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乡村经济重建思路

西部乡村经济重建思路

本文作者:石汉葵 单位:中共梧州市党校

一、对西部乡村资源状况的认识

(一)西部乡村资源,是一种在综合上落后的资源。资源是一切经济建设的基础,西部乡村之所以长期以来比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落后,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西部乡村资源条件脆弱,缺乏发达地区的种种优势。在薄弱的基础上难以建立巍峨的大厦,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地方,难以讨论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在西部大开发浪潮中,发展西部乡村的商品经济,使更多的西部乡村人民迅速过上宽裕、小康的生活,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而做好这件事的前提是,要做好西部乡村资源的研究和治理工作,把劣势的自然资源变为优势的资源。

我们说西部乡村资源条件落后,是指其综合情况落后,综合性评价得分比较低。至于一些个别性项目,往往不乏优质的东西,有的甚至在全省、全国来说还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得天独厚的、让人羡慕的。如果不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我们便很容易被这些个别事物所迷惑,一叶障目,使我们把握不到西部落后的本质原因。西部乡村资源与其他地区的资源一样,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资源、区域资源和人文资源三个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指山水田林气候条件等,这是资源条件中最为人们重视的主体部分。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非常之大,自然资源条件好的地方,都是可以称之富庶之地的地方。区域资源是指一个地方座落位置的优劣情况,主要是指它离城镇、港口、码头远近的情况,反映的是其受经济中心幅射的程度、交通便利的状况等。人文资源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二点:一是一个地方对商品经济的意识程度,二是劳动力的素质情况。

(二)西部乡村中一些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资源特征。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西部乡村资源落后,是一种综合上的落后。这种综合上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

1.商品资源缺乏,村民谋生主要还依赖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品位又比较低

与东南沿海及中原地区比较起来,西部是比较典型的传统农牧业区域,就整个区域来说,西部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欠发达,中等规模的城市的密度远不如东南沿海地区。在乡村地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特别大,而这些自然资源呈相对的劣势:山高、水恶、地薄、温差悬殊、雨量多寡极不均匀等等,凡是大自然里数得出来的不良资源的特点,在西部乡村几乎都可以一一找到对应的参照物。由于过份依赖自然,老天爷又偏不作美,所以长期以来西部的村民都比较艰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都主要集中在这一带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根本性的东西到目前仍然没有改变。

2.村民素质普遍偏低

首先是文化素质偏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每年也培养了不少高学历人才,但挡不住孔雀东南飞的冲击,短期内西部还很难扭转人才缺乏的局面。其次,西部乡村地区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比较差,即使有些人有一点突出的技能,也都是些农耕牧操作方面的行家里手,其他专业的技能人才比较少,善于开展商品经营活动的人才当然更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西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起关键作用的制约性因素。最后是人文观念滞后,由于大多数是传统农牧耕作区,人们重农轻商观念比较突出,在一些贫困山区更是如此。温饱即安,小富即足,怕担风险,偏重眼前利益等等,种种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陈旧保守观念,在西部乡村还是很有市场。

3.低水平的粗开发相当普遍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西部乡村群众跟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群众一样,意气风发,克勤克俭,创造种种人间奇迹,用有限的土地较好地解决了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西部环境虽然恶劣,资源条件相对较差,但西部乡民开发利用资源却也同样火爆,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本身的吃饭问题,而且也与全国各地农民一样,遭遇亦喜亦忧的卖粮难、卖菜难、卖果难的问题,由于西部交通条件较差,农副产品和普通劳动力大量过剩,说明西部乡村对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已经达到了必须深入整治才有出路的地步。

(三)西部乡村资源是一种开发潜力很大的资源。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感觉到,西部乡村资源属于相对贫困的资源、品位低、开发难度大,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西部乡村也拥有一些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所没有的资源优势,我们在讨论西部资源问题时,对这些也必须加以充分的注意:一是西部乡村资源是尚未实行商品性开发的资源,可塑性比较强。西部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没有包袱,商品经济的负面污染甚少,一张白纸,可以写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转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以后,稍加努力,便很容易见成效;二是自然资源数量巨大,无论是从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物产品种还是从其他自然资源情况看,西部资源的集合数量都非常大,随便可以超越一般中等国家,即使按人口平均计算,他们也远远超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数量也是一种力量,在巨大的数量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取得成功,其表现出来的经济总量会形成巨大的势能,深刻地影响着全国其他地区;三是市场潜力巨大。西部乡村长期滞后,人们的消费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在发达地区被视为普遍的东西,在西部远远尚未普及。随着西部村民逐渐走上富裕、小康的生活之路,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便会呈现出来,影响整个国家的商品物流走向和市场容量。西部这个巨大市场,目前也已经牵动着发达地区的目光,吸引了种种开发热情,是其他地方没有的独特优势。

二、改造资源条件,为发展西部商品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说西部乡村的资源,仍然有其自己的各种优势,但是,这种潜在的优势,在开发上是颇费力气的,还等待我们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其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共同进步,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行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从根本上调节社会分配不公,则是完成这个任务的重要的一步棋。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主张用开发组合的办法,对西部乡村资源进行重排重组,去掉粗糙陈旧的东西,提高资源的总体品位,把他们改造成为成为更具优势的资源,使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造福于西部乡村的人民。但组合改造,仅是一个非常原则的口号,在具体上应该如何操作,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地方都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此,笔者不揣冒味,也试提出如下一些意见:

(一)西部乡村资源的组合改造,必须是以发展特色商品经济为目标。首先是明确我们的整合改造,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而不是为了发展自然经济,不是为了提高一般农林特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这个强调是很有必要的,西部乡村传统经济意识浓厚,如果不对这个问题进行着力宣传,便很容易走入歧途,一些地区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一说改造资源就拼命地围绕提高一般农副产品产量打主意。结果是产品上去了,都卖不出去,成不了商品,还浪费了资源。其次,我们发展的商品经济,必须突出有特色的商品经济的规划。现在科学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乡村资源在一个区域内又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注意不够,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模仿,就很容易发展为雷同经济。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雷同经济缺乏竞争能力,是很危险的。在乡村资源规划改造时就必须很意识地加以注意,尽量立足于本地的资源特色,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经营策略,确保产品具有市场竞争能力。#p#分页标题#e#

(二)西部乡村资源改造工作,要引进市场机制并把它作为组织推动改造的重要手段。改造资源发展商品经济在一个地方来说,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国家的扶持帮助上。但是,由于我们的国家很大,各个地区的底子都很薄,在短时期内要国家对自己加以特别的注意和投资,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力量。同时,我们改造资源环境条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因此,改造的组织工作便应引入市场机制,使改造过程中权利义务对等,谁投资谁受益,自负盈亏。最后,要注意运用法律手段,做到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投资。西部目前尚是欠发达地区,资源力量相当匮乏,只有运用市场机制,才有可能吸纳更多的改造资金,才能达到顺利改造,开发西部乡村资源的目的。

(三)西部乡村资源改造组合,要注意提高改造成果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提倡依靠高科技手段对资源条件开展改造,首先就是因为高科技手段具有强大的威力,它可以使改造工作做得更快更好,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从经济角度看,西部乡村资源改造的任务非常繁重,高科技方法正好派上用场。普遍运用高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节约改造成本,提高本地资源条件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应该借助改造之便,有意识地加以考察,对一些适合本地生长能为我所用的科学技术,及时吸纳进来,形成我们自己的新项目,促进本地经济结构的优化。

(四)坚持地方特色的原则。这里提出的地方特色与我们上面提到的地方商品经济,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但强调的重点又不相同。后者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的一个方向。我们这里要强调的地方特色是在资源改造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有特色的东西。由于区域条件的不可替代及人文历史上的区域独特性,使任何一个地区都会有一些唯一的特色的东西,包括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人文传统。对于这些带地方特色的东西,包括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人文传统。对于这些带地方特色的东西,我们在改造一个地方的资源环境时,应该着力加以保护和利用,使之与发展经济的主旋律和谐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色经济。即使是由于技术或资金限制,一时利用不了的,也应妥加保护,为后代造福。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西部乡村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之所以比发达地区落后,除了资金投入少的因素外,基础设施薄弱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制约条件。在西部乡村资源改造组合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牵住这个牛鼻子,动员一切力量,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形象,增强区域吸引力。同时,西部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西部建设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关键的关键来抓好。否则,即使将来物质资源条件改善了,商品经济可以长足发展了,但由于本土人员素质不高,还得长期仗仰从外地引进人才,望人兴叹,本土人士难以成为本土资源的主人。

(六)坚持重视环保的原则。建设与环保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已经走过了不少弯路,为了急于把经济搞上去,有些地方在“发展才是硬道理”借口的掩护下,曾提出过“先致富后治污”的口号,结果是经济上了一个台阶,但环保的欠帐也相当大,回过头来治理,要花费数倍的力量,西部乡村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特别注意整治环境条件,明确树立“环保也是生活质量”,“生态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等观念,做到对恶化环境的项目少做,努力保持生态平衡。环保问题除涉及到人们生活质量之外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问题。在污染严重的地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往往是一些弱势民众,而受益者不会成为直接的受害者。从社会学角度看,污染问题不仅是单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会伤害人们的公平感觉,危及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环保与效率是一对难以完全协调的矛盾,从目前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实力看,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完全保持良好的环境,还很不现实,尽管如此,我们绝不能放弃环保,要竭力提倡在发展经济中充分重视环保问题。

(七)坚持适度集中开发的原则,这主要是指在整合改造西部乡村资源时,要有重点地进行,尽力往重点地区使,不要到处撒胡椒面,蜻蜒点水,遍地开花,遍地无结果。提出集中开发的原则,主要是考虑到二个经济事实,一是我们的开发能力有限,西部区域又如此辽阔,要使改造工作快出效益,必须考虑充分利用好原有的一些资源优势,把力量首先集中在城镇中心区域,自然资源特色优势明显、开发困难较小的区域,先在这些区域突破,以点带面,用中心幅射周边,创造良好的效益。二是在西部乡村地区,现在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脊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在生产落后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屈服于自然,是为了利用那一点点可怜的资源条件。目前,科学技术效益已非常突出,人们不应该再为利用那点可怜的土地资源而长期分散据守在险恶的环境里,应该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把那里的村民搬迁出来,这样做一则有效地保护环境,二则可以降低社会为改造资源条件而支付的成本,从而取得的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