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的异同综述

中美基础教育的异同综述

作者:周忠阳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小白杨中学

反观我国的教育,学生的欢歌笑语、运动才能、艺术才能都隐没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中,很多学校因为过度关注成绩,社团活动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各类社团活动形同虚设,所谓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只是理想的说法而已。

着眼于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人性化”的课堂中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是美国教育的主导思想。在观摩课堂教学时,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美国小学生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喝水吃零食、离开座位自由活动、做小动作,对此老师不会上前做任何干预。对同一个问题,教师不会拿出一个唯一的、所谓标准化的答案来衡定孰对孰错,而是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学生的想象越超乎思维定势越受到赞赏。这是因为美国的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意志。此外,老师还经常出题让学生到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写出论文,得出自己的结论。构思是否缜密不重要,关键要做到独立思考,自圆其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最主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性。在美国的课堂中,学生从不认为世界上的标准答案仅能有一个。而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怀疑能力无疑就是未来的创造力。

着眼于把学生实践、思维能力放在课程设置中完善美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加州、纽约率先实行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各州、郡近年来也都编写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标准。总体看,美国的课程设置非常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据统计,全美国中小学开设的必修课多达上千种;选修课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课程难易的梯度也各不相同。这种以学生爱好、能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美国这种宽领域、多层次的课程设置有利于“特长生”的迅速发展,一部分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甚至有的尖子生在中学时期就有了突出的建树,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于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适度”的惩戒制度中淬炼美国对于违反法律或者违反校规的学生除了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处罚办法。如有罚星期六来校补课的,有罚让家长亲自用车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的,也有罚一定时期内不得使用学校教学设备的,有罚一定时间内不得上学的,也有罚款的(一般仅限于毁坏公共或私有财产者)。美国学生所使用的课本一般都是由董事会提供,学生个人不需要付费,是免费使用,但学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学生一旦损坏课本,则必须受罚。丢失新书罚款100%;丢失已用一年的课本罚款75%;用了三、四年或五年的书罚款50%。美国学校的处罚比较注意技巧。起初我们也有所质疑:美国人民主意识比较强,学校的处分很可能会引起家长的不满,直至上法庭,打官司。原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必须先经过家长的同意,并且要求所有的家长在规则上签字,避免家校纠纷。

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发与思考

在看到美国基础教育优势的同时,反观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过分强调“双基”向重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创造转变。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学业领域内问题的解决。技能训练固然必要,但不应过于苛求,只要在合格的范畴内就可以。要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在课余培养学生自由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由过分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向引导学生深入社会、适应生活转变。拆除教室与社会之间的“隔离墙”。教师要把学生的视线引向社会,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和公益事业,使学生从小具备良好公民的认知意识力、道德素养和健康行为。

(三)由管理过于集中向发展地方特色和校园文化转变。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内容结构严谨,呈现和排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加上统一的号令和统一的考试,势必限制和影响了地方特色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培育。发展特色不是不要根本,而是在坚持中心的前提下,放宽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开拓有地方特色、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由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转变。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利用各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素质教育惊天动地喊在嘴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在手上,其关键的问题是中考和高考的功效太强大,高考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五)由学生单一发展向多元发展转变。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有八种职能,即语言、音乐、数理逻辑、空间、人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我国教育忽视了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一味地强调学生要接受统一的教育,并且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大大埋没了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有一技之长,才是生活的立足之本。学校教育的宗旨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的标准和广阔的舞台。

(六)由宠爱教育向全面教育转变。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也是不科学、不全面的教育。现在国内的教育不敢碰“惩罚”,只有夸奖之声,没有惩罚之举,一边倒的情形十分严重,这是很不正常的。不可否认,在学校教育中,一些老师动不动就是罚站、罚钱、罚劳动,甚至于辱骂、责打学生,过激之举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强烈不满。但现在的问题却是: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有宠爱没有惩罚,由此也引发了质疑之声。没有惩罚的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走出中国,看看世界,美国这个一向以民主标榜的国家都把惩罚作为教育的必要手段,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当我们的学生在违反了学校纪律的时候,应该给予怎样的惩罚。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惩罚的方式上,是否也可以更加文明一些,尤其是要摒弃体罚与心罚,因为这对学生的伤害是严重的、深远的。

立足国情是根本,借鉴他人是手段,促进发展是目的

#p#分页标题#e# 当然,我国的基础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改革什么、保留什么、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什么?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杨振宁将中国教师自上而下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之为“推演法”,将美国课堂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称为“归纳法”。他说他很荣幸既学习了祖国的“推演法”,又学习了美国的“归纳法”,两种方法推助了他的成功。他说他的成功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崔琦教授在总结成功经验时,也反复强调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美国教授将物理知识变成趣味游戏教授给他,使他获益匪浅。①于此,不难看出,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做出一个定论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理想的教育是适应自己国情的教育。鉴于中国课堂出现的问题,对于中国学生,应该决然解开禁锢他们思想的桎梏,充分解放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勇于创新;对于美国学生,重在夯实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才是最恰当的优势融合,相得益彰。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既不能僵化死守、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照搬、全盘照抄。应该在科学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吸收和借鉴,扬长避短,锐意改革,不断进取,才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