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养教改策略

高校信息素养教改策略

本文作者:舒建文 吴誉兰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学科部

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从对学生“信息知识与技能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理工科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效果,但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未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主要体现在:57%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太熟悉和基本不会,大一55%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太熟悉,14%基本不会,情况比较分散。大四22%学生有认为自己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情况不熟悉和基本不会。理工科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效果相对还行,但还需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针对性,高年级信息技术课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性,主要体现在:43%的学生认为大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比较适合自己的要求和收获比较大,26%的学生认为和高中相比没什么提高,23%的学生认其对专业学习没什么帮助,8%的学生表示对信息技术没兴趣,高年级56.6%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和对专业没什么帮助。理工科高校学生信息知识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73.9%的学生对信息知识不了解和只知道一点,大四63.72%学生对信息知识不了解和只知道一点,虽有所降低,但并不明显。“学生对信息法规的了解”调查结果反映出理工科高校需加强网络法规的建设和宣传,重构网络伦理,主要体现在:25.39%学生在网络恶意传播病毒是否属于犯罪方面错,62.9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浏览不健康或黄色信息属于犯罪行为,将法律和道德混为一体。从“学生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情况”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上网要完全避免不健康或黄色的信息很难,理工科高校需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让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或黄色信息,主要体现在:26.31%的学生经常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39.29%的学生偶尔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的占,只有34.4%的学生没有浏览与色情、暴力有关的网站。

从“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完全开放的网络面前难以自控,需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主要体现在:只有46.16%的学生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其它的则是游戏和娱乐。从“学生偏离最初上网目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危机感不强,但大四学生中大部分目标性较明确,有紧迫感,只有少部分同学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主要体现在:70.97%的学生有时会偏离最初上网目的,16.13%的学生经常会偏离最初上网目的,大四学生中没有偏离上网最初目的比例在所有年级中最高,大四学生中经常偏离上网最初目的比例在所有年级中也最高。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理工科高校学生的危机感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使用逻辑运算符检索网上信息”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很少使用逻辑运算符检索网上信息,主要体现在:60.87%的学生从未使用过逻辑运算符检索网上信息,33.95%的学生有时使用,经常使用的只占到5.18%。这说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高效地检索信息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快速搜索出其主旨”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弱,这会制约学生的有效阅读,也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60.89%的学生面对大量的、看其来杂乱无章的信息不能或很少快速抽出其主旨,35.11%的学生能做到,只有4%学生总是能够快速从杂乱的信息中找到其主旨。

从“学生对获取的信息的处理情况”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会对电脑中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这样做,大部分学生不对获取的有用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有效阅读、分类和储存,主要体现在:64.81%的学生能将自己电脑中的电子资料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织,以便查找,35.19%的学生没有这样做,只有32.92%的学生经常对获取的有用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有效阅读、分类和储存。从“学生对所学专业主要核心期刊了解”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主要核心期刊情况的了解比较少,主要体现在:只有16.71%的学生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自己专业的核心期刊情况。从“学生对获取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实效性判断”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61.4%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何判断和不想判断获取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实效性。从“学生对获得的重要信息的整理”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弱,需加强学生对如何处理信息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只有36.56%的学生经常会对获得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42.41%的学生只是偶尔整理和记录一下,21.03%的学生不作任何处理。

从“学生对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对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较差,主要体现在:6.38%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的较好,49.96%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一般,30.2%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较差,13.4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学过,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学生与专业学习有关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因为计算机作为工具在解决其专业领域里的问题和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学生在对获得信息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的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61.6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所获得信息在分析以后很少提出自己年新的见解,这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批批判精神不足,对知识的观念停留在吸收的层面,对学生今后独立工作,正确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故我们要加强学生利用信息、生产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研究成果”调查统计分析表明理工科高鹇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研究成果的分别为25.3%、28.47%和42.34%。

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

针对目前理工科学生信息意识和伦理淡薄、信息技能不高的现状,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亟须从课程体系、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对提升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信息素养的培训目标不清晰,课程开设零散、内容不全面,过于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实用技能的培养而缺乏信息技术与专业的有机结合,那么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能很高,但用计算机做什么却一片茫然。故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应以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连续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为原则进行设置,设置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素养概念、专业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综合训练四类课程体系,并依据这四类课程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期开设。主要承担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内容涉及计算机以及网络的硬件知识、操作系统、各种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其内容可能与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但由于学生来源和水平不一,在教学中可以灵活掌握,教学可以采用分流教学等方式。主要承担信息知识、信息检索、信息评价、信息、信息伦理以及信息资源评价等教学内容,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据信息素养标准,对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使其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理工科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各个理工科专业几乎都有与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学习这些知识既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又是其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本分,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信息素养综合训练信息素养的综合训练在时间上先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进行,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打基础。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和专业学习进行方法上的综合训练,可结合学生的课程设计、小论文等进行,将其分布到有关专业课程中由专业课教师指导实施。#p#分页标题#e#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求理工类高校要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一是提升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年龄较大的教师需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二是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教师需在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及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信息化环境建设应以使用者为中心进行高校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硬件资源必须通过软件资源才能发挥其作用,软件资源可通过购买专业公司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和自己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两个途径进行。理工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改革重点之一就是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大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有关的信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