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高端物流经济关联性分析

海洋高端物流经济关联性分析

本文作者:罗永泰 张颖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海洋经济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我国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高端物流平台的支持。具有高附加值、高信息化的高端物流平台,将带动沿海地区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承接国际新产业、新产品的转移与升级,对未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外,海洋经济这个概念并不常见,仅见于少数的海洋统计报告及发展政策中。2004年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将“海洋经济”明确定义为“直接依赖于海洋属性的经济活动,或在生产过程中依赖于海洋作为投入,或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海面或海底发生的经济活动”[1]。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相对应用比较广泛的是2007年国家海洋局起草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的国家标准”中启用的海洋经济(oceaneconomy)定义,即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综合。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资源消耗型到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和相应的物流服务能力的基础之上。

近几年,高端物流平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关注。国内学者李芏巍(2008)将高端物流定义为:物流过程中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物流一体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是一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集成系统。包含:物流策划与供应链的管理咨询系统;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设计;物流与供应链实施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全球化的网络服务;物流信息化与信息化网络服务;供应链上多个环节的资源整合服务;物流的特殊服务[2]。刘念(2009)认为,高端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物流形态,它是处于供应链高端的物流活动,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产业带动力、高辐射力和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特征,并且符合世界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即:物流内涵的向外拓展、物流过程的上下延伸、物流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3]。武京军、刘晓雯(2010)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区位熵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考察沿海各省2001—2008年海洋产业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海洋物流运输业在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关联排序中位列第一[4]。

高端物流平台集科技人才、科技信息及产业供应链专业化管理于一体,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支撑力量,其聚合并优化海洋资源,为客户提供贴身供应链解决方案。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物流平台的同时将带动沿海地区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承接国际新产业、新产品的转移与升级,对未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构建高端物流平台,提升与海洋产业相关的物流发展水平,促进物流新技术在海洋经济领域应用,提高通关效率,优化港口环境和服务水平,以高端物流为纽带,促进陆海统筹发展,就成为全球和全国沿海城市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连云港、青岛、厦门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都陆续提出了“发展高端物流、建设高端物流产业园区”的物流业发展思路。因此,研究高端物流平台与海洋经济发展联动作用及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端物流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

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加上港口建设等使得海洋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物流业在此过程中得以大力发展,陆与海的有效结合形成促进物流发展的两个双翼。笔者研究海洋经济与高端物流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目的在于通过以高端物流为纽带,实现海陆统筹、通过协同发展来促进双方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优资源配置。

(一)实施沿海开发战略

当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为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海洋经济意识普遍增强;人口、经济向沿海地区聚集,人类经济活动与海洋资源利用的联系日益紧密;河口海岸和河口岛屿成为海洋经济开发的热点和重点。在我国,一系列数据也可以说明,国民经济正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经济。在推进海洋开发的过程中,应由浅海向深海延伸、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把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海陆统筹的港口集疏运、能源供给、水资源保障、信息通信、防灾减灾等网络,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基于此,我国海洋经济布局包含了整个沿海地带。从北往南看,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及2011年批复的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规划和成立的舟山群岛新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带状和点状空间布局基本成形。

(二)实施港口发展战略

港口既是海洋运输的必经通道,又是高端物流的重要节点。在当今国际供应链系统中,港口集成了系列服务功能,为沿海城市带来大量的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并以其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为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加之内陆无水港的发展以致现代港口物流追求的集运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物流运输方式从车、船换装提升到联合运输、联合经营等,港口为此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来满足需求,港口从传统装卸服务发展成为以国际集装箱为主的门到门多式联运[5]。港口发展战略可以有力地推动港口和港口产业的发展,港口和港口产业的迅猛发展又能有力地推进城市及其经济圈的腾飞。当今港口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沿海城市吸引和集聚现代工业、物流业的最佳区域,是一个区域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和推动力。根据《全国港口布局规划》,港口建设和航运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港口建设方面,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地区要尽快建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珠三角地区要有效整合港口资源,完善广州、深圳、珠海港的现代化功能,形成与香港港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珠三角港口群体;天津滨海新区要建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江苏沿海地区要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打造泛北部湾港口物流中心。港口不仅成为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催化剂,而且吸引了大批的商业机构聚集于此。国际经验表明,港口及临港经济区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其设施规模,而在于因地制宜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因此,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把握发展机遇,是各级地方政府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不能不关注的主题。#p#分页标题#e#

(三)海陆联动战略

海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国内、外实践也表明,单纯的海洋资源开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有限的。加强海陆经济的联动,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和布局对接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使得海陆关系越来越密切,海陆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和经济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陆海结合,以陆带海,以海补陆,综合利用,既可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取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沿海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前景。在实施海陆联动战略中要打破海陆分割的二元结构,破除海陆界限的束缚,树立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海陆一体化发展新理念,统筹规划海陆产业、统筹配置海陆资源要素、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治生态环境,把海洋与临海、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集中力量,开发大港口,紧盯大项目,培植大产业,抢抓大配套,形成强力推进沿海、沿江开发的态势,促进陆海联动,形成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调、整体推进的新格局,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高端物流平台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国际化知名自由港均制定并着手实施以构建高端物流平台为切入点,发展海洋经济。我国实现高端物流平台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实施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构建高端物流支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1.大力发展物流金融。随着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加深,国际航运中心要求同时是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基本规律。目前伦敦在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仲裁、海损理算等航运金融业上具有无可争议的领先位置;纽约、汉堡在航运融资、船舶融资领域,东京、纽约、汉堡在海上保险领域,香港、新加坡、纽约在航运资金结算及国际航运价格衍生品交易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相对而言,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迅速增加,在全球10大综合港、集装箱港中均占有半壁江山,但航运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为此,国发[2009]19号文件中,把上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重点放在了通过航运融资、海事保险、航运交易、航运资金结算等航运金融服务的培育上。近年来,上海决策层也明确提出将上海港的发展重心,从货物吞吐量增加转移到以航运金融为核心的航运服务业培育上。

2.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林绍花(2010)认为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大力发展战略型海洋新兴产业,提升海洋经济的素质和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力量[6]。目前,国际上海洋高技术发展有以下五个重点领域,即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底勘测和深潜技术。在这五个重点领域中涉及到高端物流的有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底勘测两大重点行业,这对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高端物流的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优化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效率、优化服务,更加有效地促进区域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协调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完善海运配套服务体系。在国内、外海运企业和海洋运输产业发展的同时,集国内水运服务企业、国际船舶公司、无船承运业务企业、国际船舶管理公司、外籍航商办事处等多种服务机构或企业于一体的海运配套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善。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政策配套机制,重点发展提供融资咨询、融资担保、结算、通关、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引进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物流及相关增值业务的综合服务型企业。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依托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点,再通过这些增长点向周围辐射、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目前我国海洋经济中的物流业大部分还处于低端产业,在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背景下,打造高端物流平台将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以临港经济为依托,打造高端物流平台

物流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物流的形成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繁荣的物流背后都有强大的区域经济作后盾。物流业的发展是港口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大港口只有与大工业相互依托,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激活腹地发达的物流业。因此,打造高端物流平台,实现“原料产地→海洋运输→临港工业制造→多种运输途径→进入不同区域市场”的大生产和大运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将充分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1.构建冷链物流平台。目前,在我国海洋水产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已经成为造成物流体系增值服务水平偏低和物流主体发育不良等问题的重要因素。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发改委、农委、交委、商务委、供销社等部门的横向联动以及政府、物流协会、企业的纵向联动。一方面各部门应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相关企业合作支持加以运营,合力推动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加快发展海洋水产的冷链物流,已成为未来市场不可阻挡的强烈需求和发展趋势。我们应建立以国有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为支撑,打造全程低温冷链物流体系,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条件的支持下,抓住发展的关键时刻,与国外企业合作,加快冷链物流项目进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冷链食品的运输及下游销售,上台阶、出亮点、增绩效,迅速抢占市场。在构建冷链物流平台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包括:(1)制订各类海洋水产品原料处理、分拣加工与包装、冷却冷冻、冷库储藏、包装标识、冷藏运输、批发配送、分销零售等环节的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制定冷链各环节的有关设施设备、工程设计安装标准;(2)围绕海洋水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制定数据采集、数据交换、信息管理等信息类标准;(3)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HACCP、GMP、GAP、ISO等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4)对于海洋水产品等密切关系居民消费安全的产品,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其次,要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培育和壮大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p#分页标题#e#

2.构建物流金融平台。我国金融物流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外物流企业都力求抓住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积极开拓自己的金融物流业务。近些年来我国金融物流业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展很快,众多的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将金融物流这一理论成果应用于实务,开展了一系列金融物流业务。中储、中外中远物流、广东南储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怡亚通、越海物流、飞马国际等新兴物流企业,UPS、DHL等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金融物流市场已经占据了各自的竞争优势。物流金融是银行热衷开发的信贷产品,是中小企业欢迎的融资渠道,同时给物流企业创造了监管合作的空间,形成多赢的局面。因此,金融物流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

3.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化将成为物流产业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内容。现代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包装、配送、仓储或者寄存等常规服务。由常规服务延伸而出的增值服务正在成为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物流信息改造及物流平台建设将涵盖加强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冷链等物流新技术;以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为支撑,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加快建立安全、方便的网上支付体系,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集中。以企业、产业的信息需求为动力推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以物流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储存、信息共享和信息使用为核心的标准化、多功能、一体化物流信息处理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联互通。

4.构建供应链平台。供应链管理观念的形成和供应链平台的构建将加速物流服务方式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企业物流整合,分离外包速度加快,外包的方式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向供应链一体化深入,制造业与物流业进一步融合。金融物流就是物流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的结果,物流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创新业务,其核心是物流融资,即物流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合作创新,对供应链上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企业对处于银行和物流企业监控下的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授信的偿还。

(三)以临港经济为纽带,促进临海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

推动临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企业开发资源,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港经济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发展服务模式,正在成为未来沿海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依托港口发展枢纽经济,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港口和区域经济的快速驱动下,临港经济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优化的港口效率、环境和服务水平将作为临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优化的航运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完善的港口联络协调机制,简化的通关流程和促进服务便利化的改革政策等,对进一步提高港口工作综合效能,提升港口集聚和辐射功能,对提高我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临港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临港经济为纽带,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保护“岸、滩、岛、景、渔”等资源,坚持海陆统筹、合理布局、增强陆海资源互补性、产业互动性和经济关联性。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海洋公益服务,合理布局发展空间,突出海洋新兴产业的核心地位,把积极培育和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五大产业作为我国临港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以上举措将天然的临海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海洋经济优势,使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结语

发挥海洋经济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发展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业,形成全球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最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使其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强有力的基地。从欧洲新航路开辟以来,所有崛起的国家都是依靠海洋经济,当今世界,各沿海国家都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经济的投入,优化海洋经济布局,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笔者的研究再一次证实,没有健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及高端的物流平台将不足以支撑海洋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因此我们需建立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型资源配置和投融资机制,以高端物流平台为支撑,发挥金融市场作用,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推动海洋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引进、培养相关人才,在此基础上开发、经营好海域资源,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