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运输的进展

低碳交通运输的进展

 

1引言   2009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将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通过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支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指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是转变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行业之一,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潜力还很大。在当前中国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低碳交通运输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低碳交通运输的内涵   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目的是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最终降低以传统化石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   2.1低碳化   交通运输发展是力求不断“减碳”的过程。由于运输工具必须依赖能耗,除非使用洁净能源(如太阳能等),否则交通运输难以实现无碳化,只能是不断低碳化的发展过程。重视减排,尤其是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节能”和“减排”都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既要重视“节能”,更要把“减排”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2.2综合性   低碳化的手段是多样的,既包含技术性减碳(如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也包括结构性减碳(如通过优化网络结构、运力结构等提高能效),还包括制度性减碳(如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低碳化的途径是双向的,既包括“供给”或“生产”方面的减碳(如提供一个更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也包括“需求”或“消费”层面的减碳(如鼓励公众乘用公交或骑自行车等)。   2.3系统性   完整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应包括3个基本的系统。一是节能减排基础支撑系统,这是低碳体系建设的第一步,还需加大推进力度,把传统工作系统化提升;二是清洁能源优化利用系统,积极发展新能汽车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三是公众出行社会引导系统,要运用一切法律、经济、技术乃至公德力量,正确引导公众的交通消费。   3交通运输的影响   低碳交通运输管理,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传统运输仍然占主导地位。运输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消耗能源和资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这些都直接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3.1运输功能的资源代价   运输是劳动密集型和高资源消耗型的,运输功能中的资源代价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此仅对自然资源消耗进行分析。(1)设施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线路和港站建设都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量十分巨大,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的占地数量相对更大,沿着铁路或公路布局的货运站也会占用大量的耕地或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2)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运输工具的驱动需要很多的能源,没有了能源,一切运输方式都将陷入瘫痪。尽管可利用能源很多,但是由于技术成熟性以及经济性等原因,除了铁路的电力牵引方式外,其他几种运输方式几乎完全依赖石油这种污染性能源作动力。(3)工具对矿产资源的消耗。运输工具的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铁、铜、铝等矿产资源。实际上,矿产资源在运输业中的消耗量会高于其他许多部门,只是由于运输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对资源的需求量而被忽视了。   3.2传统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据测算,仅航空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所应承担的份额,在2000年时已高达9%。而国际海事组织2007年的报告显示,以干散货和集装箱为首的海运业每年排放8.7亿t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2]。以我国上海为例,2009年,上海汽车保有量达到146万辆,机动车碳排放已占到全社会碳排放的相当比重。在上海客运行业能源消耗结构中,社会客车占65%、出租汽车占17%、公共汽车占10%、轨道交通占7%、轮渡占1%,个体机动方式作为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的主体,是最大的碳排放源[3]。   (1)大气污染。在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来源。汽车等排放的尾气中包含有很多的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关部门曾对机动车保有量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了相关性统计,结果证明,城区中氮氧化物浓度与汽车保有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系数为0.973,这说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导致了城市中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其中50%的铅排放物与运输有关;50%的氧化氮排放物是由运输产生的;运输产生的CO2几乎占了CO2总排放量的40%,其中有98%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其中80%是由货车运输引起的)[4]。   (2)噪声污染。交通噪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发动机、轮胎摩擦、喇叭、空调、排气等等。另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机械也会对附近的学校、医院、村镇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带来噪声污染。由于“低碳运输”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发展“低碳运输”,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使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对策  #p#分页标题#e# 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必须站在交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从交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上着眼、全局上统筹,要组织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注重把节能减排意识贯彻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各个领域。   4.1完善城市轨道交通   与道路交通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污染少和安全舒适,且与城市道路无平面交叉等优势。此外,噪音和空气污染等环境方面的损失仅为道路交通工具的6%~10%,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是满足人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佳方式,今后对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低碳交通运输的发展。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单位运量能耗,公路是铁路的13~16倍;公路运输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比铁路高30倍;在同样的运量条件下,修筑公路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是修建铁路的4倍[5]。特别是随着铁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   4.2加大运输节能监督管理力度   全面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燃料消耗量检测、车型动态管理、车辆配置及相关参数核查等配套监管制度,建立《道路运输证》配发与车辆燃油消耗量监测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汽车美容装潢市场,提升服务水平,推广节能减排设备、工艺,开展汽车美容装潢企业星级评定工作,实施驾驶培训经营性教练场标准,推动经营性教练场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规定,强制淘汰单壳油轮,加速淘汰耗能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船舶。   4.3培育低碳交通运输相关技术与产业   (1)试点应用蓄电池汽车驾驶模拟器,推广应用超声波清洗、无尘干磨、洗车中水循环等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荐双燃料车型,鼓励使用天然气,使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以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短途客运为重点,积极推动LNG、CNG等清洁能源车辆,加快出租汽车油改气步伐,提高清洁能源为动力的营运车辆、船舶市场比重。(2)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采用新方法,减少原材料的消耗。例如路基换填施工中采用废弃的钢渣,在新建道路时加强对老路老桥的合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在路网改造工程中大力推广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和旧水泥路面改造等新技术,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单位能耗的有效下降。(3)加快“油改电”、地面电源替代船舶和飞机发动机辅助发电以及车船节能减排等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4.4推进节能减排专项行动   组织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专项行动;在渤海湾、长三角等地组织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总结和推广“两型”港口建设的经验和技术;总结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示范工程经验,扩大不停车收费规模;在民航系统加强空域规划研究,优化空域结构、开辟使用临时航路。   4.5建立健全货运信息服务网络   大力推动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加快公众交通出行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的建设与推广。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充分提高效率。发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方式由于其运输环节和运输工具能够密切衔接和配合,使得货物在路途停留的时间最小化,保证货物准确、及时运达目的地,因而相应降低了货物库存量和成本,同时又可省去运输包装,减少所运商品因运输保管不当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加快发展内河航运,发挥水运节能减排的优势,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