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论文:历史素质教学革新思索

教学评价论文:历史素质教学革新思索

本文作者:赵金娟 单位:巨鹿县第二中学

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旨在教书和育人的并轨。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过多地重视分数和对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学成了书呆子,缺乏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对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德育是五育之首,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而人的德性的养成不同于知性,往往是不好量化的。历史考100分的学生,他的道德素质未必就是100分,一个把《中学生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可能把打架骂人当作是家常便饭。

媒体报道的马加爵等一批青少年的犯罪事件,中学生自杀,杀害父母等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学校不能再漠视学生的德育建设了,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内容。所以,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自尊心、责任感等。历史课程是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发展历程中的基础上,受到思想的熏陶。教师切忌用单一的说教去教学生,只有依附于教材,才更有说服力。

德育教育的实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以身立教,作为承担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应该身教重于言传,身体力行,为受教育者做好表率。教师要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融道德教育于知识教育中;教师要关注道德教育的主体,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如组织参观博物馆,听老一辈革命战士的演讲等。二是历史教材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很多,可以借助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族文化等等。例如,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

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历史教材中,具有坚强意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形象比比皆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继续战斗。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教育中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口号,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显得单一、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让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有效工具,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例如,外在表现形式上,集合了视频、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的功效,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感官神经,符合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把历史教材内容真实的还原,缩小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历史是亲切的、鲜活的,学习起来一目了然,加深了印象,理解的更加深刻。同时,把静态的文字描述动态化、立体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总之,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各国都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是符合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要求的,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师要在教育改革中积极投入,有所建树,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勇于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