资本的内涵,才能对资本的功能地位做明确的评价,而地位的清晰将有利于资本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再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它承认信息、科学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认为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劳动者,使劳动者的复杂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2]这样的认识与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化企业生产当中。一些学者因此对劳动价值论产生质疑,甚至否定理论的现实功能。要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唯有创新,依据实践去丰富和发展理论,这才是实现理论生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目前我们教材所使用的一些数据明显陈旧,如教材126页表8-1“美国制造业的剩余价值率”,引用的是1929-1985年的数据;在说明当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时,教材165页引用的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垄断组织。[3]数据、实例等如果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整个理论大厦的信服力无疑是受到很大的影响,课程教学的目的性和作用力也会大打折扣。

三、借鉴其它经济理论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夯实和发展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如上述所言,除自身理论应该随时展需要拓展和丰富外,还应引入、借鉴其他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及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此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论证能力。

第一,与其他经济学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20世纪中后期以来,区域经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包括汇率等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按理说,这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是应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普遍性、一般性好象联系不大。但实际上,一般的基本的经济关系与这些个别的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有着无法割裂的内在关联性;一般需要通过个别体现,个别通过归纳上升到一般。因而,给予这些具体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正确的解释和深入地分析是政治经济课程的时代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时展,恰如其分地借用和引入其它分支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有机地融合进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之中,增加理论的新颖性、多样性,丰富和拓展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借鉴其他经济学的现代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开创性的分析方法,对于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基本矛盾,合理预测社会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证明了这种逻辑分析的科学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以研究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无限欲望之间矛盾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经济模型和定量分析等主要分析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在实际的经济决策和管理中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实际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曾运用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方法解读《资本论》,从数量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资本论》的正确性,这种分析方法无疑让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得到承认和传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借用这种现代分析方法不会影响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只会让它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4]#p#分页标题#e#

四、创新教学方法,“激活”理论生命力

学生能灵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或通过实践深化理论知识,这应该是良好的教学具有的效果。问题在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有些理论创立的时间距离当前已有一个多世纪,如何让这些理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得到“激活”,从而证明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一般的传统教学是“理论+例子”的模式,即首先系统介绍理论,然后用一些事例来加以佐证。这样的案例教学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大,但也许仅仅起到解释理论的目的,无从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时展作深入的思考。在这方面,本人的体会是可以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开始时,没有系统介绍理论,而是通过某种现象或某个事例入手,让学生思考理论的时代作用,甚至可以让学生置疑理论是否已经过时,是否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教学的最后是总结、系统化理论。这样,在教学的开始环节学生就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的时效性及理论的内容也容易得到整体把握,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由于理论描述的背景距离当前已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学生对该理论的现实功能不了解或打着问号。因而,本人从全面介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各种现象入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些现象是经济危机造成的吗?它与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经济危机有内在联系吗?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解答此现象吗?这给我国经济建设起到怎样的启示?学生在整体把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导致的后果后很容易得出肯定的回答。教学的最后则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并从经济危机证明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的科学性角度阐述当前我国应该完善分配制度及产业结构等。这样,学生可以较容易掌握理论,并对理论的现实生命力有了更深的体会,教书育人的功能也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