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政策制度的建议

农村教育政策制度的建议

作者:任建丽 单位:重庆市武隆县实验小学

井底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与国内外同龄人竞争,同时学校领导、教师的视野和思维也会受到限制,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优秀教师资源奇缺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提供优质教育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优秀师资。当前师资问题是困扰农村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困扰优质教育的最大难题。而师资问题十分复杂,学校设多了就会导致优秀教师的分散,大量的兼科教学现象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地处偏远、落后,优秀教师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所以导致优秀教师严重缺乏。

经费投入不足对于学校而言,政府的经费投入是建设学校的基本保证。对于政府而言,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不论学校规模大小,学生多少,政府都应该按相关配套要求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而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经费是有限的,地区内学校越多,等着分羹的学校就越多,这就使得政府经费投入左右为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许许多多的困难都得不到解决。

加大政府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制度依法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在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将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范围,建立和完善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拓展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制定和完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出资办学,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制定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及公民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抵扣政策,完善教育收费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制定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津贴、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西部地区任教。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学生,实施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财政适当支持的资助政策。以地方政府为主,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加大对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中央重点补助“两基”攻坚县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帮助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初中和小学。

西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师培养工作,为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合格教师。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志愿者到西部地区任教。设立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其它优秀人才到西部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从事一定时期的教师工作。试行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地区学校实习任教制度,国家和地方财政设立“奖教金”,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任教且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巩固与完善教育管理新体制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强化市(地)级人民政府的统筹责任,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

加强制度创新,促进依法治教实现教育的事业权、财政权和人事权的有机统一,大力提高管理效益。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建立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逐步健全与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的督导与评估体系,形成鼓励各地积极进取的激励机制。严格监督检查和过程管理,形成廉洁高效的教育工程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支援和指导西部教育发展的稳定工作机制。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仍不平衡,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甚至有加大的趋势。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还应加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确保西部农村也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