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学校建构

生态型学校建构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g)提出的,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型学校是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将学校看作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通过全面整合校园内外资源,增进学校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之间的协调,维护系统中诸要素的良性互动,使各方面工作之间联系紧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并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形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笔者认为,生态型学校的构建包括学校环境生态、学校德育生态、学校课程生态、学校课堂生态四个维度(见图1)。下面结合广州市第97中学的构想,围绕这四个维度,阐述如何着力构建生态型学校,促进学校办学“善教乐学”的良性互动循环,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学校进而成为师生的生命乐园、理想学园和幸福校园。   一、打造和谐共进的环境生态,团结合作形成动力点   学校环境是一个以校园内环境为中轴,结合校园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以蕴养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为目的的复合教育生态系统。我校应以打造和谐共进的环境生态,作为构建生态型学校的基础与动力点。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学校校园中具有文化意义、承载文化内涵的物质环境,如校园规模、建筑设备、景观布置等。学校的物质环境既是学校文化运作的客观结果,它表达着学校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同时,学校的校容校貌又每时每刻影响着师生员工的心情,同时更影响学生的心理平衡、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因此我校要趁新校区装修和旧校区改造工程,根据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用“精品”意识来指导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一所能体现97中阳光文化价值体系的生态型学校。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并为其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心理情趣、人生态度及政治观念等。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学校成熟度和内涵发展的反映。我们应在研究我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教学理念(善教乐学,全面发展)、德育理念(崇德健行,厚德笃学)、办学目标(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融合时代创新的元素,提炼出97中阳光文化价值体系。   学校管理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规范管理的基础,优良的文化行为需要辅之以规范化的常规管理。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时,要通过系统的制度拟定和健康的运行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得每一位师生的发展能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受到关注和提升,使他们在学校更高水平的发展中真正获得更高境界的生命质量。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观念文化的外化,是学校内部长期形成的可以让师生亲身体验到并对师生行为产生影响的文化氛围。它包括校风会风、教风学风、举止仪态、文体活动等。因而学校必须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转化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付诸于实际行动。   二、营造促进成功的德育生态,特色办学把握制高点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应以营造促进成功的德育生态,作为构建生态型学校的保障与制高点。我校的德育理念是“崇德健行,厚德笃学”。我校是广州市德育示范校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有较好的基础。我们应努力营造促进成功的德育生态,从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四个方面系统开展德育工作,其核心理念是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尊重师生的个性,促进师生的发展,培养阳光教师和阳光青少年。   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委、工会、团队和德育处的作用,加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我校倡导的促进成功的德育生态,是把每一位师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存在,尊重师生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或参与性。因此我们要注意德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德育工作必须植根于社会文化背景并与社会生活保持和谐一致,必须关注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具有人类普遍价值取向、能较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信念必须转化为行为,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所以在对师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教师我们要以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为目的,开展“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的评选,借助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展“阳光教师之星”的评选,引导教师有爱心会合作、善教学会科研、乐反思会进取、健身心会才艺。对学生我们推行服务学习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五自”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五心”教育(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孝心献父母、关心献他人、信心留自己),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结合每月主题活动开展“阳光青少年之星”评选,让每一个学生都阳光灿烂,努力做七彩阳光青少年。   我校坚持“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的办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必须逐渐形成其特色。我校必须统整德育、教学等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辅导”寓于课程生态与课堂生态中,扩大我校作为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辐射作用,把“心健”品牌做强做大,提高社会知名度。#p#分页标题#e#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特定背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方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和谐发展的生态德育的局面。班主任应定期召开亲子家长会,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平等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作为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我们应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外延,把家长学校办得更有声有色。我们还要坚持长期聘请社区的卫生员、司法员和法制副校长制度,让他们定期到校宣讲卫生和法律的专业知识,并参与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的管理和违纪学生的处理教育。“家校社区合力”,充分体现德育的交互性和生态性。   三、筑就适度开放的课程生态,资源整合形成活力点   办学的关键就是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学校基本目标的保证。我们必须使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筑就适度开放的课程生态,作为构建生态型学校的抓手和活力点。   课程生态是将生态理念嫁接到课程开发和体系构建中,内容上不仅强调显性课程,更加关注隐性课程的育人价值,使课程成为师生对话的媒介,成为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载体。生态课程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强调学习生活的知识,使课程实施回归生本(即回归学生生活和学生生命主体)。我们应将课程生态建设作为实现生态型学校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努力走出传统课程体系的瓶颈,逐步建立整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课程生态体系,它包括国家课程、地方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新潮拓展课程。通过筑就适度开放的课程生态———“国家课程高效贯彻落实、地方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充分挖掘、新潮拓展课程积极探索”,资源整合形成活力点,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凝炼学校精神。具体地,   就是按照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利用地方校本课程,拓展学科课程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吃不饱”的学生能吃饱;积极与大学、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提供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一切社会资源,紧跟时代节奏,开设“课程超市”,积极探索新潮拓展性课程,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兴趣小组、学科竞赛辅导、科技创新大赛、校际国际交流、专题讲座、专题大型活动等。   四、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效益教学抢占竞争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学效率没有提高,管理效率再高也不具有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应以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作为构建生态型学校的根本。   我校的教学理念是“善教乐学全面发展”。课堂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都是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围绕师生、生生关系,深入开展“善教—互动—乐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着重探究“老师教得好,师生互动好,学生学得好,师生发展好”的课堂评价体系,以促进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的建立。   学生和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就是要坚持以教育生态学理念引领课堂,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既看做自然的人,又看做社会的人,尊重师生发展中的心理需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相互交融、相互激发的教学活动过程,关注生成性、生命性、自然性与有效性,营造“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互动和谐的有利于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   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要求教师是教学设计者、实践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使教学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学生学习更为主动、积极,课堂教学更有活力、实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通过“善教”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为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过程;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个性和潜能,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突显“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特点,从而创建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合作型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种自觉与主动的过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还学生以主体,培养学生学习主人公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师的“善教”为学生的“善学”。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时,在自觉的探索研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在亲身的不断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再将信念转化为行为。   上述构建生态型学校的四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环境生态是基础,是构建生态型学校的动力点;德育生态是保障,是构建生态型学校的制高点;课程生态是抓手,是构建生态型学校的活力点;课堂生态是根本,是构建生态型学校的竞争点。生态型学校的构建要求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生态教育”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成为与时俱进的教育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