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和教育理念探析

学校管理和教育理念探析

人类学校教育发展史和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事实表明,一所学校的管理,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同时选择一种相应的教育理念予以导向,那就是完整的学校管理。

人类教育理念是多种性质多种层次的。从哲学视点看,教育理念的最高层次的历时态是沿着“神化”、“奴化”、“物化”、“人化”的轨迹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办学主体选择的相对“自由”性,这些最高层次的教育理念,在同一时历史时期、同一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学校里也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着。这里应特别关注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大多不是哲学上的最高层次理念,而是从各学校办学的具体背景和管理者的教育价值取向出发而确定的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这是哲学最高层次教育理念下属的多样亚层次教育理念。在教育史上曾出现过诸如“磨炼教育”、“博雅教育”、“膜拜教育”、“经院教育”、“棍棒教育”、“自然教育”、“泛智教育”、“仁爱教育”、“形式教育”、“实质教育”、“传承教育”、“陶冶教育”、“行为教育”、“生活教育”、“尊重教育”、“自由教育”、“管训教育”、“要素教育”、“永恒教育”、“合作教育”、“生存教育”、“实用教育”……。在我国近二十年来学校教育改革中,各级各类学校也提出名目繁多的亚层次教育理念。

诸如“全面教育”、“升学教育”、“实践教育”、“素质教育”、“新人教育”、“主体教育”、“全人教育”、“个性教育”、“成才教育”、“和谐教育”、“希望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磨难教育”、“封闭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自我教育”、“活动教育”、“适应教育”、“超越教育”、“创新教育”、“精致教育”……真可谓百花齐放,举不胜举。

如何评析上述各种样式的亚层次教育理念?不用说总体评析的高难度会令人望而怯步,即使对某一种理念的评析也不是一大篇文章甚至一本专著所能完全说清楚的。在这里只能说,每种理念无不是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活动体系的多要素(教育的对象、价值、功能、目的、内容、课程、模式、方法、手段、教师、学生、环境、边缘、评价等),在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运作调整中所面对的矛盾,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一所学校的管理者为了提高其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全部教育活动要素或某层面要素的功能,他们的经验和感悟或深或浅或急或缓地提醒他们:如果有一种教育价值理念统摄各种教育要素,不仅不致走偏方向,而且也会减少由于方向相背而产生的“内耗”。实际的教育管理还表明,由于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现有条件和水平的不同,由于管理者的办学经验、思想理论和决策风格不同,直接影响他们各自教育理念的样式。所以学校不同,管理者不同,其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这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面对历史的现实的这些名目繁多、难以言尽的亚层次教育理念,如果从教育的本真涵义和“人化”教育价值尺度进行辨析,还是不难看出,上述各种教育理念,在表述、背景、性质、类层、旨意、时态、实效方面,确实存在着全偏、深浅、虚实、显隐、久暂和正误之别。这就提示我们对已有的各种理念应进行冷静的辨析,既不能简单的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应从教育的复杂性和躁动发展的宽宏视野,善于从教育理念的百花丛中优选、提炼更符合教育本真意蕴和“人化”教育方向的多样亚层次教育理念,以期各级各类学校的制度化管理都处于正确教育理念的导引之中。当然正确的教育理念最终还要靠教育实践的检验和先进教育理论的科学论证。在新世纪人类会集中更多智慧深入探索“人化”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模式。传统的和现实的各种教育理念都将是未来更新的“人化”性质教育理念的宝贵思想资源。

前不久,东北师范大学的管理者,积多年办学经验,为在新世纪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认为除了继续加强改善制度管理外,更要倡导教育理念统摄的管理。他们经过深思熟虑,根据本校的特点和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审慎地选择了“尊重的教育”作为本校的教育理念。可以说这是当前我国教育理念百花园中的又一朵新花。

“尊重的教育”无疑是属于“人化”教育范畴中的一种亚层次教育理念。从教育思想史中可以看到,“尊重的教育”其思想渊源久远、历史根基深厚,教育效率效果优良的案例,多已集锦成册,这表明其生命力认同性是最强的,新世纪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应继承发扬这一优秀教育思想传统。当然也要正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传统的“尊重的教育”,其旨意多限于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层面。

当代和未来的教育活动,人们将在“人化”教育这一最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分化出更多更新更科学的亚层次教育理念,且并行不悖。“尊重的教育”在当今和未来教育理念百花丛中,不能说它是涵盖或代替其它各种亚层次教育理念的唯一正确的教育理念,而只能说它是一种较好的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倡导“尊重的教育”一方面要坚信自己立论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其它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教育理念,也要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尊重的教育”理念。如果“尊重的教育”能在整个教育活动体系各要素中都能确立应有的价值,如果“尊重的教育”能在教育全过程中建构起畅通的运行机制,如果“尊重的教育”能在理论上对自己的立论基础及各种教育理念比较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的新成果,“尊重的教育”将会对人类教育思想、学校管理和整个教育学说的发展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笔者还认为,倡导“尊重的教育”,就尊重的对象主要是人,人有人权,有人格尊严,人是主体,就应受到尊重。从教育的全程来看,人是教育的动力源、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发展和成熟有个过程,而促进其发展成熟的教育活动也有过程。这就规定了教育活动中的人都应受到尊重,这是无条件的。然而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还表明,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其生成和教育活动时刻都处于教育的社会的和个体自身的各种因素及其变数的影响,其中存在着有益于“人化”的因素应予尊重,而对那些不利于“人化”的消极因素,如不正当的害人害己的需求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不仅不能尊重,而应严格予以斥责、管束、禁止和矫正教育。这就是说,倡导“尊重的教育”,既是无条件的也是有条件有底线的,“尊重的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自由化的教育,更不是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学生长远的根本利益的不负责任的教育。#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