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

关于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连续出台政策、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加大专项投入,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重点。”2010年7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中明确规定高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深刻理解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习《规划纲要》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思考和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是系统工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诉我们:自然科学证明,无论是宏观客体(生态系统、生物圈、星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以及无限的宇宙)还是微观客体(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以至层子),都作为系统而存在。即: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主体结构和核心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主体结构看,介入主体是:1、政府机构: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省、市、自治区地方就业主管部门。2、高等学校,学院、系,就业指导中心或招生就业办公室等。3、社会就业服务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所(人才猎头公司)、人才交流中心。4、用人单位:如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等、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城乡社区等。

        在主体结构中人处于核心地位。一是高校毕业生是就业服务体系的核心,服务体系的工作对象、目标、程序等一切指向是高校毕业生,没有高校毕业生,就没有就业服务体系,这个系统就不存在。高等学校的使命目标及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应用于社会。正如总书记所说“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用人单位需要人。国家经济发展扩大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利润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需要人。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在系统中,用人单位的第一目标是发现和招聘最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三是系统运转靠人。系统介入主体的整个环节有效运转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政策制定(学生培养,能力提升,就业指导),措施落实,信息传递,职业招聘,岗位选择等等离开人的作用难以实现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与效益。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布局形态和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塔式形态:塔顶是国家政府(计划部门)按计委制定计划下达直属高校各省市、部委、行业、企业(高校);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专业、人数指标和经费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按照国家行政部门计划,被分配和派遣到用人单位;企业、行业的用人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接收毕业生并安排相应工作。系统运转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变化呈环式形态,企业、用人单位根据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效益成本、企业发展及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决定挑选高校毕业生;学生则根据市场需求、就业行情、职业发展趋势选择高校、学科、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地方、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状况决定学科、专业调整招生比例。国家(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人力资源部门则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计民生需求制定出台调整政策措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环式形态核心要素是需求:学生根据个人志向、发展和市场就业需求选择学科专业;学校根据学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办学目标和思路,调整学科专业;用人单位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选择毕业生;国家(地方)政府根据各方需求,制定出台调整政策措施,推进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态变化是重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内部系统设计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整个宇宙好似普遍联系之网,任何事物都是这网上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孤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国家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系统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相对于更高一级的要素来讲又是一个系统。总结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和做法,校内工作系统框架设计大体是指以下几个部分: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从宏观层面看这个服务体系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和高等学校等。从微观层面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构建平台,创造条件。总结高校近十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经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一般包括以下要素:#p#分页标题#e#

        1.职业规划服务

        将大学生就业工作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就开展就业职业教育,分不同阶段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法律法规、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性格和专长,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学习目标, 明确未来所从事职业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专业指导与能力提升服务

        学校(学院)导师根据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志向,开展“因材施教”,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职业能力提升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和提升训练。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同步开设学生自我认知教育课程或讲座,班主任老师、专业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各种能力,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3.就业信息服务

        建立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整合颁布符合人才市场、行业、企业、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拓宽、汇总与学生就业有关的人才资源信息与交流渠道;建立与行业、企业及人才市场交融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市场招聘、实习实践、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就业宣传栏、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将招聘需求、重要信息提示直接发给学生个人。通过专题网站、宣传手册、推介专题会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学科特点、办学风格、毕业生学业与能力、潜质特点。召开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经济态势及发展形势分析会,请专家点评,分析行业企业发展形势及各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择业提供参考。

        4.创业指导服务

        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创业教育通识选修课,设立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倡导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校友举办创业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流程。

        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管人员、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建立高校与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平台。依托行业或地方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贷款担保、产业贴息等,在场地、资金、创业指导等方面予以切实地帮助。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提升创业技能。

        5.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企业、公司)及高校(教师)和政府部门(国家、地方)等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要依靠法律手段维护和协调各方利益。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规定;省(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大学生就业有关意见、规定;高校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文件、规定等。还包括学校在就业管理、就业信息服务、就业队伍建设、就业市场建设、就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的规章制度。

        高校要研究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人事争议、利益受损、利益侵犯等问题,如何做到既维护学生的利益,又确保用人单位的利益,国家、政府、学校应提供这样的法律服务,确保各方利益平衡。

        6.困难学生资助服务

        建立有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扰、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渠道。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通过重点指导、技能培训、心理辅导、求职补贴、优先推荐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结合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优先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去向,切实做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7.调研评价反馈服务

        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检验预测机制。根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及人才市场需求,并以此指导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和招生计划调整。

        建立和完善就业调查网络,广泛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对毕业生的评价、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并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为学校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在毕业生离校时进行就业满意度调查,对学校年度就业工作作出评价,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责成涉及单位提出整改方案。定期召开校友就业专题座谈会,听取对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第三方评价机制。由独立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第三方对高校就业状况进行收集、统计和评价。

        8.就业服务体系保障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所有要素发挥作用,服务体系本身必须要有保障机制,这个保障机制包括:#p#分页标题#e#

        第一、成立学校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就业服务专门机构抓总,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共青团、教务处、财务处、研究生院、保卫处等部门各司其职,与教育部、省(市)就业指导部门及用人单位相互促进的就业工作格局。

        第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专门机构,专业干部、专职人员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从标准和要求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开通晋升渠道,保持就业工作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第三,学校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纳入教师岗位管理,定期考核、培训,制定年度培养计划,设立专项培训经费。鼓励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相应的学习和培训,奖励、录用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就业领域相关资格和证书的专职人员。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倡导、鼓励企业、行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到高校就业服务指导机构交流任职。

        第四,设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满足就业工作必要的经费支出。校级就业工作专用场地面积达到相应的标准。设有专用的毕业生招聘场地、就业指导与咨询室、就业信息查询室、洽谈室等。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几个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学生。没有高校毕业生就没有就业服务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关心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体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自《规划发展纲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基本要素中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的目标指向是学生。高校建立和完善这个服务体系必须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需求服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课程,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人才评价标准和制度,建立全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2.整体性原则。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列宁选集》卷4P453)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要素的有机统一,系统作为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分别存在时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也不能把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简单还原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处于系统中的要素性能受系统整体的制约。从大系统看,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有机整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从子系统看,就业服务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关系。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中的八大要素作为系统整体,它具有各要素分别存在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所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把“职业规划服务”、“学生指导与能力提升服务”、“就业保障服务”、“创业指导服务”等等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放在人才培养有机整体中,放在与其他部分的联系中去认识。

        3.要素互动原则。恩格斯说:“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一系列运动形式都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在这里是原因,在那里就是效果,并且在这儿在各种不断变换的形式中的运动的总和是不变的。”“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终极原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P96)

        结合上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各要素,分析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我们看到无论是“职业规划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困难资助服务”、“创业指导服务”、都曾经是就业工作的组成部分,当我们分头操作局部推进时,就出现“招生不管就业”、“培养不问需求”、 “就业与招聘工作两难”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整体互动。所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必须坚持与要素互动,整体推进原则。高校的校长、书记、学院院长、教授、专业教师及学生必须要亲自参与服务体系并积极推进各要素互动。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服务,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理念,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不断推进各服务要素互动,以实现就业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与效益最佳。

        4.开放性原则。系统论告诉我们:环境是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一个具体的系统如果不同周围的其他系统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即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或交换,它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离不开整个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行业、企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市场,市场决定需求,需求决定就业,没有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就没有就业。离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大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自身建设再完善,也不可能存在与发展。所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第一是要重视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查跟踪、研究、反馈市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二是紧靠国家、地方政府机构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规定、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就业服务工作,推动服务要素互动,协调各方利益共赢,维护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及高校的合法权益。第三是搭建高校毕业生服务体系与行业、企业(区域)、社会团体(校友会)互动网路平台,使行业、企业(区域)人才需求预测及招聘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高校,服务体系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实行人事、信息要素互动。第四,教育系统与高等学校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构,就业预警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停止或调整没有市场需求的学科和专业,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p#分页标题#e#