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实践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欣赏文学作品,具有情感体验,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有益启示。把握作品的感情,并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真诚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阅读材料的情感呢?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传授语文知识,是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文中所表现的情感的。而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学生才有兴趣,而且投入,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很多,例如:朗诵比赛、分角色读、表演课本剧、阅读材料大讨论等等,对中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他们才喜欢去体验,才会投入。   二、教师以情感人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曾经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自己有感情,才能去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读课文时,能够感情饱满,就能把学生带入阅读材料的感情基调中去,让学生产生与情境一致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充满激情的、高昂的范读,会引领学生感受到黄河雄浑的气魄,并油然而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情感是心灵的体验与感受,它通过心灵的沟通去感染其他人,这就是情感所谓的“感染性”,所以,如果学生置身于阅读材料的某种情境中,就会被它感染,从而产生和它一致的情感。就如在欢乐的氛围中,自然产生快乐的情感,置身于悲哀氛围中产生的情感自然是悲伤的。   三、强化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体验就是要学生能够由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问题。因此,学生要能够根据一定的感情转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作为文章中的人物,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与阅读材料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同喜同悲,同乐同苦。有的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和学生的观点反差较大,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学生与人物的感情世界中架设桥梁,使学生不仅理解别人的情感,而且能走进人物的世界。在学习《猫》时,当解读到因为“我”的妄下断语,棒打了第三只猫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当时的情境,并作演示: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边的一根木棒,追打了过去,从而体会自己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难过、自责。同时进行了语言的训练:猫,我想对你说……学生的发言很是感人,有了情感做基础,发言就不是挖空心思的推断或猜想,而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同时学生也受到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妄下断语,要三思而后行。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如何体验人物的情感,不能搞一刀切,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要是言之有理,就值得肯定。   只有这样才会强化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