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摘  要:教师培训有利于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须切实解决好培训目的功利化、培训对象消极化、培训内容同质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和培训跟进滞后化等问题。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质量;问题解决

        专业化的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开发利用好教师资源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培训后作用发挥不力,严重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当前,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影响培训质量的培训目的功利化、培训对象消极化、培训内容同质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和培训跟进滞后化等问题。

        一、培训目的功利化

        受实用理性指导,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目的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急功近利。有的是为了完成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评选先进参加培训,有的是为了学到现成的“一招一式”参加培训等。这种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思想认识,在中小学教师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事实上,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更是促进教师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产生需要的基础,有了需要就会产生内驱力从而促使人们作出相应的行为。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下,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最高。 从主观方面来看,要使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最根本的办法是让教师自身产生专业发展的动机和热情。这种动机和热情的培养并非靠硬性的手段能够达成,而要通过思想的渗透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只有在自我基础上形成追求超我的主观意愿,才能激发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思维决定着人的行为。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教师把参加培训看成是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积极引导教师把参加培训看成是及时“充电”,加强自我修炼,提高教育教学胜任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再一方面要扎实做好培训前教师需求分析这一首要环节的工作,保证教师培训需求信息的全面、真实、可靠,使需求分析为培训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及时调控教师在培训中和培训后的需求,使培训成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二、培训对象消极化

        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消极表现为“要我培训”,认为培训是上级组织安排或学校派遣的,带有行政指令性,不去不行,并非教师本人自愿参加。

        培训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要引导教师从“要我培训”的消极状态走向“我要培训”的积极状态,增强“我要培训”的强烈愿望。只有当教师感到需要、并确实适合教师已有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学习心理特点,只有培训项目和外在要求真正有实效,才能够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意愿,自觉进行学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导教师实现由被动培训到主动培训的转变,并以积极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饱满的状态、虚心学习的心理,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和同伴的交流研讨,认真完成培训任务,使自己的专业情感得到激发,专业道德得以升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三、培训内容同质化

        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同质化主要表现为用整齐划一、统一化的内容,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注重了教师群体统一性、标准化的共性需要,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的教师的个体需求;注重了以谋生为特点的教师职业课程培训,忽视了以自我实现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生命课程培训。

        在贴近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丰富教师培训内容方面,要重点解决好两大问题:

        第一,开展面向全员、突出重点的培训。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按照“让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卓越”的发展理念,遵循“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倾斜农村,共同发展”原则,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培,引领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成为成功和幸福的教师。建立新任教师适应性培训机制,以备课、上课、评课和班主任工作等实践操作为重点,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建立职初教师规范性培训机制,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培训、参与体验等方式,引导他们“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才”。建立中青年教师示范性培训机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国(境)外研修、菜单式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他们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发挥“领雁”作用。建立老教师榜样性培训机制,通过互动交流、集中研讨、案例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引导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

        第二,加强教师培训课程建设。一是建设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更新、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视野,集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二是建设教育实践经验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德能力,主要形式是切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的各类教学研究课、主题班会等。三是建设教育科研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使教师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统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形式是以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为单位,开展小课题、小专题等研究。四是建设合作研究培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学习共同体、伙伴合作,以实践、反思、实践为主要手段,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内容的一种创新,体现了“三个转变”:培训课程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变;培训主体从“培训机构本位”向“学校本位”的转变;培训方式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教师生命、发掘教师实践智慧的转变。#p#分页标题#e#

        四、培训形式单一化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化主要表现为“讲座多、论坛少,理论多、实践少,大课多、小课少”,参加培训的教师被动听,忙于记笔记,没有什么压力和负担,也来不及消化专家讲授的内容。

        培训形式的选择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自律、内控的自我意识,教师的学习主要是自主的学习。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普遍开展,特别是参加培训机会的逐渐增多,广大教师对培训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发扬传统培训方式优势的同时,一定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教师培训新形式,引导教师对话式、参与式培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培训实效,加快自己成长步伐。

        自主精神是当今时代精神之一,自主学习是当今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时得出结论,认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新课程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培训现场为平台、以培训对象为主体、以民主平等对话为基本原则的参与式培训可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通过参与式培训,教师才能真正领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带来的好处和真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最有效地使用这些方式来组织教学,并很好地引领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运用参与式培训,要正确处理好培训者与参训者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新知识学习与智能提高的关系,智能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关系,接受培训者指导与主动自学的关系,培训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等。

        五、培训跟进滞后化

        对教师培训后的实践应用和作用发挥,以及在应用过程中新问题的解决的持续跟踪和后续支持,是教师培训最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和没有参加培训一个样,教育教学几乎没有改进变化,更没有发挥对同伴的示范影响作用。

        由于教学实践的动态性,因此,教师培训也要动态延伸。教师获得实践性智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是探索,探索的源头在于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在培训后,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进而产生新的需求。要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获取教师在培训之后的应用状况,发现培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支持,同时又为后续培训提供依据,使整个培训过程成为总体稳定却局部始终处在“动态生成”状态的有效活动。要积极引导教师把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带着“作业”回到工作岗位,再学习再实践再研究,交回“作业”并反馈矫正,实现培训效果的有效迁移。

参考文献:

[1] 彭 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27—331.

[2]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3):42

[3]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推进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发展.

[4]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