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对我国声乐的启发

美声对我国声乐的启发

作者:韩丽娜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的声乐在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也同样在发展,俄罗斯早期的唱法有优点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据了解,1968年前苏联文化部邀请了威尼斯音乐学院的女高音伊莉斯•科拉岱帝到莫斯科进行歌唱生理学及声乐方法研究的座谈。她很率真的提出了当时俄罗斯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无论是男低音、男中音还是男高音的高音部分没有采用“关闭”的唱法。但是我们必须对俄罗斯男低音及男中音的中下声区的演唱给予充分的肯定,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曾评价说“:俄罗斯的低音声部的训练还是很棒的”。从近些年俄罗斯培养的中国音乐人才以及俄罗斯地域产生的歌唱家来看,现在俄罗斯的声乐教学已经推陈出新,不断的改革和进步。据我了解,黑龙江省有一些赴俄罗斯学习声乐的年青人,从我省走向全国的并在青歌赛美声唱法中取得演唱最高分的张咪就是从俄罗斯留学回来的。近些年,俄罗斯涌现出了世界级的男中音以及男高音歌唱家,如:男中音歌唱家“霍洛斯斯基”;男高音歌唱家“维塔斯”还有“俄罗斯金嗓子”称号的“尼古拉•巴斯科夫”,这些年轻歌唱家的诞生充分说明了俄罗斯的歌唱在进步和发展。

意大利声乐学派推动了中国声乐的发展

“美声唱法”源于17、18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的发音极利于歌唱者打开喉咙,意大利唱法被全世界所认可并学习。对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很多人通过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里我想就2011年9月8日至14日,在哈尔滨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亲自聆听来自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的著名歌剧表演大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授尼克雷塔•扎尼尼的音乐会,以及和她一对一的声乐演唱学习谈谈自己对意大利唱法的感受及自己的想法。

1.音乐会整场音乐会形式朴素、简单、具有浓厚的专业艺术性氛围,音乐会分为上下两部分,在完成节目单上的十八首曲目之外,又返场了两首作品,演出作品除了一首《再会了,小桌子》是法语作品之外,其他的作品均是选自意大利的艺术歌曲及歌剧,比如说:由贝里尼、多诺蒂、亚布拉罕作曲的《游移的月光》、《优雅的肖像》、《永远的爱人》等作品;歌剧作品主要有,普契尼作曲的《回到我离开的地方》、《为艺术为爱情》;威尔第作曲的《万福玛利亚》、《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返场演唱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我亲爱的爸爸》。通过我细心的倾听尼克雷塔•扎尼尼的演唱,总结以下内容:

(1)柔和:你绝不会听到尖或刺耳的声音,它的声音就像天鹅绒一样的柔和而舒适,音量不大但却传远,给外行人的感觉似乎听着不过瘾,但真正懂音乐的人能够听出来其中的艺术魅力。

(2)控制:能明显的感觉到对气息有极强的控制能力,演唱的所有作品中的任何一个音都不会失去气息的控制,而且气息的流动格外的平稳、均匀,所以发出的泛音非常自然,而且振动规则,你绝对听不到明显的泛音振动,更听不到无泛音的出现,共鸣极好。之所以她的声音音色柔和与她有扎实的气息基本功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我还能感受到她在演唱所有作品时,气息的连贯,她的气息就像延绵不断的山峰,不知道有多长,总是有用不完的气息。迪里拜尔曾说过:“唱歌只要用六到七分劲儿就足以了,除了极个别的情况。”这些都体现了歌唱气息的“控制力”。

(3)简单:从她歌唱的面部动作上看,下巴松弛、随着软腭高高抬起嘴巴自然的打开,咬字时嘴巴张的很小,但能感觉口腔里面的打开,说到这我想起了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曾说过:“要感觉嘴在嗓子里,在后咽壁念字,念字的色彩、感情的色彩更多念在后咽壁。念字时嘴的动作越小后面就越容易稳定。”尼克雷塔•扎尼尼在演唱歌剧的时候,有人物性格的刻画,在表情及肢体语言上有所体现。在声音的运用上也有了调整,但始终让人感觉一定尽在她的掌握中。

2.与尼克雷塔•扎尼尼学习声乐在尼克雷塔•扎尼尼举办完个人音乐会之后,开设了为期一周的声乐讲学,我不但旁听了尼克雷塔•扎尼尼给来自黑龙江不同城市的教师及学生的声乐课,自己也亲自受到了尼克雷塔•扎尼尼的训练和指导,尼克雷塔•扎尼尼在整个训练发声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意大利的发声训练方法:第一条练习一般是在同一个音高上发出意大利的五个元音a、i、e、o、u,要求连贯,尾音要稳且不要拖得过长;第二条练习在第一条练习的基础上稍有扩展,是三度以内的音阶练习,dolremiredol,在五个元音前加上辅音v来完成这个练习,vi、ve、vo、va、vu;在以后的几条发声中,在元音前均加上辅音v,仔细体会,用心琢磨,不难发现,辅音v的发音部位比其它的音更容易与气息紧密的结合,所以长期用辅音v作为五个元音的字头来练习发声,更有利于初学者放松口腔及养成深呼吸的好习惯。此外,在整个发声的过程中,通过感悟尼克雷塔•扎尼尼的范唱,深刻体会到五个元音均在高位置发出,随着音高的不断上行,发音的部位不断的向后调整,气息向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始终伴有面罩共鸣。我在课上演唱了歌剧《我亲爱的爸爸》,在唱到结尾处第一遍“爸爸,我恳求你”的时候,尼克雷塔•扎尼尼要求不换气。尼克雷塔•扎尼尼指出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连贯,之后自己领悟到只有保持高位置的演唱加上极小的换字动作才能做到歌唱的连贯。这些体会均是我个人的见解,因为本人一直在学习和探讨声乐的演唱,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阐述不周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及朋友能够谅解。

中国声乐未来的发展

无论是俄罗斯学派,还是意大利学派,始终都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对象,我国著名歌唱家吴碧霞曾《试论“鱼”与“熊掌”能否兼得———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吴碧霞早期演唱了大量的民族声乐作品,是中国声乐界公认的民族歌唱家,后来她一改以往的歌唱观念,尝试学习和演唱美声唱法,并将美声唱法融入民族作品中,应该说她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石惟正先生在长期思考的基础上,反对“三种唱法”的提出。今天,中国的声乐已经逐步走向世界,我们在树立民族学派的基础上,不能脱离世界声乐的整体发展,我们已经走出了固守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狭隘时期,美声唱法确实推动和拉近了我国声乐向世界接轨的距离,我认同一种观点“现在中国的声乐应该说是西方声乐文化与中国声乐传统之间的结合”当代已经不可能有完全彻底的“传统中国声乐”,有的只是“当代中国声乐”。通过我国近些年涌现出的歌唱家的素质及演唱水平来看,我国声乐的发展已经与世界接轨,比如说,歌唱家廖昌永不仅能演唱地道的意大利歌剧,他演唱的中国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古老的歌》吐字清晰、气息深沉、声音通畅、圆润、富有极强的感染力;男低音歌唱家田浩在至今是美国纽约大剧院的歌剧演员,在他演唱的中国歌曲《我的祖国》、《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每一个字都准确、清晰,基于他长年出演歌剧的功底,使他在演唱歌曲时,流露着丰富的人物情感,感染力极强,在我第一次听他演唱《我的祖国》时,情不自禁的被他富有激情的演唱感动的落泪。再看2012年的春晚,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和吕继宏以飙歌的形式演唱民族作品《西部放歌》,在歌唱方法上充分的体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不仅被国人喜爱,同时也向外国人展现中国歌曲的特色;还有被誉为中国三大男高音的戴玉强、魏松、莫华伦的精彩演唱,他们不仅演唱了外国的歌剧,对于中国作品的演唱同样精彩。当代的中国声乐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p#分页标题#e#

结语

实践证明中国声乐恰到好处、科学合理的借鉴西洋的演唱有利于我国的声乐发展,我国声音发展始终向着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借鉴吸收西洋唱法为辅的目标努力创新。对于我们这些在地方城市从事声乐演唱及教学的人们,我们应该紧跟最前沿的发展方向,多学多看,在借鉴的同时,首先要弄清、弄透借鉴对象的长处,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与我国音乐相融合。我们要抓住每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比如与意大利的交流学习,与俄罗斯的交流演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