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绩效提高思考

基础教育绩效提高思考

本文作者:张学礼 王玉芹 赵敬艳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 河北省电教馆研究科 石家庄市第二十五中学

我国自2001年《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以及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在经费投入、建设规模、软硬件平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从建设转向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现阶段的主题。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硬件环境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焦点矛盾,如何对区域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绩效评价,找出制约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引导、监督和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持

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绩效,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一是从政府及主管部门层面,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二是在学校管理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实现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促进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三是在技术支持及应用指导层面,有关部门要建设和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及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建立专门数据库,对信息化设施、资源现状和应用等进行动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力求以数据为依据、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指导建设;开展远程技术指导,确保各级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加强指导,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的作用

人才工作非常关键。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2010年全国电教馆长会议上指出:“全国电教馆系统要在教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把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任务抓好、抓实。”所以要把人力资源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解决好基础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问题,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的作用。为此,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培训。要加强各级管理者的信息化素养培训,培养一支具备较高信息能力的管理队伍;制定教师信息能力培训规划,出台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标准,开展新一轮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努力改善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任职待遇,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坚持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

在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现代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如果没有软件,所有的硬件都是一个躯壳,所以我们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定位在软件的开发、研制与应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致力于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鼓励教师开发一些适合自己进行日常教学的软件,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件的制作,提高全体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育软件的开发要以可操作性、实用性、便捷性、效率性为基本开发准则,切实使软件成为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的重要载体。

四、以课堂为舞台,以服务教学为中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有“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基础上,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课堂和学习中。如基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超越课本的社会课程探究学习方法,基于互动学习工具插件的数学和科学教学的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基于话题的英语学习等。但信息技术毕竟属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提供服务的,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媒介手段和工具,所以,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才能实现信息化应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总之,采取恰当的策略,突破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困境,促进教育信息化有效研究的深化,合理、有效地应用花巨资建立起来的硬件设施、软件资源,是当前信息化深入、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以期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