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情况浅析

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情况浅析

作者:王佳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巴彦淖尔市财政收支呈现跨越式发展趋势,2009年全年财政收入达到87亿元,同比增长37.26%;财政支出141亿元,同比增长51.3%。财政收入的强劲增长,带来了财政支出状况的明显改善,使我市的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支出投入加大。

一、巴彦淖尔市公共财政建设情况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财政投入方面大力向民生倾斜,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2003~2009年,全市用于民生的支出由6.09亿元增加到43.71亿元,年均增长38.9%,高于一般预算支出3.37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由30%提高到3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由6112元和3015元增加到13893元和8066元。

(一)教科文资金支出。2009年支出13.4亿元,是2003年的4.2倍;年增幅在9.49%~15.78%区间波动。2009年支出增幅同比有所降低,是由于2009年全年财政支出基数抬高所致。

(二)支农支出。2009年支出8.29亿元,是2003年的7.7倍;年增幅在4.37%~7.18%区间波动。2009年支出增幅同比有所降低,是由于2009年全年财政支出基数抬高所致。

(三)医疗卫生支出。2009年支出6.33亿元,是2003年的6倍;年增幅在3.13%~4.59%区间波动;2004年支出最低。

(四)社会保障支出。2009年支出10.99亿元,是2003年的15.5倍;年增幅在3.05%~7.76%区间波动。(五)环境保护支出。2009年支出4.67亿元,是2003年的95.5倍;年增幅在0.21%~3.30%区间波动。

二、巴彦淖尔市财政支出特征

(一)民生支出占比逐步扩大。近几年,巴彦淖尔市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投入的一个重点领域。优先安排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要,重点解决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养老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以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2009年教科文、支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支出合计增幅比2003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

(二)民生支出具有一定弹性。从支出弹性上分析,2004年至2009年巴彦淖尔市支农、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平均支出弹性系数都大于1;教科文和医疗卫生平均支出弹性均接近1;尤其是环境保护平均支出弹性为6。充分说明当地政府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意识。综上分析,巴彦淖尔市对民生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其资金投放速度超过总体支出增长水平3个百分点。

三、公共财政力度加大,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自2004年进行粮食直补以来至2009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8.66亿元,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粮食总产达到58亿斤,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66元,同比增长31.6%。财政支农资金由2003年的1.0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29亿元,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和农民生活条件。

(二)科学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培育国家科技创新试点企业5家,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获得专利785项;其中:发明专利171项,实用新型专利459项,外观设计专利155项,较去年的726项增加了59项。2009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0.7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0.8万人;普通中学67所,普通中学在校生数为9.3万人;小学143所,小学在校生数10.3万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1.6%。

(三)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市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5万人、60.5万人、9.5万人、7.8万人、10.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加154元,达到1349元。提高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月人均增资500元。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解决失地农民、困难职工社保问题,参保人数达1.3万人。城乡低保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628元和901元,较上年提高612元和257元。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05元,参合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5万人,占全区参保人数的10.4%。

(四)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末全市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0个,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2.64亿元,关停并转迁企业2个。年末全市共设立各级自然保护区6处。设立部级生态示范区1个,总面积为1.7万公顷。

(五)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7%;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5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1%;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2009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501个,提高了新农合筹资标准。全市新农合地域覆盖率达到了100%,参合农牧民95.1万人,占常住农牧业人口的98.4%。截至12月底,共为11.1万人次参合农牧民报销门诊医药费用243.9万元;为9.7万人次大病统筹住院参合农牧民报销医药费用10558.92万元;为0.2万名住院正常分娩产妇补助18.5万元;为0.3万名慢性病患者门诊补助158.4万元;为2.1万人体检补助32.1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支出比重偏少。从2003年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来看,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就业、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为60887万元,占总支出的26%;而2009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为437058万元,占总支出的30%;略高于2003年。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出中的50%主要用于民生。由此可见,当地用于民生支出比重偏少。

(二)社保基金收付环节多,管理机制亟待改善。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巴彦淖尔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迅速增长,社保资金也逐年攀升。但目前当地社保资金收付并没有完全进入国库部门管理,中间涉及环节比较多,导致资金管理风险较高。

(三)公共财政支出中,部分专项资金结构仍不尽合理。在农业支出方面,近年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重点是大型灌区更新、大型水库工程除险,对和农民生产直接联系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教育支出方面,近年投入重点是人员经费,而公用经费投入不足。

(四)环保意识欠缺。虽然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各级政府把注重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但由于当地经济建设主要以工业为主,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存在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企业经济效益的现象。#p#分页标题#e#

五、有关对策

(一)深化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设,加大民生支出力度。一是明确财政支出的重点保障范围。要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财力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倾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二是要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资金拨付比例,保证当地各项民生支出得到正常运转。

(二)加快国库信息化建设步伐,为社保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管理提供条件。国库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涉农资金、养老金等的直接拨付变为现实。而下一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实时完成税收申报、缴款整个过程,推动社保基金国库收缴、发放和农民养老保险终身信息记录,使国库服务于社会的保障能力大大加强。

(三)加大生态和环境建设力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当地财政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鼓励、引导企业采取循环经济生产方式,或融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努力把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做到经济总量大增而污染指数不增,附加值大增而资源消耗大减。要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大力支持巴彦淖尔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