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融资体制评介

财政投融资体制评介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的方式、触通预算内外的长期投资资金及其它闲散资金,集中由财政部门管理,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贷款方式,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前提下支持企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财政投融资本质上属国家信用的范畴,是在财政政策导引下的融资和投资的有机统一,它综合利用了社会闲散资金,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日本肘政投融资体系评介   财政投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其中尤以日本为典型.日本财政投融资亦称‘第二预算”,是以实物资本形成为目的的政府金融活动,具体而论,即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以出资(入股)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入政府企业、地方政府、民间企业以及居民家庭的金融活动.日本经济能够成功并维持长达20年久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备的财政投融资体系,利用其筹集大量长期性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高新技术开放,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l)大藏省资金运用部资金.包括:邮政储蓄存款、厚生年金、国民年金、互助年金、回收金等资金;(2)简易保险资金;(3)产业投资特别会计;(4)政府保证侦、政府保证借入金。   日本财政投融资的资金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运物、通讯等基础设施部门提、供所需的巨额资金,积极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有选择地对民间企业进行投资弥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私人资本的不足:财政投融资运用兼顾公共性和收益性两方面,其领域包括:住宅、环境整治、厚生福利、文教、中小企业,农林渔业国工保护与灾害拯救、道路、运输通信、地域开发、产业技术、贸易及经挤合作、资金运用等。并且在不同时期、财政投融资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投资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日本,财政投融资是由大藏省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大藏省每年要编制《财政投融资计划》,根据各项政策目标需要、并结合一般会计预算情况,确定各项用途的分配额,且大藏省直接掌管着资金,可以直接将资金调度到位确保计划的实施和各项政荤目标的落实。日本财政投融资金的使用不是委托一般金融投资机构,而是建立特殊投资机构专门从事这一工作.诸如两库旧本进出口银行、日本开发银行)十库(国民金融公库等十个公库)一基金(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以及公团,公库等专门的财政投资部门。   日本财政投融资作为政府行为,对国家财政有极大的补充作用。其一,财政投融资对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方面的补充作用主要是通过消化公债来实现的。如1986年国家财政投融资认购国债50000亿日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投融资计划资金总额的1/5,占当年发行国债总额的1/4。其二,财政投融资资金在国库短期资金调度或调控国债市场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三,财政投融资资金使用以政策实施为目标,主要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政府实施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四,在政府的经济稳定政策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政府经济稳定政策的关键是总需求调节,要求政府采取与国民经济“热”、“冷”相反的灵活的支出政策。由于一般会计预算具有支出刚性和支出调整时间滞后的缺陷,在总需求上的调节显得乏力,相反财政投融资具有灵活变动性,调整余地大、为稳定经济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我国的财政投融资体系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要较快地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一般金融资本投资动力不足,财政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投融资便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一)其必要性体现在:   第一,是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阶段,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滞后需要财政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比照日本财政投融资的作法,在不增加社会税收负担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收支规模,充分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仍具有可借鉴之处.   第二,是弥补国家财政信用不足的需要。我国的财政信用筹资规模小,领域狭窄。这些资金始终在国家预算的范围内周转,不仅资金量小,而且调度缺乏灵活性,如果采取投融资政策,把资余来源延伸到邮政储蓄资金、各种保险资金,其资金量大且稳定可靠.   第三,是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必须以财政拥有大量资金为前提.在1992年底累计硬赤字达9.5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很难形成足够的调控能力;相反预算外资金却增长很快,1990年达2700亿元,几乎和预算资金持平,相当于社会财力的20%,国家资金的1/3,虽然这部分资金也属于财政资金,但却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且其来源渠道多,甚至改头换面吞食预算内资金不仅肢解了财政职能,还助长了不合理需求,形成国家财政由于缺乏资金而宏观调控乏力,同时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统一管理之外的畸型财力分配格局。因此,财政部门有必要通过财政投融资掌握一笔有偿性财政资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资金,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财政投融资体系的资金来源。   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应严格区别于一般财政资金来源,它吸收的应是有偿的长期性的资金。结合财政投融资的一般原则和我国国情,可考虑以下几个来源。   1.政府预算中用于长期产业投资的部分,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中的沉淀部分,历年积存的各项周转金,财政间歇资金,以及经常性预算的结余等.这类资金本来就属财政资金,并已在财政内部流通起来,关键是搞好统一规划,合理调动。 #p#分页标题#e#   2.发行国家中长期建设债券和地方财政建设债券.我国现在一年举债仅200多亿元,在城乡居民储蓄和手持现金高达1.3万亿元的情况下,放开一点,一年举债800亿元是可能的.目前公债发行的难度较大,关键是受股票、证券的冲击而不景气。在理顺公债、股票、证券的关系的同时,提高公债的信誉,简化券种,增加品种,提高发行频率,缩短发行周期,以各专业银行承购和企业、个人自愿认购为发行对象并要求国债利率市场化,使发行价格具有竟争性。另外,适当地发行地方财政建设债券,以弥补国家长期投资的不足。   3.将邮政储蓄、待业保险、养老金保险、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结余和房改资金的结余,纳入财政投融资体系。当前,要疏通这部分资金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国务院正式发文等。同时应明确,财政同邮电、保险部门不是资金“平调”关系,而是信用关系,必须设计适当的利率。之所以把这部分资金纳入财政投融资体系,乃异因为这部分资金稳定可靠、且数额较大,例如1991年全国职工待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沼.64亿元,滚动结余189.53亿元从1988到1”1年结余平均递增28.77%,滚动结余平均增长“.59%,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但其使用效益却不高,通过财政投融资政策,可以正确引导其流向并提高其使用效益。   4.企业上交利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它对国家的主要贡献是纳税,由于它的财产全部或部分归国家所有,应根据盈利情况上交部分利润(实质上是一种分红)。企业上交利润是财产收入,它与税收实质不同,而且具有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纳入经常预算并不可取,可作为国家财政融资的一个无偿的来源,一方面可投资于中长期建设,一方面也可用于弥补经常预算的不足。   5.跨地区融资。财政跨地区融资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在国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和部门的资金实力相差悬殊,对资金的需求和运用也大不一样,这种地区间部门间的资金余缺为财政跨地区融资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相关地区间,有共同受益的基础设施或基础产业,更应采用“放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跨地区融通建设资金。另外一种形式是利用外资、在当前形势下,财政融资可借助政府信誉,大力吸收外资,也可以财政担保方式鼓励企业和部分投资项目大胆利用外资,以此建设一些大型工程。 (三)财政投融资资金的运用.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政府财力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不平衡状况严重,当前情况下,财政投融资首先应加强能源、交通、原材料、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农业和教育等,下一步则考虑中小型企业、生活环境、福利设施的建设。这其中必须明确的是,财政投融资作为拜种信用行为,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无偿拨款,但它又决不是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它强调宏观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非具体的某个微观项目的投入产出问题。否则,财政投融资就无异于银行信用了。财政投融资资金可用于一定程度上弥补财政调度资金的不足。诸如在粮油收购时期的财政资金不足,短期性购销长期国愤的周转金不足等等,均可向财政投融资拆借。   另外,财政投融资资金在调节经济波动时,应采取与金融市场行为相反的步骤。在投资膨胀时期,银行和私人等民间资本必定充斥市场,寻找投资渠道。从纵向上看,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所需资金较易获得,此时财政投融资则应抽紧其资金投放量,适当地退出一部分投资领域,以防止投资过度膨胀,激化通货膨胀,相反.在民间资本投资动力不足时,财政投融资则扩大投资规模,一方面满足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正常资金需求,一方面诱发各方而的资金投入,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总之,财政投融资在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时一定得掌握其营运的最佳时机和最佳量度。   (四)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最大限度上发挥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效果,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是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因为财政投融资活动涉及面非常广,如果没有健全的法规与政策作保障,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也就缺乏法律与政策依据,其结果是不难设想的。   其次,要有统一严密合理的财政投融资计划。本着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计划安排与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以及国家预算安排的协调。   第三,要有一体化的财政投融资管理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宜在原财政部领导的中国投资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长期投资发展银行、仍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财政职能由其承担,将原财政直属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并入长期投资发展银行。该银行与其它专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管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和融通的闲散资金,而不是依靠吸收社会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