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融资问题与解决方法

农村发展融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现代农村金融的基本观点   现代农村金融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个基本流派.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一这三种观点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农业融资理论中影响很大。该理论的前提是农村居民储蓄能力低下.使得农村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局面。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所具有的投资周期长、收益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等弱质性特点,使它难以成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因此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为增加农业生产、缓解农村贫困需要依靠财政手段,从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且需要建立政府控制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的分配。考虑到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应该低于其他产业,同时应该通过银行的农村支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促使农村高利贷的消亡。   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认为农村居民是有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注入资金;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的外部依赖性过高导致其贷款难以收回,农村高利贷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农村金融市场论主张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农村内部的金融中介,其利率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没有必要实行特定专项目的的贷款;∽芝。世纪90年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揭示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合理干预是必要的。由此导致农村金融理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者们认识到要培育稳定而有效的金融市场.减少金融风险,政府必要、合理的干预是应该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哺33.不完全竞争理论不完全金融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掌握是不充分的,单纯的市场机制是难以培育出合理、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即市场机制是失灵的。   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实效,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但政府不能取代市场功能,而是市场的补充。该理论还认为,政府为避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贷款收回率低下的问题.可以鼓励采用借款人联保小组或组织借款人开展互助合作等形式,同时政府应该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给予引导。   二、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融资需求   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需求,具体可以分解为农民融资需求,农业企业融资需求和政府融资需求。   1.农民的融资需求农民的融资需求可以分为生产性融资需求和生活型融资需求。当前,西部地区的用途主要是子女教育、医疗等应急方面的,还无暇顾及发展生产方面的融资。   东部地区的农户资金融通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支出,其比例高达58.17%。西部地区的农户融资的生产支出仅为28.47%•而其融资用途主要是子女教育,。另外用于医疗的部分也很大。这说明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农户收入低下,其融资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急需开支,但这并不表明西部农民不愿意进行生产性融资,相反却表明西部农民融资的需求非常强烈,其生产性融资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另外.西部地区农民基本生活耐用消费品的短缺。也导致其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生活性融资需求强烈。据有关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数量极度短缺,表明西部地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低下.但是另一方面表明西部地区的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强烈,或者说其生活性融资需求也是出于被压抑的状态中。   从农户融资渠道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农户愿意从亲朋好友处借款融资的比为35.10%.愿意从银行借款的比例为61.96%.愿意从民间借款的比例为2.94%。中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9.55%、38.60%和1.85%,而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64.47%、34.21%和1.32%。n”中西部地区的农户更愿意从亲朋好友处借款与金融机构的布置和服务质量较低有密切关系。   2.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   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包括生存性融资需求和发展性融资需求。生存性融资需求主要是指农业企业在其生产初期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等的需求和购买设备和建造厂房的需求。但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还必须要进行生产的扩大和升级,这就需要发展性融资需求,如企业为了产品更新、技术升级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活动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同时.农业企业的产业化和集群化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把农户、企业和市场有机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个过程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需要企业进行融资。   就目前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农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自有资金匮乏,从业人数、销售额和资产额较小,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西部地区的农业企业产业层次较低,部分农业企业属于农业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流通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经营的是初级农产品,生产技术简单、生产条件简陋、人员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下、结构单一、差异度低,品牌影响力小、竞争力弱,市场价格走势趋同性高,经济效益差。另外。西部地区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既要承担漫长的生产经营风又要承担市场行情变化产生的风险。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资金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经营风险大。这些特征决定了西部地区的农业企业需要融通资金进行升级改造。   3.政府的融资需求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向农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证农村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总和,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农业基础设施包括经济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别.经济性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道路、通讯、能源和农田水利设施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设施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然相对比较落后。口∞西部地区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求西部地方政府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改善这种局面,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也就导致了西部地区的政府融资需求大。#p#分页标题#e#   三、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融资供给约束   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融资供给约束主要表现在自有资金相对不足,金融机构支持相对不力,政府外部资金注入相对不强。   1.农村储蓄水平低下导致西部农村内源性融资供给约束明显   储蓄是资金供给的主要来源,而储蓄水平又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升,但相对而言。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扣除基本的生产性和消费性开支之外,剩余很少,导致西部地区农民储蓄水平低下,农村发展内源性资金供给短缺。部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也明显低于中部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又导致农民自身积累财富上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农民储蓄存款的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007年,东部地区农户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为19157.6亿元,占全国总数的59.74%;中部地区为8370.3亿元。占全国总数的26.1%;而西部地区仅为4540.4亿元。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14.16%。n33农户储蓄存款是农村金融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农民现金性收入来源少。农民储蓄存歙水平低下,导致诬部农村内源性融资水平低下,内源融资供给约束明显。   2.金融机构支持乏力导致西部农村正规性融资供给约束明显   在现代经济中,通过金融机构的间接性融资是个人和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金融机构对西部地区农村支持的乏力使得西部农村正规性金融融资供给约束明显。   金融机构对西部地区农村支持乏力可以从农村金融机构数的区域分布中体现。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分布状况和资产状况在区域间的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   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数都占有优势,说明东部地区农民正规性融资的途径相对畅通一些.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农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盘和资产总额都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农业贷款数量可以反映处于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国的区域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基本情况是东部地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数量最大,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最少。2007年底,东部地区农业贷款余额数为8358亿元,占全国农业贷款总额的53.76%,中部地区农业贷款余额为4715.1亿元,占全国农业贷款余额的30.33%,西部地区农业贷款余额为2475.2亿元,仅占全国比重的15.92%。n5’不仅如此,西部地区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幅度也落后于其他地区,图2表明西部地区农业贷款余额不仅数量小.而且增加缓慢,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3.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导致西部农村外部性资金供给约束明显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的财政收支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西部财政收支压力巨大(表4)。   西部地区较低的财政收入和较高的财政支出,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巨大,资金紧张,无力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直接的表现就是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总之.西部地区财政实力的局限,导致依靠财政支持解决西部农村资金融通困难的思路是不现实的。4.民间非正规金融交易的高风险导致非正规融资供给约束明显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民间融资日渐活跃,虽然在融资规模和形式上与东部地区仍有差距,但是发展迅速。目前而言.西部地区民间融资基本上处于地下或半公开状态,不能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干扰了正规金融的经营和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西部农村经济主体对民间融资存在较大的客观需求,使得民间融资活动(如私人钱庄和高利贷)有了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西部民间金融组织很大程度上未按金融业正规要求进行金融业务,同时加上经营者自身素质问题、管理问题使得其非正规性逐步扩大.另外西部民间组织的贷款利率偏高,往往是正规金融机构利率的数倍,使得借款成本增加,影响了融资数量。再加上西部民间融资往往伴随着非法集资、经营者卷钱潜逃等现象导致经济纠纷时有发生,而民间高利贷的盛行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这些都限制了西部农村非正规民间融资的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导致农民剩余资金较少,进而导致西部地区农民内源性融资供给约束明显;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持乏力导致西部农村正规性金融融资供给不足I西部地方财政实力的局限导致西部地区农村依靠财政的外部资金注入是不现实的;西部民间非正规融资的不健全导致非正规民间融资供给约束明显。即西部农村面临的融资供给约束现状比较严重,这必然会制约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的步伐。   四、克服西部地区农村融资供给约束的政策选择   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企业和政府有强烈融资需求的同时.由于农民储蓄率低、金融机构支持乏力.地方财政有限约束明显,民间融资不规范等因素使资金供给明显不足,因此如何克服西部农村融资供给约束势在必行。   1.完善现有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持西部农村发展的力度   首先要加大政策性银行对西部农村的支持力度。西部农村发展的弱质性决定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以自身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持来发展农村经济。现阶段应继续加强农业发展银行对西部农村的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拓宽农业发展银行在西部农村的业务范围.从现有单纯的对购销企业发放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转向对整个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个人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上.要加强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中长期贷款业务,集中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的政策性经营业务。农业政策性金融应服从、服务于国家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政策,积极配合西部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I其次.商业银行要稳定信用机构和业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将一定的信贷资金用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加强经营机制转换、充分利用资金和网络优势,加大对西部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邮政储蓄银行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农村零售业务体系.根据改革进程和风险控制能力扩大适合于西部农村发展的业务范围,促进资金回流农村。#p#分页标题#e#   2.积极构建适合西部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目前应采取措施引导和支持外资银行、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西部农村投资、收购和新设各种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适合于西部农村发展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各类银行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改善和扩大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进一步激活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同时要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组织改善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允许这些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上向农村银行融资。另外要鼓励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到西部县域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适合于西部农村发展的农业保险经营网络,可以考虑建立和完善适合于西部农村的证券业和农产品期货业务。   3.加强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应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要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区内金融资金回流——引导区域外资金流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具有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融治的银企合作关系健全的中介机构,对于改善和保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政府要发挥重要作用。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政府必须在产业、财政、金融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其传递过程是:政府提出区域农村发展规划——开发性金融资金流入——吸引商业性金融资源流入——区域农村金融配置总量增加——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n∞因此,西部农村要改变融资供给约束的局面,就要在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努力采取措施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具体而言政府要采取措施改善西部农村信用环境、健全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步伐,同时要构建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4.进一步加大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转移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西部地区长期积累的发展矛盾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基本公共服务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特别是西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国家财政投资对于西部倾斜是完全必要的,特别是在西部财政存在较大负担的前提下更应该如此。国家对西部的投资应该用于西部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同时国家也应该考虑加大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这对于缓解西部财政压力.进而增加西部地区对农村的投入是必要的。增加西部地区农村的投入.将有助于增强西部农村自身发展能力,使西部农村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促进西部农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