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进展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进展路径

 

近年,在社会需求的强力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高职业人才;办学主体多样化,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办学经费投入多元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贴近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多样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某些高等职业院校甚至成为大中专毕业生职业训练、提高的重要场所。高等职业教育在其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规律和特点,有着自己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型,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习教学为主,比较固定的外联对象——与产业界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天然的联系等。这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社会上轻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思想仍较为严重,政府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校均学生规模较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实习实训条件落后,高职业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高等职业教育保障系统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后劲,特别是严重影响高职业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考察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接触到国际上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如“终身学习理念”、“市场理论理念”、“能力本位教育培训理念”、“劳动力本位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等。这些职业教育理念和理论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理论,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营造尊重职业人才的良好氛围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重道轻器”等观念比较普遍,例如中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高学历、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状况,以及择业上大都迷恋于官场、官商、官办事业单位等,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广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更加需要工程型、技术型和职业型的人才。特别是在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中,就更是迫切需要大量的职业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唯学历是才”的传统观念,倡导新时代的人才新观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努力营造尊重职业型人才、爱惜职业型人才的社会环境。当前,应建立职业型人才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职业型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完善职业型人才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职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职业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机制   中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做好职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其高层管理协调作用。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均建立了由主要分管领导主持,计划、教育、劳动人事、财政等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协调教育、劳动及有关行业部门的工作,制定和落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一样享有相同的待遇。计划、财政、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高等职业院校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在毕业证书、经费、招生、继续深造等方面享有相同的待遇。劳动人事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能力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公共实训基地的使用等方面与高等职业院校享有相同的待遇。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机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获得高等教育的学历文凭,这会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及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经过一定的验收评估程序之后,批准验收评估合格的高等职业院校享有颁发相应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并享受与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相同的待遇。   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政府应从有利于发挥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加快职业人才培养、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实力和培养水平。可采取改革、重组、股份制、联合、撤并、国(公)有民办等多种形式,调整布局,形成规模,提高层次,突出特色。要打破条块分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淘汰一批规模小、效益差的高等职业院校,组建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高等职业院校。政府应集中精力对重点建设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相关投资与管理,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普遍面临的资金和实训等问题。同时在结构调整中,提倡社会力量按照有关规定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形式办学,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积极鼓励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以行业或区域为依托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密切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层次   新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人才的职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近10年来,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层次不断提高。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政府应积极规范和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承认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教育地位,在经过规范和一定程序的验收后,给予高等职业院校为毕业生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结合,联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人才,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p#分页标题#e#   五、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教育界比较重视对学生数学逻辑和语言逻辑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指向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这种思想对职业型人才培养有消极作用和影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均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且这些智能是有差异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一是改革学生专业选择办法,加强职业能力测试。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靠学生申请的志愿来决定学生学习的专业。这种方法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目标不完全一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个体具有的智能是不同的,不同的智能又表现为不同的职业能力倾向。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时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试,发现学生的不同智能和相应的职业能力倾向,既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依据,又为提高培养效率、效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心理测试、社会实践与调查、职业活动的模拟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是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方法和手段。为了发展学生不同的智能和职业能力倾向,高等职业院校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统一课程,即必修课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选修课程。既然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状况,那就没有理由再坚持让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同的课程。高等职业院校应寻找与智能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智能组合的学科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力潜能,发展适合其智能状况的职业能力。   三是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评价观过分强调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是片面的和局限的,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从评价时间、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目标等几个方面增加评价的综合性,以发现每个学生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使学生能够在智能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四是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要求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一般的职业能力外,还应拥有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素质。一是具有观察和区分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在区分学生智能分布状态方面独具慧眼。二是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强项,并使其强项不断地得到发展。三是具有多种评价的能力,在学生从事学习或创作活动的情景中进行评价,为学生反馈其强项与弱项领域,并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四是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将学生引向社会,让社会参与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应用性强,教学方法形式丰富多样。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的基本条件。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两大问题。总量不足表现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师生比过大,教师数量不能满足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需求;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理论课教师相对充足,一体化教师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问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和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养计划,强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工作;二是要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养体系,特别是一体化教师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体系;三是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多渠道聘用师资,特别是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人才中聘用师资,充实职业院校教学第一线;四是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七、建立综合性实训基地,搭建职业人才成长平台   实训设施不足,已成为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特别是职业培养质量的“瓶颈”。要解决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训问题,政府除积极支持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外,还要建立面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的公共综合性实训基地。建立综合性实训基地,一是照统筹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中心城市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由行业、企业参与的布局合理、专业门类齐全、设备水平较高、面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和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高等职业院校及其他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提供服务。二是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由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学校充分挖掘潜力,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三是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并建立学生实习安全保险制度。   八、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保障体系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师资培养、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已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要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第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和督导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和督导体系。要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和督导队伍,科学制定评估标准,建立评估和督导制度,使之在监控办学质量,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沿着正确的轨道办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急需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一是要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教学研究人员,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体系,重点建设省、市两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研究机构,使之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和核心。二是要重点研究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解决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三是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基层教研组的功能。#p#分页标题#e#   第三,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的增加和职业教育的扩展,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体系和教材已不能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需求。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一是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体系,成立国家和省级的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组织,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领导。二是要根据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规划,要重点建设新专业教材和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教材。   第四,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的职业技能鉴定,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各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程序,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把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相结合。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学术团体的社团活动,增加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术期刊,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